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會展業發展歷史簡介
有關德國展覽發展史你了解多少?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德國會展業發展歷史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德國會展業發展歷史介紹
1.戰后開放的經濟政策;戰前展覽業發展的基礎;展覽業協會組織的推動
第一,德國戰后重建時期,特別是1946年到1956年的十年期間所實行的經濟政策,當時德國實行的開放國內市場的經濟政策為專業展會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也同時啟動了專業展會概念的國際化進程,
第二,德國20到30年代的會展業的基礎狀況。德國在二戰前已經形成由科隆,法蘭克福, 萊比錫三足鼎立并與其他中小展覽城市并存的局面, 20年代, 德國各展覽城市嘗試舉辦專業展會為戰后專業展會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第三,德國戰后,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初,德國展覽業內部成立的兩大協會組織,德國專業展會城市聯盟和德國大型展會聯盟促進了專業展會模式在德國的進一步推廣。
2.德國專業展會的三個發展階段
德國專業展會的發展歷經了三個階段,分別是一戰結束后到二戰前(20年代初到30年代中期),是專業展會的初步興起時期,二戰結束后到50年代末期,進一步確立其核心地位,60和70年代是發展壯大時期,以至于到目前專業展會最終在展覽行業占領統治地位。
1)綜合性展會不適應市場需求
綜合性展會的概念一直到20世紀初期在展覽行業一直占統治地位,隨著各行業的發展壯大,綜合性展會缺乏明確的定位和層次感使得無論其規模大小都不再適應每個行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當時德國的主要展會舉辦地是萊比錫,科隆和法蘭克福,一戰結束后,德國展覽城市迅速擴張,興起了很多新的展覽城市,競爭程度開始加劇,客觀上加強了展會主辦者改革的動力,從而加速了德國展覽業的發展步伐。
萊比錫從19世紀開始一直是歐洲的核心展覽城市,其在1890年舉辦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樣品博覽會是現代展覽業開始興起的標志。當時萊比錫的展會均是沒有明顯行業界限的綜合性博覽會,規模在當時都是最大的,而正是由于規模和名氣阻礙了其對新模式的接受速度。
2)科隆首先嘗試專業展的辦展策略
一戰結束后,綜合性博覽會的概念越來越不適應各行業發展的需要,遭到了多方的批評,主要原因是展品雖然多,但沒有明顯的關聯性,觀眾和參展商都處于無序狀態,科隆首先實施新的辦展策略,在20年代初開始嘗試舉辦專業性的展會,剛開始由于由綜合性展會突然轉變為行業展會,展會觀眾數量和參展商數量出現大幅度的下滑,此種辦展模式也開始引起置疑,所以專業展會當時并沒有迅速得到發展,其后,辦展策略改為由某個行業作為主線,融入相關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屬于走介于綜合展和專業展的過渡路線,按現在的觀點看,是半專業性展會,該策略使得觀眾和參展商數量逐漸得到回升,展覽主辦者開始受益,這個時間段大致經歷了10年的時間,萊比錫作為傳統的綜合博覽會的核心舉辦地對于實施專業展會辦展策略處于觀望態度,至到1928年才開始舉辦第一個具有專業意義性質的展會。納粹黨上臺后,德國經濟開始全面恢復,所以一直到二戰前,專業展會已經開始被業內認可和接受。
3)專業展概念最終在杜塞爾多夫成型
二戰結束后,東西德分裂,萊比錫開始淡出德國展覽業的范圍,所以德國專業展會發展的第二和第三階段都已經跟萊比錫沒有關系了。戰后,1947年,杜塞爾多夫成立了西北德意志展覽公司,該公司舉辦的展會基本都是專業性展會,所以杜塞爾多夫在德國專業展會的發展歷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今天杜塞爾多夫展覽公司很多品牌展會都是在這個公司1947年到1960年前后陸續創立的。
進入60年代后,專業性展會進一步發展壯大起來。專業展會可以說發源于科隆,進一步在杜塞爾多夫成型和穩定,最后于50年代中后期開始發展壯大。專業性展會起源和壯大于德國,而德國展會的發展史實際就是世界展覽業的早期發展歷史。
另外,1952年在西德成立的德國專業展會城市聯盟為專業展會概念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該組織現在仍然存在,不過已經轉換角色,成為德國中型展覽城市聯盟。
德國會展業發展特點
展會指標全球第一。德國展會的數量和質量在國際會展業界排行第一。2010世界商展百強,德國入選58個,展出面積1145.1萬平方米,總面積占62.7%,規模高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產出和國際貿易第一大國中國的6倍,其余8個百強商展大國展出面積的總和不到它的60%,在國際會展業界擁有絕對優勢,堪稱世界會展第一強國。德國每年要舉辦大約150個各種類別、不同規模的國際性商貿展會,接待16萬至17萬參展商和900萬至1000萬觀眾。世界制造業領域大約2/3的龍頭展會在德國舉行。
展覽場館展能世界最強。德國共有22個展覽場館,室內展覽面積達270萬平方米,可供國內外商展使用。其中,室內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特大型展覽場館10個,超過5萬平方米的大型展覽場館6個,其余6個共有5萬平方米。全球展覽場館50強德國擁有面積近30%,比位居第2、第3的意大利和美國的總和還多;最具競爭力的十大場館,4個為德國所有,面積占近50%,其余6個為意大利、俄羅斯、法國、西班牙、美國和中國所有。世界五大展覽中心有3個在德國。就展能實力而言,德國總體上呈現數量多、面積大、實力強的特征。
組展企業實力最雄厚。調查顯示,德國約有100家會展公司,每年舉辦國際性商展200多個,展出面積1000萬平方米左右,年營業額為25億歐元至27億歐元,2008年一度達到29億歐元,拉動社會綜合消費約250億美元。2009全球組展商24強,按國別排序,德國第一,營業額16.37億歐元,占29.7%。其中,在營業額排名世界前10位的組展公司中,5家屬于德國。
德國共有7家組展企業入選2009全球組展商24強。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法蘭克福展覽公司,2009年營業額為4.24億歐元,位居世界第3,2008年一度達到4.4億歐元;杜塞爾多夫、科隆、漢諾威、慕尼黑和柏林、紐倫堡這6家分別位列第7、第8、第9、第10和第14、第17,2009年營業額為2.56億歐元、2.29億歐元、2.22億歐元、2.15億歐元、1.58億歐元、1.33億歐元。
高度重視展會經營。據德國經濟展覽和博覽會委員會(AUMA)近期針對德國500家B2B參展商的抽樣調查結論顯示,展會被看作營銷溝通的最重要工具。83%的參展商認為,展會對企業間溝通重要或非常重要。除了公司網站,其余溝通手段均位列其后。在B2B參展商的營銷溝通總預算中,展會開支份額高達43%。
此外,展會前景近期雖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困擾,但參展商堅持認為中期前景將不受影響。68%的受訪者認為,展會地位在未來5年將同等重要,14%的受訪者認為將更加重要,只有16%的受訪者認為其重要性會有所下降。
AUMA發揮重要作用。AUMA是德國會展行業的核心組織,在聯邦經濟與技術部和消費者保護、營養與農業部的協助下,為德國官方參與和支持海外展會構筑渠道,其會員單位包括德國最有實力的工商企業,各行業領域的參展商、采購商和展會搭建商,組展企業。AUMA融匯了政府與企業各界的力量,代表德國公眾和參展商、采購商、組展商以及會展服務提供商的共同利益。在產業鏈上,AUMA為不同企業發揮著利益均衡的作用。
看了德國會展業發展歷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