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之戰的過程及影響
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不僅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收編精兵數萬,成為曹操的基干部隊,為曹操爾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歷史上稱為兗州之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兗州之戰的過程及影響,希望對你有用!
兗州之戰簡述
兗州之戰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公元194年8月,曹操率軍進攻濮陽,呂布出兵迎戰,曹軍不利,退兵三十里。曹操敗回營中,將計就計,謊稱曹操被燒傷身亡,引呂布來戰。呂布果然率軍殺來,被伏軍團團圍住,呂布死戰得脫,逃回濮陽城中。 公元195年春,曹操重振旗鼓,收復兗州失地,殺死呂布戰將李封、薛蘭,接著進攻濮陽。呂布出城迎戰,曹軍許褚、典韋、夏侯、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共戰呂布,呂布不能支,這時東郡兗州盡歸曹有,朝廷正式任曹操為兗州牧。公元196年,曹操乘機將獻帝接回,遷都許昌,從此,曹操在政治上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
兗州之戰戰爭背景
青州黃巾軍進入兗州境內東平、任城一帶,聲勢浩大,銳不可當。兗州刺史劉岱輕敵,不聽濟北相鮑信勸阻,貿然出戰,被黃巾軍所殺。曹操部將陳宮建議,劉岱被殺,兗州無主,可據為霸業之基,以爭天下,并自薦前去說服劉岱部眾,邀請曹操主持州政。鮑信原與曹操友善,其濟北相之職即為操所表薦,遂到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迎接曹操為兗州(治昌邑,今山東金鄉西南)刺史。曹操即向壽張黃巾軍進攻,失利。于是,曹操明令嘗罰,激勵將士,針對黃巾軍無后勤輜重,唯賴抄掠供應的弱點,采用奇襲戰術,晝夜襲擊,使其無所抄掠,終于反敗為勝,每戰必獲。黃巾軍被迫北撤,曹操跟蹤追擊,在濟北(治盧縣,今山東長清南)又敗之,黃巾軍勢窮愿降。當年冬,曹操受降卒30余萬,家屬數十萬人,遂將其健壯精銳者編組為軍,號為青州兵,將老弱婦孺安置屯田。
兗州之戰魏武帝曹操人物簡介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漢族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兗州之戰歷史意義
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不僅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收編精兵數萬,成為曹操的基干部隊,為曹操爾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對曹操來說,兗州之戰奠定了他在朝廷乃至兗州的地位,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后來的學者們在多部書籍中都有提及對兗州之戰的評價,其中有一位名叫鐘敬伯的人評價兗州之戰說:“操多詭計,陳宮智足以知之,特布不用其言耳。定陶此敗,皆布自取,勿遂以田氏弄假成真為宮答也。”兗州之戰是曹操和呂布之間具有代表性的一場戰役。雖然曹操重新收復了兗州,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兗州之戰的影響是相互的。對曹操來說,兗州之戰之所以會爆發,都是因為曹操濫殺名士,最終引發了這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