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為什么不會笑
烽火戲諸侯源于褒姒不笑,那么周幽王寵妃褒姒為什么不會笑?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褒姒為什么不會笑,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褒姒為什么不會笑:
褒姒為什么不笑?后人往往只知道這不笑的結果,卻從不知不笑的原因。這與一個女人的品質無關,其實想一想就會明白,她嫁給幽王時,周幽王已經是有了一個成年兒子的老年人,她怎么笑得出來。褒姒,西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西周的都城在鎬京,就是現在的陜西長安縣西北。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古褒國人。褒國立國之地就在今漢中平川中.有謂她是龍沫流于王庭而變玄黿(一種黑色的蜥蜴)使女童懷孕所生女,棄于路被一對夫婦收養于褒。她甚得周幽王寵愛,生下兒子“伯服”。在《國語·鄭語》和《史記·周本紀》里,都有相關的記載。大致意思是講,夏朝末年,褒人的神靈“化為二龍,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說,有兩條龍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龍是褒神變化而來,自稱是褒人先君。夏王對此深感恐懼,便占卜問神靈,是殺掉呢?是趕跑呢?還是制止它們的性交活動呢?貞問結果是“莫吉”。
于是夏王又改卜請示說,那能不能把龍漦(注:“龍所吐沫,龍之精氣也”)收藏呢?神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來上好玉帛,用簡策給神靈打個報告。二龍顯完靈后,立馬消失了,只剩下一攤黏糊糊的龍漦。夏王命人把這“寶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櫝匣里,好好保護。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禮祭之。這件寶物一直傳到周厲王末年,厲王禁不住好奇,便打開觀看,可一不小心,把龍漦灑流于王庭,還無法清除。周厲王很是慌張,便決定用巫術除之,他讓宮女裸著身子大聲喧嘩,迫使龍精化為玄黿。后來,這只黑色的大鱉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碰上,從此以后,肚子日大,歷王怪其無夫而孕,將其關在禁宮,又過了四十年,周宣王繼承歷王登位,想不到今日才產下女嬰。
這時,京畿街衢的兒童流傳著一首歌謠:“月將升,日將浸,檿弧萁服,實亡周國!”讖謠史籍記載和民間流傳中,都顯得神秘玄妙。讖謠最主要是通過兒童之口進行擴散。人們普遍認為兒童天真無知,他們所傳的謠諺必非出于自撰,肯定出自天意。
《小雅》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所謂紅顏禍水,仿佛周朝的滅亡完全是褒姒迷惑幽王所致,這女人不但蒙冤地下,甚至被寫進文獻里蒙羞青史。褒姒為什么不笑?后人往往只知道這不笑的結果,卻從不知不笑的原因。這與一個女人的品質無關,其實想一想就會明白,她嫁給幽王時,周幽王已經是有了一個成年兒子的老年人,她怎么笑得出來。
褒姒簡介:
褒姒(bāo sì),史記作襃姒,中國古代四大妖姬之一,周幽王姬宮湦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收養,在褒國(陜西省漢中市褒城縣,今為漢臺區褒城鎮)長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對她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姬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因為過不慣宮中生活,加之養父被太子宜臼所殺,心中憂恨,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后并駕游驪山,燃起烽火,擂鼓報警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一隊隊兵馬,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啟唇而笑,幽王大喜,終于因此失信于諸侯。
與此同時,廢太子宜臼不甘心被廢,逃離鎬京,投奔外公申侯。申侯為助廢太子宜臼“奪回”王位,于是勾結犬戎,興兵入侵。西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疑為幽王故技重施,不再出兵救援,于是鎬京城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說被殺)。
周幽王被殺后,廢太子宜臼雖如愿“繼承”王位,但因鎬京受犬戎劫掠,破壞嚴重,已無法作為都城駐留,于是遷都成周洛邑,史稱東周,西周亡。
《史記·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意思是說,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周幽王為了她,點烽火騙各諸侯有敵軍來犯,諸侯都來了,發現沒有敵軍,褒姒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后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西周遂亡。 唐代著名詩人胡曾也寫有褒姒傾國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后有專家考證“烽火戲諸侯”并不是這個意思,周幽王也不是那么的昏庸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