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歷史典故的成語
你能寫出歷史典故的成語嗎?不會的話就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歷史典故的成語資料,歡迎閱讀!
寫出歷史典故的成語
背水一戰(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臥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單刀赴會(關羽)
東窗事發(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鞠躬盡瘁(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精忠報國(岳飛)
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有七個大國,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趙國常常被它欺負。
有一次,趙王派藺相如去秦國交涉,藺相如憑著機智和勇敢,為趙國挽回了顏面。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便再也不敢小看趙國了。趙王十分高興,將藺相如封為上卿,官職相當于后來的宰相。
見趙王如此看重藺相如,趙國的大廉頗可氣壞了。他想:我為趙國打仗,立下赫赫戰功,難道不比藺相如的功勞大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地位倒還比我高了!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是碰見藺相如,一定要當面給他難堪!”
廉頗的這些話很快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里。藺相如吩咐自己的侍從:“你們以后碰見廉手下的人,千萬要謙虛謹慎,不能和他們爭吵。”
有一次,藺相如坐車出門,聽說廉頗的馬車要從前面過來了,便讓車夫把馬車停到小巷子里,等廉頗的馬車過去了再走。
廉頗身邊的侍從,看見身為上卿的藺相如如此讓著自己的主人,非常得意。見了藺相如的侍從,就嘲笑他們:“你們可真不幸,跟了位這么膽小的主人!”
藺相如的侍從受不了這個氣,就對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的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現在,就連他手下的人也不把您放在眼里啦!”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說:“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嗎?秦王不敢進攻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一定會乘機來攻打我們。我一直避著廉,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侍從聽完后,終于明白了主人的良苦用心。所以,從此他只要看見廉頗手下的人,就很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
不久,藺相如說的那番話,傳到了廉頗那里。廉頗慚愧極了,心想:我為了個人的面子,而不顧國家的利益,真是太不應該了。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去藺相如家請罪。
藺相如聽說廉頗來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廉頗見到藺相如后,竟然半跪了下來,他抽出背上的荊條,雙手遞給了藺相如:“我是個狹隘自私的粗人,沒想到大人您竟然如此寬容我,請您鞭打我吧。”
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上前扶起廉頗,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從此,藺相如和廉頗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他們齊心協力地保衛趙國,秦國因此更加不敢欺侮趙國了。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南下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精兵前去抵抗。你沒看錯,就是90萬對8萬。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自然十分傲慢,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25萬人的先鋒部隊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領兵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
這下,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苻堅看到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向北望八公山一帶,只見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后悔自己過于輕敵,對弟弟苻融說:“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啊!怎么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
出師不利給苻堅帶來了巨大的心里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于渡河難于作戰之機,來個突然襲擊,于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秦軍后退的軍令一下,士兵們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尸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其弟苻融戰死。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此役之后,前秦瓦解,中國北方重新陷入分裂的局面。
是此,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