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歷史朝代簡介
俄羅斯1000多年的歷史上,除了240年的韃靼統治以外,只有兩個王朝。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俄羅斯歷史朝代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俄羅斯歷史朝代簡介
俄羅斯一千多年的歷史上,只有兩個王朝,第一個王朝是留里克王朝,建于公元9世紀。基輔羅斯時期,就是留里克王朝開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 兒子費多爾去世后,留里克王朝絕嗣,統治俄國七百多年的留里克王朝從此覆滅。1605年,戈杜諾夫突然死亡,俄羅斯天下大亂,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 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后,這一動 蕩時期才終于結束。1613年貴族們推舉伊凡四世的親戚、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沙皇,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這個王朝經歷了18個沙皇,羅曼諾夫王朝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是留里克王朝的后裔這兩個王朝又融為一體,羅曼諾夫王朝統治俄羅斯三百多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俄羅斯歷史朝代留里克王朝
名稱由來
公元六世紀時,居住在第聶伯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以波利安人為中心形成部落聯盟,又因其居住在第聶伯支流羅斯河兩岸,被稱為羅斯人。羅斯人被蒙古人轉音稱為“俄羅斯”,中國繼承了這一稱號。
古羅斯和莫斯科公國的封建王朝。因王朝的奠基人留里克而得名。據古羅斯第一部編年史《往年紀 事》記載:瓦里亞格人留里克兄弟3人應諾夫哥羅德貴族的“邀請”,于862年渡海來到諾夫哥羅德,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羅斯國。留里克王朝始于此。882 年,留里克王朝定都基輔,因此又被稱為基輔羅斯。王朝初期,對內實行巡行索貢制,到11世紀時封建制度才最終確立。對外,基輔羅斯不斷通過戰爭進行擴張。 基輔羅斯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國家,與東西方各國建立了密切的關系,又以通婚的方式與歐洲鄰國建立起廣泛的政治聯系。而基輔則成為羅斯的行政和宗教中心。
發展歷史
11世紀后半期基輔羅斯開始解體,內戰與外族入侵破壞令其走向蓑落。1240年被蒙古帝國征服,成為成吉思汗長子術刺之子拔都所建立的欽察汗國(又稱金 帳汗國)的藩屬。羅斯各國還受到一些古代歐洲國家的入侵和統治。此時羅斯的土地分成東北、西北和西南三個部分,以后在這些地區分別形成了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等三大東斯拉夫民族。
14世紀莫斯科公國開始興起,1480年伊凡三世擊敗了金帳汗國的軍隊,羅斯國家開始建立并統一,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國家,疆域北達白海,南抵奧卡河,西及第聶伯河上游,東至烏拉爾山脈。長期的對內對外戰爭使軍役貴族階層不斷擴大,俄羅斯由此逐步走上了農奴制的道路。
社會情況
留里克王朝定都基輔的時候階級與貧富分化雖已出現,但農村公社制卻依舊根深蒂固地繼續存在了近八百年,成為俄民族的一個顯著特色。王朝初期,對內實行索貢制。每年春夏兩季,俄羅斯大公率領親兵向平民商人征取手工業品、蜂蜜、蜂蠟等物品。到十一世紀,羅斯人才從原始生產力轉變為封建制度。隨著經濟文化發 展,基輔羅斯不斷通過戰爭擴張。988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強迫全體羅斯人受洗,拋棄舊的多神教,改信東正教。 改信東正教的羅斯加深了與西歐、拜占庭的文化融合。基輔是連接東方西歐之間的交通要道,隨著商業的發展,手工業開始在羅斯發展進來,在基輔城內開設了鍛造刀劍的作坊。基輔羅斯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國家。在基輔城里,建筑了輝煌的皇宮、威嚴的教堂、牢固的城墻,現存著名的索賠菲亞教堂。 附蒙古人時期 十一世紀后半期,由于王位之爭和各地農奴制生產力的發展不平衡,波蘭、北歐民族的入侵,基輔羅斯四分五裂。
臣服于蒙古
十二世紀時,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蒙古人,憑借他們剽悍的騎兵,靈活多變的包抄、圍堵戰術、鐵血 的紀律,縱橫歐亞大陸。他們往往每個騎兵擁有兩匹馬,饑食馬肉,渴飲馬血,日夜行程二三百公里。蒙古人所到之處,城市化為灰燼,人民血流成河。他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大帝國。中國本部(含蒙古)是大汗直轄之地,是為元朝。伊兒汗國包括伊朗、阿富汗、一小部分阿拉伯國家。察哈臺汗國含中亞大部分地區,金帳汗國 統領北亞、東歐。蒙古帝國勢力一度達到波羅的海、波蘭、匈牙利、黑海等地。除了日本、英國、西歐大陸、北歐、東南亞、南亞和一些偏遠海島,幾乎整個歐亞大陸呻吟在蒙古人鐵蹄下。從1240年起羅斯王公和教會成了金帳汗國的奴仆。在羅斯的各個城市里最豪華的房子里住著大汗的代表,他們催取稅收,發布命令;王公和神甫們低聲下氣,趨前趨后唯恐伺奉不周,得到的卻是責罵、侮辱、毒打,時刻有生命危險,每年各個王公定期去朝拜大汗,領取浩命,作為自己統治憑證。 蒙古人近二百四十年的統治,使俄羅斯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停滯不前,但在十三、四節紀時,毀掉的城市開始重建,手工業、農業開始恢復,商業的發展也加強了俄羅斯各地的聯系。蒙古人的統治越來越不能被俄羅斯人民忍受,隨著各地王公勢力的興起,他們迫切需要取得獨立地位。教會勢力和商人、農奴主想從大漢 手中獲取收稅權力,平民百姓也把自己的深重苦難原因歸結為蒙古人。蒙古人成為眾矢之敵。
復興
十四世紀蒙古人從中國退出后,又在中亞、印度等地遭到重大失敗,加上各王公爭權奪利。金帳汗國開始分裂衰落。 十四世紀時,莫斯科公國開始興起。莫斯科偏處歐洲,遠離金帳汗國統治中心,又有森林沼澤的掩護,大批俄羅斯人在哪里找到避難之地,莫斯大公用權謀從金帳汗國大汗那里取得了凌駕其他大公之上的權利,用大汗名義,狐假虎威極大加強了自己的國家力量。1480年,伊凡三世最終擊敗了蒙古人。俄羅斯取得了獨立。金帳汗國留下的巨大地理真空,使地處有利位置的金帳汗國快速擴張。俄羅斯從蒙古人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優良的軍事技術,而且還繼承了金帳汗國廣大領土,殘酷的 專制。 俄羅斯走向了既非西歐又非東方三大文明(中國、伊斯蘭、印度)的獨特航向,他們也自稱是"歐亞人"。長期的戰爭,形成了俄國人的流動性格。貴族打仗、農民種地,"民族的流動性格"也和"專制"、"農村公社"成了俄羅斯的三大痼疾。軍役貴族階層的相對擴大,使農村勞動力缺乏,俄羅斯走向了"農奴制"道路。伊 凡雷帝(1533-1544)進一步加深封建制度,打擊、削弱大貴族勢力,殘酷亂殺、連年征戰,以擴大版圖。
滅亡
1584年伊凡四世死后,王位傳給其長子費多爾·伊凡諾維奇。1598年費多爾死后絕嗣,外戚戈都諾夫被推舉為沙皇,留里克王朝結束。
留里克王朝的最后一位沙皇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于1598年去世后,該王朝最主要的一系遂斷絕。但其他的家系仍然存在,如切爾尼戈夫公爵家族的后代。這些留里克王朝的成員大多數失去了世襲領地。一些留里克王朝的遺族成為帝俄時代的顯赫世家,如多 爾戈魯科夫家族,列普寧家族和戈爾恰科夫家族;有些則混跡于中小貴族之中。還有一些支系在波蘭和立陶宛。在17世紀至19世紀,許多留里克王朝的家族迅速 衰敗,有些甚至失去了公爵的頭銜。
俄羅斯歷史朝代羅曼諾夫王朝
簡介
羅曼諾夫王朝,指的是1613年至1917年統治俄羅斯的王朝,羅曼諾夫王朝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后一個王朝,它也是俄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在該王朝時期,俄國由東歐一個閉塞的小國擴展為世界范圍的強國之一。
羅曼諾夫王朝(Romanov Dynasty;Romanovyi;Романовы)是1613年至1917年統治俄羅斯的王朝。俄國封建王朝。1613年1月,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1596—1645)被推舉為沙皇,開始了羅曼諾夫王朝在俄國的統治。18世紀初彼得一世在位時,俄國迅速強盛,建立俄羅斯帝國。后不斷擴 張領土,成為橫跨歐亞兩洲的強國,農奴制日益加強。1741年,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繼位,男嗣斷絕,外戚當權,但仍襲用羅曼諾夫王朝的名號。1861年 廢除農奴制后,俄國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19世紀末形成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1917年二月革命中被推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次年7月17 日,沙皇一家在葉卡捷琳堡被處決。
羅曼諾夫王朝統治期間,對內實行專制的農奴制,對外推行侵略擴張政策,鎮壓各國人民革命。羅曼 諾夫王朝統治俄國三百多年,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后一個王朝,它也是俄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在該王朝時期,俄國由東歐一個閉塞的小國擴展為世界范圍的強國之一。這個王朝幾乎從所有鄰國身上吞下肥肉,攢下了2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江山,從彼得大帝時代開始,大步流星追趕世界文明的潮流。直到它覆滅時為止,留下的仍然是世界一流的強國。
王朝建立
1595—1605年擔任沙皇的鮑里斯·戈冬諾夫將政敵羅曼諾夫家族流放到科斯特羅馬。也正是從這里走出了俄羅斯新王朝的開創人。17世紀俄國爆發抗擊 波蘭人入侵的戰斗。1610年,波蘭王國入侵俄國并占領了莫斯科。在波扎爾斯基、米寧的率領下,俄國組織了義勇軍抗敵,并向莫斯科挺進。波軍驚慌失措,派騎兵前往莫斯科支援被圍困的部隊。波軍闖進農民伊凡·蘇薩寧的家,威逼他指點通往莫斯科的道路。蘇薩寧急中生智,把敵軍領入荒無人跡的森林,使侵略者在那里凍死、餓死,全軍覆沒。而蘇薩寧本人從容就義,為祖國獻出了生命。次年1月,全俄縉紳會議在莫斯科圣母升天大教堂開幕,選舉伊凡雷帝的親戚、只有16歲 的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為沙皇,2月27日正式加冕,從此開始了長達300余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的統治。1613年1月,羅斯托夫總主教菲拉列特 的兒子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1596—1645)被俄羅斯貴族、大商人和高級僧侶等推舉為沙皇,開始了羅曼諾夫王朝在俄國的統治。羅曼諾夫王朝的第一代沙皇就是米哈伊爾·羅曼諾夫,但包括他在內的幾位俄羅斯沙皇都不為人們所熟知。
彼得大帝的革新
王朝最著名的沙皇是彼得一世,即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人們一般稱他為彼得大帝。是羅曼諾夫
王朝的第四位沙皇。1697年,彼得喬裝改扮,化作他名隨同俄國使團出國考察,先后在荷蘭、英 國等國學習造炮、造船和航海。回國后,彼得開始仿效西歐發達國家,以軍事為中心實行一系列改革。由于他積極鼓勵俄國西方化,并鼓勵廢除包括蓄胡須和穿著冗雜的長袍在內的諸多禮節,彼得一世一般被看作是俄羅斯帝國的最初奠基人和開化的代名詞。俄國的第一家兵工廠、第一家報館都是在他的倡導下成立的。
由于彼得大帝的革新,俄國迅速發展成為東歐的強國。俄國迅速發展各種產業。17世紀的俄國是一 個遠離海洋的內陸國家。彼得發動了長達21年之久的“北方大戰”,戰勝瑞典,奪取了波羅的海出海口。在“北方大戰”中一舉打敗俄國的夙敵和北方強國瑞典, 奪取了芬蘭大公國和波羅的海的出海口。接著與波斯一決雌雄,獲取里海沿岸一帶。彼得一世還打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奪取了黑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于1721 年放棄“全俄羅斯的君主、上帝加冕的神圣沙皇”這一從伊凡四世開始世襲的稱號,而選擇了“皇帝”這一西歐君主國(如神圣羅馬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借此 象征俄羅斯帝國與西歐的各個國家具有相同的政治地位。
1712年,彼得下令將沙皇的寶座從莫斯科搬到彼得堡,窺視整個歐洲。彼得還親自命令俄國海軍總司令阿普拉克辛“找出一條經北冰洋到中國和印度”的航線,又覬覦亞洲。1724年冬,彼得一世巡視芬蘭灣后暴發肺炎,竟至一病不起。延至1月8日凌晨死去。
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羅曼諾夫
彼得二世(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1727-1730年在位)去世后,羅曼諾夫王朝斷絕男嗣,至未婚無嗣的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女皇(1741-1746年在位)去世之后,由彼得大帝的外孫普魯士人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路德維希大公(即彼得三世)繼承皇位,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羅曼諾夫王朝開始。
葉卡捷琳娜二世(留里克王朝的后裔)是俄國最著名的女皇帝。1745年出身普魯 士貴族的她同未來沙皇彼得三世結婚。1762年廢彼得三世自立。她在位期間(1762-1796),俄國已經從昏睡中覺醒,并且在西歐和國際事務中具有很 高的威望。她在位34年,發動了6次 大規模的戰爭:包括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兩次俄土戰爭和一次俄瑞戰爭,通過這些戰爭和強權的統治,葉卡捷琳娜二世建立了一個跨歐、亞兩大洲、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一位的超級帝國。在這一時期,俄國的國土面積擴大了63萬平方公里(其中有46萬平方公里來自波蘭)。作為當 時世界上幅員最大國家的主人,她對歷史的影響主要在于一系列戰爭引起國際格局的變化。她主導的三次瓜分波蘭完全從地圖上抹去了這個曾經的東歐大國,兩次大敗土耳其,使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元氣大傷,從此淪為任人宰割的西亞病夫,并為俄國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還輕取想趁火打劫的瑞典人。她使北極 熊的利爪逼近了歐洲的心臟地帶,甚至產生過征服世界的雄心。
王朝中衰
亞歷山大一世統治時期(1801-1825),帝國的經濟和政治達到頂峰。亞歷山大一世最大的功績在于打敗了法國的侵略者拿破侖·波拿巴,即拿破侖一世 皇帝。借此絞殺了法國大資產階級專權的法蘭西第一帝國。但在亞歷山大統治的后期,由于人民的反抗和神秘主義的影響,俄羅斯帝國開始衰敗。1825年至1855年暴君尼古拉一世統治期間,俄國的軍事行動頻繁,物價飛漲,開始出現崩潰的征兆。尤其是克里米亞戰爭,是被壓迫的農奴們苦不堪言。1856年戰爭 結束之后,俄國的農奴制已經危在旦夕。1861年至1862年皇帝亞歷山大二世決定采取措施,于是有了自上而下的“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即1861年改 革)”,通過改革,俄國開始真正走上了資本主義路線。
王朝覆滅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俄、英、法三國結成協約國集團。1917年,戰爭即將結束時,由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運動,1917年3月1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羅曼諾夫王朝的腐朽統治被擠垮,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在奧拉寧堡宣布退位,尼古拉二世全家于1918年7月17日,在葉卡捷琳堡與其 他皇室家族一起被槍決,至此,羅曼諾夫王朝結束。
看了俄羅斯歷史朝代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