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的目的簡介
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希望能幫到你。
西周分封制的目的
據史料記載,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即位。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輔政,而帶兵駐守在殷都周圍的管叔、蔡叔等貴族懷疑周公有奪取王位的意圖,對周公極為不滿,致使紂子武庚乘機拉攏二叔,又聯合東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經過三年苦戰,才被平定。戰后,周公在總結前一階段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了分封制,“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分封制目的之一為“建立藩屏,護衛王室”。
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殷商之后,讓他們在自己的諸侯國內享有一定的特權,暫時滿足了西周奴隸主貴族對于權力和財產的要求,緩和了奴隸主貴族間的矛盾,起到了穩定政局的作用。在分封的過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諸侯在治理諸侯國過程中“啟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實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針,廣求“殷先哲王”的保民方法。通過這些措施,極大地緩和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間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和其他民族的反抗情緒,起到了“鎮撫各族”的作用。這就是西周分封制的第二個目的:“穩定政局,鎮撫各族”。
當時西周王朝的四周分布著山戎、鬼方、羌等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經常侵擾周的邊界,掠奪財富。而西周在這些邊界建立諸侯國,派王室貴族等直接管理,一方面直接加強了周王室的統治力量,另一方面也對這些少數民族起到了威懾作用。因此分封制還有第三個目的,即“抵御外侮,鞏固邊防”。
但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鞏固西周的統治。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
西周分封制的對象和做法是將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被封諸侯的義務是:要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賦,平時鎮守疆土,戰時隨從周天子作戰。被分封的諸侯有權在諸侯國內實行再分封,在諸侯國內可設官員、建立武裝,征賦役。
與分封制緊密相連的是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周天子居于至高#from 本文來自學優網http://www.gkstk.com end#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他們在各自的諸侯國內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余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由其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余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這樣,根據宗法制和分封制原則,便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宗族貴族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級機構。各個等級之間的關系,既是大小宗關系,又是上下級關系。
西周分封制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表現為受封對象多樣。西周時分封的對象主要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其中受封的王族最多,尤其是姬姓貴族,史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焉”,地位位置也大都較為優越。但是為了控制戰略要地,抵御夷狄部族侵擾,謀求進一步擴大占有地區,又不能不把嫡系姬姓貴族分封到靠近夷狄的地區。周朝為了解決這些重要問題,采用了分封異姓諸侯的辦法,如姜姓、任姓、鳳姓等貴族。同時為了安撫先代貴族,也對其進行了分封,但土地很少,起象征作用。
其次,周天子是最高統治者;土地與義務是周王與諸侯關系的紐帶。分封制的內容主要規定了諸侯的權力與義務。諸侯的權力主要是獲得土地和人民,其在封國內擁有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獨立性。其義務是要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如政治上鎮守疆土和朝覲述職,軍事上隨從作戰,經濟上交納貢賦。
第三個特點是層層封授,貴族內部等級森嚴。西周分封制與宗法制緊密相連,天子分封諸侯,諸侯有權在自己的疆域內進行再分封,其庶子可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卿大夫和士也應向上一級承擔作戰等義務。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就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看了西周分封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