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是誰發明
二維碼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二維碼是誰發明,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發展歷程
國外對二維碼技術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在二維碼符號表示技術研究方面已研制出多種碼制,常見的有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這些二維碼的信息密度都比傳統的一維碼有了較大提高,如PDF417的信息密度是一維碼CodeC39的20多倍。在二維碼標準化研究方面,國際自動識別制造商協會(AIM)、美國標準化協會(ANSI)已完成了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碼制的符號標準。國際標準技術委員會和國際電工委員會還成立了條碼自動識別技術委員會(ISO/IEC/JTC1/SC31),已制定了QR Code的國際標準(ISO/IEC 18004:2000《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技術—條碼符號技術規范—QR碼》),起草了PDF417、Code 16K、Data Matrix、Maxi Code等二維碼的ISO/IEC標準草案。在二維碼設備開發研制、生產方面,美國、日本等國的設備制造商生產的識讀設備、符號生成設備,已廣泛應用于各類二維碼應用系統。二維碼作為一種全新的信息存儲、傳遞和識別技術,自誕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關注。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不僅已將二維碼技術應用于公安、外交、軍事等部門對各類證件的管理,而且也將二維碼應用于海關、稅務等部門對各類報表和票據的管理,商業、交通運輸等部門對商品及貨物運輸的管理、郵政部門對郵政包裹的管理、工業生產領域對工業生產線的自動化管理。
我國對二維碼技術的研究開始于1993年。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對幾種常用的二維碼PDF417、QRCCode、Data Matrix、Maxi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的技術規范進行了翻譯和跟蹤研究。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國內對二維碼這一新技術的需求與日俱增。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在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對二維碼技術的研究不斷深入。在消化國外相關技術資料的基礎上,制定了兩個二維碼的國家標準:二維碼網格矩陣碼(SJ/T 11349-2006)和二維碼緊密矩陣碼(SJ/T 11350-2006),從而大大促進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二維碼的研發。
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稿中明確指出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業務需要遵循的安全標準。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維碼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認二維碼支付地位。
二、功能
信息獲取(名片、地圖、WIFI密碼、資料)
網站跳轉(跳轉到微博、手機網站、網站)
廣告推送(用戶掃碼,直接瀏覽商家推送的視頻、音頻廣告)
手機電商(用戶掃碼、手機直接購物下單)
防偽溯源(用戶掃碼、即可查看生產地;同時后臺可以獲取最終消費地)
優惠促銷(用戶掃碼,下載電子優惠券,抽獎)
會員管理(用戶手機上獲取電子會員信息、VIP服務)
手機支付(掃描商品二維碼,通過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手機端通道完成支付)
三、特點
1.高密度編碼,信息容量大:可容納多達1850個大寫字母或2710個數字或1108個字節,或500多個漢字,比普通條碼信息容量約高幾十倍。
2.編碼范圍廣:該條碼可以把圖片、聲音、文字、簽字、指紋等可以數字化的信息進行編碼,用條碼表示出來;可以表示多種語言文字;可表示圖像數據。
3.容錯能力強,具有糾錯功能:這使得二維條碼因穿孔、污損等引起局部損壞時,照樣可以正確得到識讀,損毀面積達50%仍可恢復信息。
4.譯碼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條碼譯碼錯誤率百萬分之二要低得多,誤碼率不超過千萬分之一。
5.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偽性好。
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7.條碼符號形狀、尺寸大小比例可變。
8.二維條碼可以使用激光或CCD閱讀器識讀。
看了二維碼是誰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