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被送入感業寺的趣聞
唐高宗李治將武則天送入感業寺到底有什么苦衷?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武則天被送入感業寺的趣聞,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武則天被送入感業寺的趣聞:
李世民閉上了眼睛后,長孫無忌立即安排禁軍護送李治先回宮穩定局勢,然后他親率大隊人馬護送李世民的靈柩回京。兩路人馬都抵達長安后,才昭告天下皇帝駕崩。五天之后,李治在太極殿即位,他就是歷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忙得像打仗似的。一方面,他要辦理父親的喪事;另一方面,他要處理一大堆軍國大事。這些事情,他都很陌生,需要緊忙學習,緊急處置。對于軍國大事,他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和放松,因為父親留給他的是一個舉世無雙的超級大國,他必須高舉父親治國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父親“仁政愛民”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實以德治國觀,把大唐建設成為一個高度富強、文明、發達的封建主義國家。
這是一個宏偉而美好的愿景,李治對此充滿信心,但他的壓力比誰都大。他決心做像父親那樣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于是每天都風雨無阻地上朝理政。處理完朝政大事后,他又走街串巷,遍訪民情。李治的這些表現值得肯定,他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不像后人評價得那么昏庸。李治一頭扎進繁忙繁重的政務事務中,就把武則天忘到了九霄云外,更忘記了他當初對武則天的承諾。這可苦了武則天,李世民死后這些天來,她簡直是度日如年。以前,她期待這一天,因為這一天就是她的出頭之日;但她也害怕這一天,因為她擔心李治到關鍵時刻不信守諾言,那么她一切的一切,都將隨著進入寺院的那一天起化為烏有。
現在,她害怕的事情終于發生了。通過這段時間的等待和觀察,她發現李治變了,變得很理性。過去,他把愛情看得比事業重要,現在他卻把事業放在第一位。什么愛情呀,承諾呀,在他看來,都是過去很傻很天真的事。男人啊,永遠都是這樣。在他們心里,女人和愛情永遠都比不上事業。且說這個李治,他原來迷戀我到了癡狂的程度,現在當上一把手忙起來,連看我都不來看一眼,更別說兌現承諾的事了。他太絕情了,太傷我自尊了!傷心歸傷心,但武則天仍對李治抱有一絲幻想。因為按照慣例,皇帝去世后,那些未育的嬪妃并非全部入寺為尼,個別才智德行卓越的,是可以破例繼續留在宮廷的。比如像那位把李治養大的薛婕妤,她其實是唐高祖李淵的婕妤,李淵死后,她并沒有入寺為尼,而是被李世民返聘回來當太子的奶娘。李世民之所以返聘她回宮工作,就是看中了她卓越的才智德行。這也很好地說明了“是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的道理,薛婕妤是個人才,她混得不錯。
有薛婕妤這樣的例子,武則天堅信自己也能被李治返聘。且不說她才智過人,品貌出眾,僅憑她和李治之間的私情,李治也一定會把她留下。更何況,李治曾向她作出過承諾。武則天的如意算盤打得很有理由,但她還是失算了,因為李治整天除了忙還是忙,在他的記憶中,過去的那段情,那個承諾,似乎沒有過。這年八月,眼看著李世民就要下葬昭陵了,望眼欲穿、度日如年的武則天,還是沒能等到李治的任何消息,她不禁絕望起來。
隨著李世民的下葬,武則天也迎來了她人生最黑暗、最迷茫的歲月。因為她沒有被李治留下來,而是隨著李世民其他未育嬪妃進入了位于長安西南的感業寺為尼。換句話說,她被大唐帝國單方面解聘了,臨走時不僅沒有拿到違約賠償金,還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更別說是申請勞動仲裁了,她到哪兒去講理啊?入寺那天,武則天心灰意冷到了極點,她內心極不平衡,她甚至覺得李治是個偽君子。
李治的難言苦衷有三個方面。第一,他把武則天留下來,同父親把薛婕妤留下來完全是兩回事。父親把薛婕妤留下來是為了工作,他把武則天留下來卻是為了保持私情,可他們的私情見不得天日,并為傳統倫理道德所不齒,因此他不敢把她留下來。第二,他向來膽小軟弱,而把父親的女人留下來,是需要勇氣和霸氣的。他既缺乏父親那樣的氣魄,又要顧及輿論的影響,因此他還是不敢把武則天留下來。第三,他剛剛即位,皇位不穩,加上性格柔弱,所以一直受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顧命大臣的控制,這些大臣是絕不會允許他胡作非為的,他又頂不過這些大臣,只好夾著尾巴做皇帝,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這也是他不敢把武則天留下來的重要原因。
如此說來,在當時的情況下,李治真是不敢把武則天留下來。其實,他心里很痛苦,他知道武則天一定很傷心,但傷心總是難免的,誰讓他們曾一往情深呢?武則天入寺之前,李治一直沒去見她。他不是不想見她,也不是忙得沒有時間見她,而是不敢面對她,只好在心里安慰她:“先挺過這一段時間吧,有了合適的機會,我就接你回宮。”這又是李治的承諾,但武則天沒有聽見,也沒有感受到。帶著對未來的無限絕望和對李治的無限失望,武則天走進了感業寺,走進了她人生最黑暗、最迷茫的階段……
武則天進入感業寺后,首先被剃掉了頭發。可憐那一頭秀美的青絲啊,如今卻被那無情的剃刀整得灰飛煙滅。她頓時失去了昔日的風采,望著那清一色的面無表情的尼姑們,以及那被高墻圍堵的陰森寺院,她的心跌到了谷底。巨大的現實與心理落差,讓武則天許久都沒能緩過神來,畢竟這件事對她打擊太大了。盡管寺院再三要求尼姑“看破紅塵,遠離世俗”,但武則天來自于滾滾紅塵之中,她怎能輕易忘卻紅塵中事呢?但這里是她當前的歸宿,她只好接受現實。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命運如此安排,總有它的道理,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武則天的思想發生了這樣的轉變后,就打算當一天尼姑念一天經。
武則天與感業寺的趣聞:
熟悉唐代歷史的人一定知道感業寺,那是武則天削發為尼的寺院。 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登上帝位一統天下之前,曾在感業寺里度過了2年晨鐘暮鼓,青燈相伴的時光,而這段歷史卻隨著歲月滄桑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經過幾千年歲月的洗禮,如今的感業寺藏匿在西安北郊后所寨村的感業寺小學里。走進校園,高大的槐樹,古樸的環境讓我們立刻感受到了千年古寺與眾不同的歷史風貌。而古寺為何取名"感業",還得從隋煬帝說起。隋煬帝的文才武功在中國的皇帝里是非常有名的,他修了運河,征了高麗,所以他覺得自己干的事情世上無人能及,他認為是上天賜予他的事業,所以就建了感業寺。
感業寺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與武則天有關,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則天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寵愛她,賜號"武媚",但不久便將她冷落一邊。武則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唐太宗的兒子后來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則天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感業寺為尼,但是她與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蕭淑妃專寵,永徽二年,皇后復召武則天入宮,企圖"以毒攻毒",這年武則天26歲。武則天回宮后的確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高宗的寵愛,第二年便升為昭儀(二品),后還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兒子李弘。由此,她開始了自己的奮斗生涯,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
削發感業寺,可以說是武則天的低谷時期,但也是她的潛伏時期。她雖然如同眾嬪妃一般落入悲慘無奈的禮佛生活,但卻仍舊能絕處逢生,與高宗保持聯系,并且得到他的龐愛,可見此時她的心機是多么的深沉。但是,到底是什么讓她能夠在短短2年,積累了這么多的力量,讓自己解困了呢這是個千年之謎,以下是六甲嶺的野史。
公元649年,武媚娘絕望的進了感業寺,遇見了在此掛單修煉的南方女尼陳碩真,當時陳碩真已經入了秘密宗教(即摩尼教,光明教),本身各自修煉也是互不相干。
有一天上街,陳碩真為武媚娘打退幾個浮夸子弟的調戲,二人關系迅速提升,經常徹夜長談,于是陳碩真向武媚娘介紹了古徽州的太極風水龍脈---三天子都,其中古歙縣的母親山主峰覆船尖(即現代的擱船尖)擁有天然的女媧、伏羲石像,也有宓妃的神像(后洛水出石,凈光天女,彌勒下生經,這樣的女人登基依據都要拜賜于陳碩真和覆船山這里的帝王之脈),是個出仙成道的地方,如果想出人頭地,這里就是個天開神壇。并且乘機將秘密宗教---摩尼教的教義全部傳授給武媚娘,很快,武媚娘就偷偷皈依摩尼教,成為摩尼教徒山海經---次南經記載,這里的古名為:羽山,是大禹出生地,也是父親鯀的被殺地,覆船山是東南的神山,由6座山構成,東西兩天目山,障山,白山,九龍山,金紫山,被稱為6甲48塘,是6甲神將5丁神保護的天上人間,外圍是鐵圍山,中間是須彌山,也稱須彌樓,被陳碩真稱為萬年樓,其中一條峽谷十道天然的石門,九道是鎖住的,最后一道是空門,神策門,成仙的最后一道門檻,傳說七夕節那天,會有瑞像出現,"石門九不鎖,天門夜不關",天庭的南天門開了,人間的石門也不關了,這里是真正成仙的地方,仙女是極其誘惑武媚娘的,于是一個更為大膽的是瞞天過海,偷下江南,來到陳碩真所描述的可以成仙的圣地覆船山---尋仙,一直有"神女救船"的遠古傳說,覆船尖(如今叫擱船尖)上因為七仙女下凡,山頂上全部是高山草甸,上面沒有一塊石頭沒有一顆樹,各種仙草繁多,當地諺語:石門九不關,只出仙人不出官,她想讓自己的美麗永駐,就想借助仙草,仙與道不一樣的是:仙是美,道是久,武媚娘最先想求的是美,是仙,希望未來皇帝能寵愛她一身,這很符合當時做為一個才女級別的一個女人的最大心愿。
然而,奇跡在未來,奇跡就是在夢想中的巧合了,覆船山不僅是成仙成道的勝地,更是具有徽州龍脈的圣地,陳碩真是引狼入室啊,這么一個絕頂聰明的女人,肯定比陳碩真的鄉村女孩見識廣,又在皇宮服侍過皇帝,開始略懂帝王之術了,覆船山的山水天然的龍脈之奇,加上《大云經》記載凈光天女以女身入世,當得天子,女帝的野心植入了武媚娘的心靈,陳碩真的帝王野心,也鼓舞了武媚娘的決心。
有一天,陳碩真帶武媚娘到"石門九鎖"的第8關的四面觀音石像面前,拜祭和許愿,當武媚娘走到跟前時,頓時彩虹橫掛,鳳凰飛至,百獸歡呼,石像幻化成武媚娘的樣子,含笑走下仙臺,陳碩真怪責武媚娘怎么到仙人頭上面去了呢,一點禮貌也沒有,但定神一看,還是那塊石像,身邊的武媚娘氣喘吁吁的,這一下,讓陳碩真有點不舒服了,本想大肆吹噓一下這個仙人頭的神奇,于是匆匆拜祭一下,就牽著武媚娘下了關,又走到第7關的伽藍臺(如今叫皂汰村,千年明教古村,已經神秘消失了,房子、石板路、祠堂等還在),這里的8百羅漢墻上,有個光明教會的天眼,傳說是天地之眼(中國現存最早的光明教--唐代的獨眼天然時刻),代表太陽的神明,這個眼睛意謂是沃婕特無所不見,能察知世間萬物的神圣之眼。更讓武媚娘信服帝王是有天意的。于是,武媚娘暗下決心,徹底要通透《大云經》和悟道覆船山的天機。
在這里,陳碩真與武媚娘義結金蘭,成為姐妹,相互承諾今后互相協助。
然而,時間匆匆,武媚娘必須盡快趕回感業寺,依依不舍的告別陳碩真,依然回到清凈禮佛的軌道上來,但,這時候的武則天已經心境大變,換了心了,開始設計自己的帝王之路,首先必須取得新帝的歡心,回到帝王身邊去,如下詩篇可見一斑:
《如意娘》(武則天原名如意)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如意娘》詩,正是女皇武則天在感業寺中寫就的,詩的大意是說:我心緒紛亂,精神恍惚,把紅的都看成綠的了。為什么我如此憔悴呢?就是因為整天想著你。如果你不相信我每天因為思念你而默默落淚的話,你就打開箱子看看我的石榴紅裙吧,那上面可是灑滿了我斑駁的淚跡呢。
這首詩寫得情真意切,據說此后大詩人李白看到后,不由得爽然若失,覺得自己不如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