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是誰發明的
電腦的發明使我們的生活在網絡時代,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電腦是誰發明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電腦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中國的教科書、絕大多數學術著作和科學普及著作所說的電子計算機發明人都不是真正的發明人。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人約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但是,馮·諾依曼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電子計算機之父”。美國物理學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擔任過馮·諾依曼助手的弗蘭克爾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許多人都推舉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然而我確信他本人從來不會促成這個錯誤。或許,他可以被恰當地稱為助產士。但是他曾向我,并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別人堅決強調:如果不考慮巴貝奇、阿達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關概念,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屬于圖靈。按照我的看法,馮·諾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認識了由圖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馮·諾依曼本人,親手把“計算機之父”的桂冠轉戴在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Alan M. Turing ,1912-1954)頭上。但是,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既不是馮·諾依曼,也不是阿蘭·圖靈。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數美國計算機界人士認為,電子計算機發明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為他們是第一臺具有很大實用價值的電子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
現在國際計算機界公認的事實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的約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國際計算機界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遺憾的是,中國計算機界的絕大多數人并不知道這個事實。
關于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發明人是誰,美國的有關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經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法院開庭審訊135次。最后由美國的一個地方法院作出判決。1973年10月19日,法院當眾宣布判決書:“莫奇利和埃科特沒有發明第一臺計算機,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發明中的構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對電子計算機的思想告訴過ENIAC的發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愛阿華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幫助下發明電子計算機的。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試驗樣機于1939年10月開始運轉。這臺計算機幫助愛阿華大學的教授和研究生們解算了若干復雜的數學方程。阿塔那索夫把這臺機器命名為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其中,A、B分別取倆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C即“計算機”的首字母。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后,阿塔那索夫和貝瑞卻沒有獲得發明者的花環。
在阿塔那索夫和貝瑞離開之前,已有兩臺改進后的ABC計算機能夠運行。這兩臺ABC計算機被存放在愛阿華大學物理樓的儲存室里,逐漸被人遺忘。1946年,由于物質短缺,兩臺機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儲器部件。愛阿華大學沒有為ABC計算機申請專利,這就給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權問題帶來了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美國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確的,因為ENIAC的發明者莫契利確實到衣阿華大學參觀過ABC計算機,并聽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紹,由此得到啟發。
阿塔那索夫于1903年10月4日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哈密爾敦出生。他在佛羅里達州渡過了童年。他的父親是保加利亞僑民,在保加利亞得過最高級別的科學獎,到美國后擔任礦山電氣工程師。他的母親是數學教師。阿塔那索夫從小與電氣和數學結下不解之緣。
阿塔那索夫于1921年進入佛羅里達大學,選擇的專業與父親相同,也是電氣工程。在同學中間,他的數學成績最好,而且是唯一學習過二進制數運算的人。1925年大學本科畢業,他進入愛阿華大學學習數學。他得到碩士學位后進入威斯康星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1930年,當阿塔那索夫獲得博士學位時,他所學的專業已經橫跨了電氣、數學和物理。他的廣博的知識是他今后發明創造的堅實基礎。
在威斯康星大學畢業后,阿塔那索夫返回愛阿華大學當教師。后來,他成為該校物理學教授。
1942年,日本襲擊珍珠港,阿塔那索夫和貝瑞主動放下手中的研制計劃,轉向更緊迫的國防科研項目。1942年底,貝瑞前往洛杉磯參加一項國防承包工程,而阿塔那索夫則去華盛頓一個海軍軍械實驗室工作,研究炸彈引信。從此,兩人失去了聯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阿塔那索夫沒有返回大學講壇。他陸續創辦過幾個軍事和民用企業,并擔任總裁和技術主管。他一生獲得32項發明專利,于1995年6月15日逝世,終年91歲。
二、主要特點
運算速度快
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幾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例如:衛星軌道的計算、大型水壩的計算、24小時天氣預報的計算等,過去人工計算需要幾年、幾十年,而現在用計算機只需幾天甚至幾分鐘就可完成。
計算精確度高
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準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是任何計算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有邏輯判斷能力
隨著計算機存儲容量的不斷增大,可存儲記憶的信息越來越多。計算機不僅能進行計算,而且能把參加運算的數據、程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后結果保存起來,以供用戶隨時調用;還可以對各種信息(如語言、文字、圖形、圖像、音樂等)通過編碼技術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甚至進行推理和證明。
有自動控制能力
計算機內部操作是根據人們事先編好的程序自動控制進行的。用戶根據解題需要,事先設計好運行步驟與程序,計算機十分嚴格地按程序規定的步驟操作,整個過程不需人工干預,自動執行,已達到用戶的預期結果。
看過電腦是誰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