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和中國的歷史關系
韓國與中國的關系是緊密聯系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韓國和中國的歷史關系,希望能幫到你。
一、朝鮮(韓國)歷史上與中國的關系
商朝末期,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因政見不合,帶領5000余人出走,成為了繼微子啟后的一大反對派勢力,其勢力范圍在現在的長白山一帶。武王伐紂成功后,曾經去尋找箕子,后來在武王勸說下,箕子同意歸附周王室。諸侯分封時,箕子被封為諸侯,其封國就在現在的朝鮮境內,向西與燕國接壤。史書上把它叫做“箕氏朝鮮”。此后的八百年里,箕氏朝鮮一直是以周朝的諸侯國存在的。
秦末漢初,一支起義軍兵敗在燕人衛滿率領向東退卻,乘機滅掉了箕氏朝鮮,并重新建國,并以平攘為都城。史書上把它叫做“衛氏朝鮮”,其勢力范圍擴張到了現在的漢城一帶。在現在的無論朝鮮還是韓國的史學界,這兩個時期都被稱做是殖民時代。
漢武帝時,發兵滅掉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衛氏朝鮮遺民南遷,建立以辰韓、馬韓和弁韓為中心的辰國,史稱“三韓”時代(現在的韓國國名出處)。漢末,由于漢朝的解體,辰國也發生分裂,一分為三,是為新羅,百濟和高句麗,史稱三國時代。
唐高宗時,新羅在唐朝協助下,相繼滅掉百濟和高句麗,第一次統一了朝鮮半島,定都慶州,史稱新羅時代。
9世紀,農民起義,在朝鮮半島上相繼又建立了后百濟和高麗王朝,史稱后三國時代。926年,高麗統一朝鮮半島。此后,高麗相繼被契丹和女真人擊敗,成為了遼和金的屬國。1280年,高麗被元所滅,成為元的一個省。
1387年,作為蒙古勢力的附屬,高麗王派大將李成桂帥兵攻打明朝。李成桂拒絕出兵,發動兵變,1392年自立為王,定國號“朝鮮”,史稱李氏朝鮮(李姓也由此成為朝鮮和韓國一個大姓)。1591年,曰本入侵朝鮮,明出兵援助,擊敗曰軍。從此,朝鮮和明朝進入蜜月時期。
1618年,朝鮮出兵援助明朝同后金作戰,由此得罪了后金,1636年,清軍滅掉朝鮮,朝鮮成為了清朝的屬國。
清朝末年,曰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勝,成為了朝鮮新的保護國。1897年,朝鮮皇帝高宗在俄羅斯支持下宣布獨立,脫離曰本控制,改國號為“韓國”,從此,朝鮮變成了韓國。
1905年,曰本重新取得對韓國的控制權,并于1910年正式吞并韓國,史稱“曰韓合并”。在此期間,曰本對韓國實行了殘酷的殖民統治,方方面面都全部曰化,包括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等(我們在韓劇中可以看出來,即便到了現在,韓國人的生活習慣和曰本都差不多,睡塌塌米、跪坐、極端的男權主義等等)。
1945年,曰本投降,朝鮮半島獲得光復。在美蘇支持下,以三八線為界成立了兩個意識形態對立的政權,南部仍以韓國為名,北部則以古代的朝鮮為名。1950年6月25曰,朝鮮向韓國開戰,朝鮮戰爭爆發。由于韓國軍隊瞬間崩潰,美軍介入,最終也導致了中國的介入。1953年7月23曰,雙方停戰,以三八線為界,由聯合國委派瑞士和瑞典駐軍設立軍事警備區,監督雙方的動向。從此,朝鮮半島一分為二,由原來的統一國家人為的分成了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由于戰爭,許多家庭也四分五裂。朝鮮電影《金姬和銀姬》就是反映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金姬和銀姬是一對孿生姐妹,戰爭使得她們各居南北,數十年來不得相見。
1969年,韓國的經濟首次超過朝鮮,最終成為亞洲強國。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中國一直不承認韓國的存在,在以前的書上都是以南朝鮮來稱呼韓國的。1992年,中韓建交,中國正式承認韓國。
二、關于韓國與中國歷史問題
在古代,朝鮮半島一直都是我們的附屬國,一直都是由我們來保護的。他們的高麗國王都是必須由我們皇帝冊封的。和他們的關系有點像北京和西藏。為了這個附屬國,我們在唐朝,明朝,清朝,三次在遼東半島和倭寇展開激戰,前兩次都是大勝。所以倭寇才在唐朝的時候,對我們稱臣,譴派遣唐使,才學到我們中華的各方面的精華。
在清朝的最后一次的戰斗中,我們和小日本在遼東半島激戰,用北洋水師運送士兵,導致甲午海戰。 中韓兩國歷史上的文化教育交流淵源流長,中國的儒學早在公元一世紀就已經傳如朝鮮半島,對于高麗、新羅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由于儒學符合當時朝鮮三國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古代朝鮮半島各國都采取了積極主動的態度吸取儒學。公元788年,朝鮮開始仿造中國實行以儒學為考試內容和標準的科舉考試制度,并且把這一點作為選拔管理的主要手段,這個狀況一直持續到1893年才廢除。所以,儒學對古代朝鮮半島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古代中國曾經是亞洲各國文化教育交流的中心,包括朝鮮在內的亞洲許多國家都曾派遣大批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例如《新唐書》記載,高麗、新羅等地相繼派出學生,894年在長安的留學生已達到了105人,回國的留學生受到了新羅王朝的重用,唐朝的政治經濟制度、天文立法、醫學、印刷書、左傳、諸子百家等書籍通過留學生傳入星羅,對朝鮮半島的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朝鮮半島上的人民也以創造性的學習發揚和發展了這樣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豐富了東亞文明,豐富了世界文明。
近代以來,伴隨著西學東漸和世界格局的變化,中韓兩國的教育開始了現代化的轉型,曾經密切的教育交流相較過去有所減弱,特別是冷戰局面的形成,朝鮮半島的分裂在一段時間之內割據了中韓教育之間的交流。隨著冷戰各界的崛起,中韓建交兩國之間的教育交流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兩國之間的教育交流是淵源流長的。
看了韓國和中國的歷史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