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故事
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學習知識。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故事:
在奴隸社會中,等級制度在奴隸主階級內部也十分森嚴。
按照周禮規定,演奏樂舞的行列,天子可以用八佾(yì),即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所組成的樂舞隊進行演奏和舞蹈;諸侯則用六佾,共三十六人;卿大夫用四佾,共十六人;士則只能用二佾,即只有四人。
如果誰違反了這些規定,就是違反了周禮,應該受到懲罰。
當時,魯國有一個卿大夫,叫季平子。季氏世代為卿,權重勢大,操縱著國家政權,國君實際上已在他的控制之下。作為卿大夫,他本來只能用十六人的樂舞隊,可是他自比天子,便在自家的庭院里用六十四人的樂舞隊奏樂和舞蹈。
這件事被孔子知道后,認為季平子破壞了周禮。
有一次,孔子談論季平子,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孔子憤怒地說:“他竟然敢在自家的庭院里違背周禮,用六十四人的樂舞隊奏樂舞蹈,對這樣的事情如果能容忍的話,還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容忍的呢!”(原文是:“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后來,人們就用“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成語,指事情惡劣到了讓人不能忍耐的地步。
相關人物介紹:
1、季平子
季平子(?-前505),即季孫意如。春秋時魯國正卿,姬姓,季氏,謚平,史稱"季平子"。其封地即為現在臨沂市平邑。
其祖季武子。季文子生季武子。季武子生季悼子。季悼子生季平子。季平子生季桓子。
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專魯國之政。季平子繼承武子遺風,輔佐魯昭公、魯定公,甚至攝行君位將近十年。
定公五年,季平子卒。
季武子生子紇,紇尚未立為卿就死了,于是季武子之孫季平子繼承了季孫氏,并且發揚光大了季孫氏。
昭公在位年間,季平子執政專權。他為人跋扈,與其他卿家大夫結怨,結果想要擺脫三桓凌駕公室現狀的魯昭公聯合郈氏、臧氏,討伐季平子。季平子一時慌了,連忙請罪。再三請罪而昭公不放棄攻打他的意愿,于是雙方交戰。此時,作為三桓的叔孫氏、孟孫氏發兵援救季氏,擊敗魯昭公的軍隊。昭公無奈逃到齊國。齊國伐魯,氣焰囂張,自稱"主君",完全把逃難的昭公當成大夫看待。昭公于是往晉國求助。季平子卻早有一著,他重金賄賂了當時晉國六卿,結果晉國讓昭公暫居乾侯。從此,季平子攝行君位,儼然魯國君主。
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陽虎作亂,囚季孫斯,逼季孫斯盟約。定公七年,陽虎執政,把季孫氏占據的權位搶走。定公九年,季桓子為首的三桓把陽虎趕走,總算把權位奪回。定公十年,叔孫氏的家臣侯犯又作亂。平定禍事不久,定公讓孔子執政。
2、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于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2]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鬃娱_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于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鬃尤ナ篮螅涞茏蛹捌湓賯鞯茏影芽鬃蛹捌涞茏拥难孕姓Z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