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的故事
堯舜禹,大家肯定不陌生,他們是中國上古時期的賢君,為中華兒女開創了賴以生存的環境,而后世對他們功績的稱頌也是汗牛充棟。那么堯舜禹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堯舜禹的故事。
堯舜禹的關系是怎樣的?
堯,是黃帝的玄孫。最初黃帝和炎帝共稱為中華民族的共祖,而黃帝也被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在逐鹿中原的戰爭中,先后擊敗了炎帝和蚩尤,成為了中原的霸主,從而開創了華夏民族的文化。堯帝,姓尹祁,根據《史記》和《尚書》記載,他號放勛,因為封地在唐,所以后人又稱他為唐堯。由于唐堯的德高望重,而且有能使各部落團結一心的能力,所以人們都很尊重他,就推舉他為部落的首領。
堯在位七十年,是從他的哥哥帝摯那里繼承的帝位。由于帝摯他不善管理,在位九年后,帝位由堯繼承。關于堯繼承有幾種說法。一說是帝摯死后,堯繼位;一說是因為帝摯不理政務,被諸侯廢除,擁立了堯;一說是帝摯主動禪讓給堯。
不管是哪種說法,堯總之是繼承帝摯的帝位,成為了一代明君。而堯禪讓的舜也是黃帝的后人,黃帝之子昌意的八世孫。起初是因為堯看到舜比較孝敬父母,所以暗中觀察他,覺得他可以繼承帝位后,就把帝位禪讓給了他。
舜死后,將帝位禪讓給治水有功的禹。而禹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孫子,顓頊的父親也是昌意。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堯舜禹的關系。首先,他們都是親戚,而且還是堂兄弟的關系。可能因為年代比較久遠,所以血緣關系可能比較遠了一些。但是從家族關系上來看,禹和舜同屬于黃帝的兒子昌意的后代,而禹的輩份卻比舜要大一點,所以理論上來講,禹其實還是舜的堂叔。
堯舜禹是哪里人?
堯舜禹都是中國原始社會的賢君,著名的部落首領。他們分別指的是唐堯、虞舜和大禹三個人,那么堯舜禹是哪里人呢?
堯,姓伊祁,名放勛。是帝嚳的兒子,帝嚳死后,把帝位禪讓給堯的哥哥帝摯,但因為帝摯不善治理國家,所以又把帝位禪讓給了堯。據記載,堯生于丹陵,在侯長大,所以姓伊祁。也有傳說他出生于順平縣,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境保定境內,后來長期居住在他母親的封地,即河北唐縣,長大后遷徙到山西太原一代居住。在帝摯禪讓給他后,后帶領著他的部落,來到山西臨汾一代居住。
舜,姓姚,名重華,字都君。根據《史記》記載,舜是冀州人,也即是今天的河北省境內。但因為舜帝姓姚,所以后人根據傳說,推測出他是姚墟人。關于姚墟是如今的什么地方,在歷史上的說法又不一樣。根據唐代的《括地志》記載,說姚墟是今天的河南濮陽一代,但是這個說法在歷史上具有很大的爭議性,也有很多人認為姚墟是浙江余姚和山東鄄城縣。
但經過歷代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濮陽就是姚墟的說法比較可靠。而歷史上,也就很多人對舜帝的出生地有不同的看法。在唐代,張守節對舜帝的出生地提出疑義,他認為舜帝出生在河東縣,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永濟市。而戰國時期的文學家孟子則認為舜帝是東夷人。
后人不光是對舜的出生地有爭議,對大禹的出生地也同樣有爭議,甚至對于他是否是華夏族人也有爭議。有人認為大禹的出生地在汶山廣柔縣石紐鄉。這個地方在古代屬于羌族,就算大禹不是羌族人,也至少在羌地生活過。后來為了治水,跟隨其父親一起來到了中原。與此對立的看法由,大禹是山西人。
對于堯舜禹是哪里人的問題,因為他們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比較久遠,到目前為止沒有明確的說法,但大致可以肯定,他們生活的范圍,大致在今山西、河北一代的中原地區。
堯舜禹的故事
黃帝之后,出現了三個賢明的君主,分別是唐堯、虞舜和大禹。關于堯舜禹的故事,因為年代久遠,很難考證,現在只能根據《史記》、《尚書》等歷史著作來推斷他們的事跡了。
堯原來是部落的首領,后來因為德高望重,被推舉為聯盟的首領。漸漸的,堯的年紀大了,他想找一個繼承人。于是有個叫放齊的人推薦堯的兒子丹朱來當聯盟的首領。堯想了想,沒有同意。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兒子總是喜歡惹是生非,品行不好,當不了聯盟的首領。又有一個叫讙兜的人推薦共工。共工是專門管理水利工程的。堯又覺得他做人做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沒有答應。
后來,堯聽說了舜是個很孝順的人。他的父親瞽叟,后母和弟弟象,經常虐待他,還想著怎么弄死他。有一次他在挖井的時候,瞽叟和象趁他下井,就在井口填上土,想置他于死地。舜自己挖了一條地道逃生,出來后,仍對父親和弟弟十分恭順。上天知道了這件事情后,就拍大象去給他耕地,派鳥兒去為他除草。堯聽說后,又對舜進行了一番考察,發現他在處理政務方面的能力也很突出,所以就把自己的位置禪讓給他,還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也嫁給了他。
舜繼承帝位后,在他管理的地方,發生了一場巨大的洪水,無數百姓因此遭殃。舜十分著急,就派了很有能力的鯀去治理洪水。鯀治水的方法是建筑堤壩,來阻擋洪水。但是水勢確實過大,他花了九年的時間,也沒徹底將洪水治理好。
舜覺得鯀辦事不力,就把他殺了。又派了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接過他父親的重擔,改變了鯀治水的方針,采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當時他正新婚燕爾,卻總是在外奔波。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兒子,禹經過自己家門的時候,正好兒子呱呱落地,但他知道自己任務艱巨,沒有進門去探望。之后他又兩次經過自己家門,也都沒有進去。
經過他十三年的努力,終于把洪水治理好了。這時舜的年紀也大了,就把自己的帝位又禪讓給了禹。
堯舜禹的故事,是中國歷代帝王將相的楷模。而真正能達成如他們那般賢明的君王,卻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