朝鮮服的歷史
朝鮮服 ,韓國叫한복(韓服),朝鮮叫조선옷(朝鮮服)是一種傳統(tǒng)的朝鮮族服裝。朝鮮服的特色是設(shè)計簡單和衣服上并沒有口袋。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朝鮮服的歷史。
朝鮮服歷史
三國時代快完結(jié)時,中國的唐政府把絲制長袍傳到朝鮮。貴族婦女開始穿著全身裙和闊袖的上衣(襦)。而男士就穿著窄身、長至膝蓋的上衣和闊身褲,并把褲腳綁在足踝,朝鮮人身著漢服。在高麗時代,朝鮮曾成為元朝的藩屬國達80年。忠烈王其后迎娶成吉思汗的女兒為妻,從此改穿蒙古服飾。在他統(tǒng)治的3年內(nèi),所有官員都要剃去頭發(fā),并要穿著蒙古服飾。
李氏朝鮮時代,朝鮮成為明朝附屬國,服裝亦改為明朝服裝式樣,后來將系帶移到較中間的位置并加粗、加長,女服上衣亦縮短,這樣真正演化出了朝鮮服。在李氏朝鮮末年,平民(白丁)女性的上衣甚至短至袒露胸部,有可能是為方便哺乳而設(shè),至日治時代被日本統(tǒng)治者以“有傷風(fēng)化”為理由取締。之后就變成現(xiàn)在所見的式樣。
場合
朝鮮服按不同的場合而分為不同類型,包括:日常生活、典禮和特定場合。典禮服飾是在一些正式、隆重的場合時穿著,例如嬰兒滿月、婚禮和葬禮。李氏朝鮮時代,后妃、公主、翁主,以及貴族婦女進宮時,會穿著稱為“唐衣”的朝鮮服,上衣的前襟和后襟長到及膝的程度。男女外出時會穿著稱為“周衣”的長外套,女性有時會用周衣遮蓋頭部。朝鮮服是從古代演變到現(xiàn)代的朝鮮民族的傳統(tǒng)服裝。朝鮮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士朝鮮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一襲朝鮮服透露著東方倫理和超世俗之美的完美結(jié)合。
朝鮮服還可掩飾體形上的不足,使體形較矮的人看上去較高,較瘦的人看上去則較豐滿,增添女性之美。如今,大部分朝鮮國民是已習(xí)慣穿著洋裝西服,但是在節(jié)慶日,或婚禮時,仍有許多人喜愛穿傳統(tǒng)的民族服裝。女性的朝鮮服是短上衣搭配優(yōu)雅的長裙;男性則是短褂搭配長褲,而以細帶縛住寬大的褲腳。上衣、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甚至加刺明艷華麗的錦繡。朝鮮傳統(tǒng)服裝-朝鮮服女裝由短上衣和寬松裙子組成,顯得十分優(yōu)雅,男裝由上衣和褲子組成.作為白衣民族,朝鮮服基本色為白色。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不同身份其著裝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
朝鮮服是能按服裝的顏色和衣料演出各種感覺的衣服。一般來說,上衣用亮色、下衣用暗色最為古典。女子朝鮮服的情況是:傳統(tǒng)的色彩安排是紅色裙子淡淡的淺綠色或白色、藍色短上衣,藍色裙子則配紅色或白色、黃色短上衣。此外,紫色裙子配淺紫色短上衣,深紫色裙子配粉紅色或玉色短上衣.。
延伸閱讀
高麗忠烈王(朝鮮語:고려 충렬왕 ;1236年-1308年),是高麗王朝第25任君主(1274年—1308年在位),諱王昛(朝鮮語:왕거),在此之前曾先后使用過王諶(朝鮮語:왕심)、王䞐(朝鮮語:왕춘)這兩個名字。
朝鮮王朝(1392—1910年),是朝鮮半島封建王朝,也稱李氏朝鮮、李氏王朝,簡稱李朝。1392年高麗李成桂政變上臺,1401年其子李芳遠被明朝冊封為朝鮮國大王,成為明朝藩屬國。實行推崇儒學(xué)、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采取事大主義。1636年后金攻占朝鮮,朝鮮國王李倧?fù)督担南驖M清朝貢。1876年,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簽定不平等的《江華條約》,叩開了朝鮮國門。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的清朝被迫放棄對朝鮮的宗主權(quán)。1896年朝鮮國王李熙自稱皇帝,改國號大韓帝國。1910年8月日本通過《日韓合并條約》吞并朝鮮半島,李朝滅亡。李氏朝鮮歷經(jīng)27代,共519年。
白丁,作為一個詞語,原指平民百姓,也指沒學(xué)問的人;猶白徒。本無軍籍臨時征集起來的壯丁;病名。現(xiàn)在也指那些本來想丁克卻中途反悔又要孩子的夫妻們,意為“白白丁克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