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高士廉簡介
高士廉(575年-647年2月14日)名儉,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代開國功臣,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孫,高勱之子。。下面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高士廉簡介。
早期事跡
高士廉年輕時很有器量,對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獵,與司隸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贊許。但他認為自己是北齊宗室,不宜廣交名流,于是隱居在終南山,閉門謝客。
隋煬帝大業年間,高士廉出任治禮郎。609年(大業五年),高士廉因妹夫長孫晟病逝,便將妹妹高氏接回家中,并厚待外甥長孫無忌、甥女長孫氏。后來,高士廉發現李淵次子李世民才華出眾,便將甥女長孫氏嫁給他,這就是后來的文德皇后。
貶官嶺南
613年(大業九年),兵部尚書斛斯政逃奔高句麗。高士廉因與斛斯政有交往,受到牽連,被貶為朱鳶縣主簿。高士廉事母至孝,因嶺南地區瘴癘嚴重,不能帶母親同行,便將妻子鮮于氏留下,代自己奉養母親。他又想到妹妹沒有著落,就賣掉大住宅,買了小住宅安頓妹妹,并把剩下的錢分給母親和妹妹,自己輕裝上路。
當時,天下大亂,朝廷詔令難以到達嶺南,交趾太守丘和便委任高士廉為司法書佐。618年(武德元年),欽州俚帥寧長真率軍進攻交趾。丘和打算開城投降,高士廉勸道:“寧長真兵馬雖多,但孤軍深入,肯定堅持不了多久。再說城中兵力足以抵御敵軍,為什么要投降他呢?”丘和于是任命他為行軍司馬,讓他迎擊寧長真。寧長真大敗,只身逃脫,軍隊全部投降。
歸附唐朝
后來,高士廉隨丘和依附蕭銑。621年(武德四年),丘和、高士廉前往江陵(今湖北荊州)朝見蕭銑,途中聽聞蕭銑被唐軍主帥李孝恭擊敗,便轉而投降李孝恭。622年(武德五年),高士廉與丘和奉表歸唐,被任命為雍州治中。當時,李世民正擔任雍州牧,因高士廉是自己妻子的舅舅,而且素有聲望,對他非常器重。
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劇,高士廉與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勸諫李世民,欲誅殺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后來,高士廉釋放在押囚犯,發給他們武器,并與他們趕到芳林門,配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后,任命高士廉為太子右庶子。
治理蜀地
627年(貞觀元年),高士廉升任侍中,封義興郡公。后來,黃門侍郎王珪將密奏托付給高士廉,讓他呈遞給唐太宗。高士廉卻將密奏扣下,因此獲罪,被貶為安州都督,后調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當時,蜀地民俗輕薄,百姓都害怕鬼怪而厭惡病人,對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親自伺候,用棍棒挑著食物,遠遠地遞給他吃。高士廉到任后,因勢誘導,使得風俗得以改觀。
高士廉還在秦時李冰疏浚的汶江之外,又挖掘一條新渠,讓蜀地百姓大獲其利。此外,他又用空閑時間組織詩文辭賦之會,還讓儒生研討儒家經典,勉勵青年學生,以致蜀中蓬勃辦學。
個人作品
高士廉曾主持編撰《氏族志》、《文思博要》。
《全唐詩補編》收錄有其詩一首:《五言春日侍宴次望海應詔》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二篇:《請誅元昌奏》、《文思博要序》
人物評價:
李世民:高士廉涉獵古今,必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耳。
劉昫:高士廉才望素高,操秉無玷,保君臣終始之義,為子孫襲繼之謀。社稷之臣,功亦隆矣;獎遇之恩,賞亦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