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的故事
成語故事的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幫助孩子學習知識,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亡羊補牢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亡羊補牢的故事:
《戰國策》記載:“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接下來,我們便來簡述一下這段話的來歷。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莊辛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只顧奢侈淫樂,不理國家政事,郢都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呼呼地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
莊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小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相信我的話,那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么發展下去。”襄王同意了。
結果,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就派兵侵楚了,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他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詢問他解決的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接下來,莊辛便給襄王講了個故事:
從前有個人,養了幾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窟窿,夜間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他沒接受鄰居的勸告。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莊辛看到襄王聽得津津有味,便給襄王具體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古時賢王商湯、周武王,都是在只有百里左右的土地上發展強盛起來的,創建了商朝和周朝。而暴君夏桀、商紂雖然有天下,卻不免亡國。現在楚國的領土雖然比以前小了不少,但合計起來也有幾千里,豈止是百里左右啊。楚國都城雖然被攻破,但只要大王您振作起來,改正過去的不當之處,秦國是滅不掉楚國的。”楚襄王聽了,眼睛一亮,果真按照莊辛的話去做,真的度過危機,振興了楚國。——《戰國策·楚策四》
相關人物介紹:
1、莊辛
莊辛(生卒年待考),莊氏,名辛。紀郢人。戰國時楚封君。曾勸誡傲慢自大的襄成君,促使改正不能以禮待人的毛病。頃襄王十八年(前281年),面責楚王:"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自危!"頃襄王怒斥其為"老悖"。遂離楚去趙。二十一年,秦軍攻占郢都,頃襄王悔悟,從趙國將他召至城陽。他再陳亡羊補牢之策。頃襄王乃收東境兵10余萬,收回江南1。頃襄王授莊辛以執圭,賜予淮北之地,封為陽陵君。
2、楚襄王
楚頃襄王熊橫(?―公元前263年),羋姓,熊氏,名橫,楚懷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298-前263在位,在位時楚國已處于衰落狀態。
楚國自從在公元前312年丹陽、藍田之役被秦國打敗以后,便一直受秦國欺壓。楚懷王便想重新和齊國聯合,而秦昭襄王則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在陜西丹鳳縣東南)相會,當面訂立盟約。盡管大夫屈原力阻,但楚懷王還是聽信公子子蘭的話去了秦國。但一到秦國后,秦昭襄王就將楚懷王押到咸陽軟禁起來,一年多后病死在秦國。
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死,在秦國做人質的太子完逃回楚國立,是為楚考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