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上梁山后的趣聞
魯智深上梁山后,為什么和武松關系好,和林沖反倒疏遠?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魯智深上梁山后的趣聞,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魯智深上梁山后的趣聞:
看《水滸》,腦子里總是會冒出一些問題。比如,魯智深和林沖之前那么好的關系,為什么后來魯智深上了梁山之后,他們的關系好像一下子疏遠了很多。
林沖是梁山的元老,魯智深很晚才上的梁山。上了梁山,魯智深和林沖這對多年未見的好兄弟,顯得并不是那么的親熱,甚至有些生分。他們見面之后,魯智深只說了一句話,他說,“灑家自與教頭滄州別后,可知阿嫂信息否?”
這句話太奇怪了。兄弟見面,魯智深不先問林沖好不好,倒只關心兄弟媳婦的境況。這是其一,其二,魯智深之前和林沖明明是稱兄道弟的,可這一次久別重逢,魯智深卻稱呼林沖為“教頭”,明顯生分了許多。
這一次過話之后,林沖和魯智深在梁山之上,再沒說過什么話。施耐庵雖然沒有說,但只要是讀過《水滸》的人,都不免會有這樣的感覺:這二人關系,好像的確沒有之前好了。
為什么會這樣?有人說是林沖得罪了魯智深。林沖哪里得罪了魯智深?他們說,林沖說話沒把門,變相向高俅泄了密,使高俅知道魯智深藏身相國寺,害得魯智深在相國寺呆不下去,不得不亡命天涯。魯智深因此對林沖有意見。這事倒是真有,林沖確實說話欠考慮,無意中向董超、薛霸透露了魯智深在東京的藏身之所,但魯智深即便知道林沖泄了密,也不會深怪林沖,因為魯智深不是那么小肚雞腸的人,再說,林沖也不是有意要泄密的。
但我們又確實看得出,魯智深上梁山之后,和林沖是疏遠了很多。之所以這樣說,是從比較中看出的。上梁山之后,魯智深明顯和武松、史進他們走得更近些。無論在梁上,還是出去打仗,魯智深都是和武松他們在一起。論關系,魯智深和武松的關系明顯要好過他跟林沖的關系。
其實,這事一點也不奇怪。首先,從性格上講,魯智深明顯和武松更投緣。倒不是因為兩人都是出家人,而是因為二人都是性情豪爽的人,彼此之間說起話來,更投機,更有默契。而林沖的性格,偏向于內向、沉郁,有事也憋在心里,魯智深大大咧咧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太喜歡和林沖這樣性格的人交往。
其二,即便在東京,魯智深和林沖的關系,也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好。那個時候,魯智深初到東京,沒朋友,舉目無親,整日只和幾個潑皮廝混,突然遇見一個武藝高強的同道中人,自然喜出望外,引為兄弟。但魯智深和林沖之間,除了切磋武藝,其實并沒有什么共同語言。兩個人行事,總是意見相左,依魯智深的性格,是要把調戲林娘子的高衙內給廢了,可林沖卻膽小怕事,總不聽他的。魯智深為此,很看不上林沖的逆來順受的性格。后來大鬧野豬林之后,魯智深不辭辛苦,一路把林沖護送到滄州,這也并不能說明他們關系有多鐵,魯智深的性格,向來就是扶危救難,此時,即便受難的不是林沖,而是其他人,魯智深一樣會舍命相助。金翠蓮和他非親非故,他還不是一樣為她打死了鄭關西,為她亡命天涯。這就是他的秉性。
其三,人就怕比較。相比武松,林沖實在是太栽面。武松為了報兄長武大的仇,手刃潘金蓮,斗殺西門慶,何其快哉!可林沖,自己的娘子被高俅父子害得自縊身亡,他卻忍氣吞聲,得過且過。后來,高俅被捉上了梁山,林沖也只是對高俅怒目而視,并沒有采取什么實質性的復仇動作。魯智深一輩子最不喜歡畏首畏尾的人,而林沖恰恰就是,他又怎么會和他走得近呢?
魯智深和林沖的關系,是朋友,一百單八將一個頭磕地上,也可以算是兄弟。但他們永遠不可能成為知己。魯智深在想什么,林沖門清,但林沖心里在想什么,魯智深不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迥然不同,注定不可能做知己。但武松就不同了。武松的性格,行事,都和他大差不差,他不和武松成為好兄弟,又和誰能成為好兄弟,好知己?
魯智深簡介:
魯智深,小說《水滸傳》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居13位。姓魯名達,出家后法名智深,人稱花和尚。 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種師中)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鎮關西”鄭屠,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經趙員外介紹,魯達到五臺山文殊院落發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智深在寺中難守佛門清規,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得讓他去投東京大相國寺。倒拔垂楊柳被后世廣為流傳。
魯智深,因他的背上有一大塊刺青,所以綽號“花和尚”。小說《水滸傳》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 姓魯名達,出家后法名智深。 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在渭州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經金翠蓮的丈夫趙員外介紹,魯達到五臺山文殊院落發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
他從此有了安身之處,隱姓埋名過起了日子。可魯智深在寺中難守清規戒律,智真長老諄諄誘導,智深深受感動,立志改邪歸正。但被火工們伺機報復,結果酒醉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得讓他去投東京汴梁大相國寺安身,臨別贈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魯智深在大相國寺看守菜園,收服了附近的一伙潑皮。他在菜園中倒拔垂楊柳,并偶遇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豹子頭”林沖,結為異姓兄弟。后來林沖遭太尉高俅陷害,被刺配滄州,魯智深不放心,一路暗中保護。在野豬林,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沖性命,魯智深及時出手,救下林沖,此后一直護送至滄州七十里外。魯智深因而為高俅所迫,只得逃離大相國寺,臨走前火燒菜園。
魯智深在江湖上漂泊,后與楊家將之后“青面獸”楊志、林沖之徒“操刀鬼”曹正等一起智斗青州二龍山寶珠寺頭領鄧龍,就此在二龍山落草為寇,當上大頭領。打虎英雄武松做了行者后,也來入伙。
朝廷大將“雙鞭”呼延灼的連環馬陣為梁山的“金槍手”徐寧所破,兵敗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彥達,于是受命攻打魯智深等人,于是有了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義,宋江引梁山泊頭領下山增援三山好漢,后一眾人等同上梁山,魯智深方與林沖重聚。 梁山一百單八將聚齊后,排定座次,魯智深為天孤星,位列十三,為步軍頭領之首。不久,宋江在滿江紅詞中流露出希望朝廷招安之意,武松、李逵不快。魯智深說:“只今滿朝文武 ,俱是奸邪,蒙蔽圣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干凈!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宋江等受招安后,魯智深陪同宋江,重上五臺山,參禮智真長老。師父說:“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魯智深臨別時智真長老再贈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后來,宋江奉圣命征討方臘起義軍,大戰烏龍嶺。魯智深追殺敵將夏侯成,卻迷路入了深山;得一僧人指點,從緣纏井中解脫,生擒方臘,立下大功。宋江大喜,勸智深還俗為官,封妻蔭子,光宗耀祖,智深說:“灑家心已成灰,不愿為官,只圖尋個凈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勸他住持名山,光顯宗風,報答父母,智深說:“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尸首,便是強了。”宋江等凱旋,夜宿杭州六和寺。智深聽得錢塘江潮信,信中頓悟,道:“‘逢夏而擒’,俺在萬松林里殺,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俺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于是沐浴更衣,圓寂涅盤,留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徑山大惠禪師最后點評魯智深的法語是: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兩只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咄!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后兩句“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是佛的所為,是佛才能做到的。這個一生好打抱不平的真漢子——魯智深死后得到了超脫,成了一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