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歷史典故
時間:
耀聰2
歷史成語故事
才高八斗(讀音cái gāo bā dǒu),“八斗”是南朝詩人謝靈運稱頌三國魏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來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才高八斗的歷史典故
謝靈運(385年-433年),浙江會稽人,東晉將領謝玄之孫 ,陳郡謝氏士族,著名詩人。謝靈運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謝公,又因同族后輩另一位著名詩人“小謝”謝朓而被稱為大謝。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詩。由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他出身于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并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游山玩水。后來,他辭官移居會稽(jī),常常與友人酗(xù)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后,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相關例句:
想要才高八斗,就要博覽群書。
李白才高八斗,人稱“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陳老師才高八斗,無論學生問什么問題,他都能準確地回答出來。
由才高八斗演變而來人們常說的一句口語:八竅通七竅,還有一竅不通;這句話含有貶義、自嘲的意思,故出自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