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背后的歷史故事3則
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成語背后的歷史故事3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成語背后的歷史故事·鍥而不舍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領域相當活躍,名家輩出。當時有一位哲學家、教育學家荀子,其博大的學問、深刻的見解,令后人敬佩不已。他寫有許多散文,《勸學》稱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勸學》篇中,提出不懈地學習可以增長人的才干、改變人的氣質。他特別指出,學習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
荀子說:“只要你不斷地堆積泥土,就能最終堆成高山,風雨就會從山里產生出來;只要你不斷地積聚少量的水,就一定會形成深淵,那里就會有蛟龍來潛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會養成一種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備圣賢的思想品質也就不難辦到了。
“這里重要的是,絕不能看輕點滴的積累。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匯積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馬如果只跳一下,連十步的距離都不可能超過;而最劣等的馬如果連續走十天,也能走很遠。后者的成功就在于從不停止前進啊!
“一個人如果懶懶散散,刻幾下木頭就停下來,他連朽木也刻不斷;而如果他發憤圖強,刻而不停的話,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總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斷地、專一地奮斗下去!”
荀子的這些話成為至理名言,一直流傳至今。
◎成語釋義
常用來比喻堅持不懈。鍥:用刀子刻。舍:放棄。
◎故事出處
《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出處譯文
一個人如果懶懶散散,刻幾下木頭就停下來,他連朽木也刻不斷;而如果他發憤圖強,刻而不停的話,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
成語背后的歷史故事·坐懷不亂
春秋時魯國大夫柳下惠,以善于講究貴族禮節而著稱,是個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辦事,夜宿城門客棧。不久,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也來到城門下夜宿。由于沒有房錢,她從后門溜進了柳下惠的房間。
柳下惠見那女子衣服單薄,凍得瑟瑟發抖,擔心那女子受凍而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懷里,一直到天亮,絲毫沒有其他的舉動。由于他為人正派,沒有人懷疑他有淫亂行為。
◎成語釋義
形容男子在兩性方面作風正派。
◎故事出處
《荀子·大略》:“柳下惠與后門者同衣而不見疑。”
◎出處譯文
柳下惠怕從后門進來的女子受凍,就用自己的衣服把她裹在懷里。由于他為人正派,沒有人懷疑他有淫亂行為。
成語背后的歷史故事·一夜十往
在東漢時期,有個人叫第五倫,他為人非常正直,當官的時候辦事認真,廉潔清正,經常親自喂馬,他的夫人也自己下廚房做飯,做家務。當地的人對他十分敬重。
曾經有一次,一個朋友對他說:“人們如此敬重你,是不是可以說你完全無私,沒有將一點兒私心用于公務呢?”
第五倫回答道:“不是這樣。以前有個朋友,為了求官而送了我一匹馬。我雖然沒有接受,但是那以后凡是有舉薦的事情我都會想著他。這難道不是私心嗎?還有一次,我的侄子生病了,我雖然能一個晚上起來十次去看他,看過之后我照樣能入睡。但是如果是我自己的兒子病了,我同樣晚上起來十次去看他,卻無法入睡,這也說明我存有私心啊!”
◎成語釋義
形容體貼周到地服侍病人。
◎故事出處
《后漢書·第五倫傳》:“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寢。”
◎出處譯文
我的侄子病了,我雖然能一個晚上起來十次去看他,看過之后我照樣能入睡。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成語背后的歷史故事3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