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初一歷史教學設
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初一歷史教學設,歡迎大家閱讀: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初一歷史教學設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基礎知識,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發現北京人的意義。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閱讀、識圖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初步比較的能力。
2.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運用問題探究式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學會歷史學習的方法。
3.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三、教學難點
山頂洞人比北京人的進步之處。
四、教學策略
通過閱讀法、提問法、識圖法、講解法、歸納法、比較法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樂學中會學并學會。
五、教學過程
導入:
古今中外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同學們知道東西方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嗎?請你講述。
神話傳說并不真實可靠,那么人類到底是怎樣出現的呢?生物學家達爾文說: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究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板書)
【活動一 學習考古】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元謀人(板書)
師:遠古人類生活的時代距今年代久遠,考古學家主要是靠地下埋藏的遺址、遺存、考古發掘出的遺跡、遺物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我們先到云南省元謀縣看一看。學一學如何做考古,看看我們能發現些什么?
生答:兩顆門齒化石,一些粗糙的打制石器,大量的炭屑、小塊的燒骨。
師:經科學家測定,這兩顆牙齒化石及石器、炭屑、燒骨存在的年代,距今約170萬年,即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
師:這些考古發現說明了什么?并說明你推斷的理由。
生答:石器說明元謀人已經會制造工具了,石器有打擊的痕跡,是經過加工制造的。
師:猜想他們是怎樣制造工具的呢?
師展示圖片解釋:根據需要,他們用石塊敲打而成的,比較粗糙。
師問:“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由此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答: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所以元謀人已經是人了。炭屑和燒骨表明元謀人還懂得使用火了。
小結:元謀人會制造工具這一結論非常重要。由此看來,生活在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了。
【活動二 練習考古】
二、北京人(板書)
過渡:我們再到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看看。1929年我國考古學者裴文中在發掘中發現了“北京人”一個頭蓋骨,轟動了世界。此后,在周口店地區先后又發現了五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還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萬件以上。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于1987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經科學技術測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萬至二十萬年之間。
第一組:頭蓋骨和頭像
師問:一組同學你能描述一下北京人的相貌嗎?生答后師引導學生填表對比古猿、北京人、現代人的不同。
項目 | 前額 | 眉脊骨 | 顴骨 | 吻部 | 下頦 |
古猿 | 低平 | 低平 | 低凹 | 前伸 | 不明顯 |
北京人 | 粗壯 | 粗壯 | 高突 | 前伸 | 不明顯 |
現代人 | 高聳 | 細柔 | 高突 | 后斂 | 明顯 |
生得出結論: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師強調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腳分工明顯”。
第二組:石器和木棒
師:這些發現說明北京人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了。但是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簡陋,只是將石塊敲打、砍砸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
師問:二組同學想象一下,北京人會用這些形狀不同的石器分別做什么?
生答后師小結:北京人使用過的石器留下了十多萬件,形狀扁平而刃面鋒利的,可砍伐樹木,刮削木棒和割取動物肉,三棱形的尖狀器,可以挖掘植物的根和莖等。這些石器都是用石頭敲打而成,十分粗糙,使用這種打制石器的時代,在考古學上稱作舊石器時代。
師問:從這些工具的用途方面,可以推斷出北京人的生活活動主要有哪些?
生答:北京人以采集和狩獵為生。
師總結:北京人就是憑著極其簡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的斗爭,這說明了當時的生
產力水平相當低下。
第三組:社會組織
師:“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在遺址中,還發現了虎、豹、熊、鹿、野豬等許多獸骨化石。北京人生活的環境怎樣?北京人怎樣生存下去呢?為什么不像我們今天過一家一戶式生活?
生答:生活環境惡劣,森林茂密,野草叢生,猛獸出沒;只靠單個人的力量,是無法生活下去的,只有許多人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打獵,一起生活;群居生活是由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環境惡劣、生產工具極其簡陋決定的。
小結:北京人為了生存,往往幾十人住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這樣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第四組:使用天然火
師:這些發現說明北京人已經會使用天然火了。四組同學覺得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的?又是怎樣管理火種的呢?
生答:雷電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煤的自燃、偶然碰撞生火。
師講解:從灰燼堆可以推斷北京人會保存火種,只是把天然火保存下來使用。原始人保存火種一般采用篝火法,使用時不斷往火堆中投放木頭;不用時用灰土蓋住火,使其陰燃,再用時扒開灰土,添草木引燃。
師問:北京人用火來做什么呢?火的使用有什么樣的意義?
生答:北京人利用火照明、御寒、驅趕野獸,用火燒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縮短了消化過程,減少了疾病,促進了體質發展?;鸬氖褂?,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
師總結: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總結:請同學們觀察《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示意圖,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答: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活動三 比賽考古】
三、山頂洞人(板書)
師:1933年,在北京人居住的周口店龍骨山頂的洞穴里,考古學家又發現了一群遠古人,因為是在山頂洞里發現的,因此把他們稱為山頂洞人。山頂洞人生活在大約三萬年前。(板書時間)大家看下列圖片,小組內交流山頂洞人是如何生產生活的?討論“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學生閱讀課文自由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填表,比較山頂洞人比北京人的進步。
人類名稱 | 體質特征 | 制造工具 | 愛美意識 | 取火方法 | 生產活動 | 社會組織 |
北京人 |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 打制石器 | 用天然火 | 采集、狩獵 | 群居 | |
山頂洞人 | 與現代人相似 | 磨制石器 | 愛美、項鏈 | 人工取火 | 采集、狩獵、捕魚 | 氏族 |
師問:你能想象出山頂洞人是怎樣發現取火方法的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說明:山頂洞人已經對磨制和鉆孔技術非常熟練了,在鉆孔、磨制石器時會產生火星兒,這肯定給了他們取火的啟發。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由于人工取火的發明,使人類進一步征服漫長的黑夜和嚴寒,而且他們可以不再受氣候和地域的限制了,活動的范圍擴大了。這也是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的地方。你們還能找一些例子說明這一點嗎?(可以從圖上,也可以用課后的“動腦筋”來說明。)
師問:山頂洞人已會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和捕魚為生。那么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叫什么?怎樣進行生產活動呢?
生答后師小結: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高低貴賤之別。所以氏族的三大特點是:血緣紐帶、財產共有、平等相處。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祖國的歷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我們用數字梳理一下本課的主要內容:1個社會、2種社會組織、3個遠古居民。(學生配合回答)
看了“《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初一歷史教學設”還想看:
1.七年級歷史上冊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教學設計
2.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教學設計
3.初一上冊歷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教案
4.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教案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