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資料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成立于1827年,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是瑞典最大的工學院之一,校名原為“工學院”(Teknologiska Institutet),1877年起改為現名。瑞典全國約三分之一的工程師都出自這所大學。下面是小編帶給大家的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資料。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沿革
1827年,工學院建校。
1867年,聯合礦業學校建立礦業科學、機械工程、化學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專業。
1877年,更名皇家工學院。
1901年,建立電子工程專業。
1912年,建立造船學專業。
1917年,搬遷入主校區至今。
1927年,完善完整的學術體系,開始授予博士學位。
1932年,建立研究與工程物理專業。
1983年,建立計算機科學專業。
1990年,建立工業貿易專業。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R1核反應堆
1945年,美國于日本城市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此后,瑞典軍方領導層才明白深入研究核子武器技術,以避免瑞典遭受核子攻擊的重要性。當時,由于所有關于核子物理學的研究成果都被美國保密,瑞典對此一無所知。于是,包括Rolf Maximilian Sievert在內的瑞典科學家團隊便著手研究這一范疇,終于建筑了一座核反應堆作試驗。
經過數年基本研究后,他們開始在皇家工學院地下25米的房間建筑一座300千瓦(后來發展至1兆瓦)的核反應堆,名為“Reaktor 1”(即反應堆1號,簡稱R1)。反應堆位于斯德哥爾摩的一個人煙稠密的地區,約4萬人就住在方圓1千米內。這反應堆是瑞典皇家工程學院(Ingenjörsvetenskapsakademien)的重要研究工具。1954年7月13日下午6時59分,這反應堆達到臨界質量,并造成瑞典第一次核反應。R1曾是瑞典幾乎所有核子研究的主要場地,直至1970年因危機意識而停用。現時校內的Q餐館就位于R1核反應堆附近。
學校聲譽
除了在廣泛的專業領域內為學生提供一流的教育和研究設施以外,學校還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大學有著合作研究的項目和課題。瑞典皇家理工學院不斷完善其提供的各類課程以適應當前社會的新需要,特別是針對新興的信息工程和生物學,學校新創建了信息工程大學和擁有一流設施的物理研究中心。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學校與企業的互惠合作使得其畢業學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學校資源
現代化的實驗室和優越的電腦設施為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歐盟的研究課程中KTH起著主導作用。
學科設置
瑞典皇家工學院目前提供很多英語授課的碩士課程,包括:機械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生命科學技術, 信息通信技術, 產業管理與創新, 工程物理學與數學,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計算機科學與電氣工程, 建筑與土木工程學等等(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fe Science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世界排名
皇家理工大學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2012年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位列第142位,工程及信息技術學科世界排名列第4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