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簡介
美英(加)1812年戰爭是美國與英國之間發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戰爭。是美國獨立后第一次對外戰爭。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但是英國軍隊的50%兵員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時,美洲印地安部落由于種種原因也卷入了戰爭。下面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簡介。
交戰中,雙方勢均力敵,互有勝負,美軍入侵加拿大的計劃終未實現,在爭奪伊利、安大略、山普倫諸湖控制權的海戰中,美艦所得有限,雖然奪回底特律城,至1814年夏,英軍仍有效控制密西根湖通道,且占領密西西比河北段。美軍曾攻占約克(多倫多),英軍則襲取華盛頓特區,美艦雖騷擾牽制英國貿易,但未能破壞英國的海上控制權及其對美國海岸的封鎖。
1814年12月24日厭戰的雙方在比利時簽署“根特條約”,恢復戰前態勢。但是戰爭的結束防止了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因厭棄戰爭而醞釀的脫離聯邦的運動,而且,美軍在戰爭后期取得的勝利、歐戰的結束以及摧毀印第安人的抵抗等因素更造成了猶如美國是勝利者的氣氛。簡單的來說,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發生的起因是: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后,英美之間的主權之爭并未停止,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省,人口稀少,防御松懈,美國欲向北擴張,并且期待加拿大居民將美國軍隊視為解放者。
1812年,美國卸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說:“今年將加拿大地區兼并,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進,向哈利法克斯進攻,最終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美洲大陸。”美國必須控制整個北美洲大陸的信念后來被稱為美國的“昭昭天命”。但是英國也有戰略優勢,在圣勞倫斯河邊界地區,北岸的加拿大一側人口密度和基礎設施比南岸的美國高出兩倍。
美國聲稱大英帝國在以下三個方面侵犯其主權:
1、英國不遵守美國獨立戰爭后雙方1783年達成的巴黎條約:拒絕移交西部地區軍事要塞,并且武裝印地安人,威脅美國的西部邊陲。
2、皇家海軍攔截美國商船追捕逃兵,強征美國海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出生于英國,但已歸化為美國公民。
3、英法之間的拿破侖戰爭導致的貿易禁運,使上百艘美國商船被皇家海軍扣押,美國的中立國地位未被尊重。
1811年,美國眾議院的鷹派議員鼓動戰爭,1812年6月18日,詹姆斯·麥迪遜總統向國會發表演講后,國會投票宣戰,有趣的是,英國為了避免對美戰爭而解除貿易禁運的消息在開戰以后才姍姍來遲。
【結果】
根特條約使邊界恢復到戰前狀態,雙方均未做領土讓步。此後整個十九世紀中,英美兩國基本上能夠和平共處,1818年條約略微調整了東部邊界。拿破侖戰爭結束後,皇家海軍就已經停止強征美國海員服役。
這場戰爭是第一次、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次,使美國首都曾經被外國軍隊占領。
戰爭對美國的影響
這場逼和大英帝國的戰爭為美國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聲望,使美國民眾愛國熱情高漲,因此亦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這場戰爭導致了反戰的聯邦黨從美國政治舞臺徹底消失。
戰後在溫斯菲爾德·斯科特的倡導下,美國軍事學院(西點軍校)開始大力為美國軍隊培養職業軍官。
此次戰爭對美國的制造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戰時英國對美國港口的封鎖導致了紡織品短缺,卻因此催生了美國紡織工業。
西南地區的戰斗令美國與當地印地安部落沖突加劇,美國隨後于1819年兼并了佛羅里達。
戰爭對加拿大的影響
這是一場關系到加拿大生死存亡的戰爭,促使加拿大的英語和法語兩大殖民地居民聯合起來對抗共同的敵人。抵抗入侵之敵加強了殖民地的內在凝聚,和對大英帝國的忠誠。戰爭的最重要結果是使英屬北美殖民地于1867年聯合為加拿大聯邦。
在戰爭中,加拿大民兵表現杰出,而英軍指揮官卻很一般。這個出乎意料的事實被加拿大軍事歷史學家杰克·格拉納斯坦稱為民兵之謎,對未來加拿大軍隊的建軍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重視民兵建設,而非依賴職業軍人。美軍得到的是恰恰相反的經驗,松散的民兵組織難以對付紀律嚴明的英國陸軍。戰爭後期美國陸軍取得的大部分勝利要歸功于學習了英國和歐洲軍隊有紀律的戰斗隊形。
戰爭期間,英軍指揮官一直擔心美國人封鎖圣勞倫斯河。這條河流經美加邊境,河面狹窄。一旦航運受阻,部署在加拿大西部的英軍就無法獲得正常補給,而那里又恰恰是陸戰的主要戰場,那么英國人很可能在開戰後短短的幾個月內被迫將加拿大西部領土拱手相讓。戰後,英國人驚奇地發現,美國人沒動過這個念頭。但是,英國人不指望對手會再次犯下如此簡單低級的錯誤,于是著手開拓麗都運河。這個耗費巨大的工程將安大略湖畔的金斯頓與渥太華河連接起來,作為繞開圣勞倫斯河邊境的備用水道,并且使渥太華這個腹地小城變成加拿大的第四大城市、加拿大首都。麗都運河于1832年竣工,但沒有機會發揮預期的作用。
戰爭對英國的影響
與加拿大不同的是,今天的英國已經無人紀念這場戰爭。主要是同期的拿破侖戰爭更加重要且富有戲劇性,另外在結束戰爭的條約里,英國沒有得失。
皇家海軍注意到,美國海軍贏得了大多數一對一戰斗,比分差距之大令他們感受到了羞辱。美國海軍俘虜了大量英國商船,使當時的海運保險居高不下。但是皇家海軍憑借總體優勢,成功地封鎖了美國的海上貿易信道。皇家海軍戰後對造艦和火炮技術進行了改進。
英國陸軍將這場戰爭視為小規模沖突,對自身的失敗沒有深入研討。這些失敗被惠靈頓公爵在滑鐵盧戰役戰勝拿破侖的空前成就所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