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小鳳仙
曾資助蔡鍔的紅顏知己小鳳仙是個什么樣的人?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歷史上的小鳳仙相關信息,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歷史上的小鳳仙:
紀80年代的一部電影《知音》,將小鳳仙與護國大蔡鍔的浪漫故事演繹得如泣如訴。小鳳仙在反袁英雄蔡鍔面臨人生困境之時,與其相遇,成為知音,并義無反顧地幫助蔡鍔逃脫了袁世凱的控制。他們的際遇與命運,在國難民危的亂世中,顯得格外深沉悠遠,以至于百年之后仍有不息的回聲。然而真實的小鳳仙什么樣,尤其是在她離開蔡鍔后的命運如何卻一直眾說紛紜。近日,馮庸的外甥、臺灣著名實業家張文琦先生向記者講述了曾經名動京華的小鳳仙和馮庸一段不為人知的塵封往事。
奇女落難 舊摯友雪中送炭
近代風塵中女子,若以知名度來說,恐怕無出賽金花、小鳳仙二人之右。前者曾為狀元夫人,隨同洪鈞出使德國;后者是蔡松坡的紅顏知己,助蔡潛離袁世凱爪牙遍布的北京城到達云南,舉兵抗袁,成就了他“護國軍神”的美名。此前很少看到有關小鳳仙的出身和下落的記載,就連她協助蔡鍔逃出北京的這一段傳奇式的故事,大部分的記述也都言人人殊。至于她的出身如何?下落何在?更很少有人提及。而她在長春、沈陽與馮庸等人的交往則更是鮮為人知。
小鳳仙雖是妓女出身,但電影《知音》卻將她有情有義的形象打造得光彩照人。在張文琦的描述中,飽經坎坷的小鳳仙,給他的印象也是開朗、熱情、善良。
據張文琦先生回憶,1947年冬,12歲的他隨母親馮碧君即馮庸的親妹妹,由沈陽到長春看望住在范家屯的奶奶。不料沒多久,長春即被東北野戰軍包圍,他和母親被困城中不得回沈。此時的長春城中因被圍困,民生物資嚴重缺乏。國民黨派C-46運輸機從沈陽起飛,每天中、下午各有一批約十幾架飛到長春上空投下糧食。開始時的個把月,糧食配有降落傘緩緩落下。后期降落傘用光,只見黑色糧包從高空落下,像空中投彈一樣摔碎在中央銀行廣場路邊。當時守衛長春的有國民黨軍新七軍,軍長是李鴻。另外還有國民黨六十軍,軍長為曾澤生。長春的小孩都知道,穿著美軍綠呢絨軍服的是新七軍,屬蔣介石的嫡系;一身灰色布棉襖的是六十軍,出身云南,被稱為滇軍,在抗日戰場上曾立下戰功。但此時,在長春城內的守軍也開始搶奪民糧。到了夏天,市區居民出現糧荒,留有存糧的居民不敢“光明正大”舉炊,有不少人因此病餓死亡。由于城內糧食極度缺乏,加上有人投機倒把,城內糧價飛漲,從幾元一斤漲至一萬元一斤。中央銀行長春分行不得已發行本票,面值由幾十萬一張發展到幾十億甚至幾百億一張。6月28日,長春大批饑民到康德會館后院糧庫,沖破警戒,搶糧充饑。軍隊和警察開槍鎮壓,造成多人死亡。此時,城內居民大部分都處于病餓死亡的邊緣。
大約是在1948年七八月間,張文琦剛剛參加完初中應試。母親馮碧君帶著他去了市內一處日式小樓,看望一位中年阿姨。在他的印象中,這位阿姨身著淺藍色陰丹士林布的旗袍,皮膚白皙,身高約在1.6米以上,極為健談。見面后,她親熱地拉著母親的手,述說離開北平嫁到東北,后定居長春的過程。母親帶了一包金元券及金飾交給了這位阿姨,阿姨感激萬分。他們聊了很久,互道珍重后就告別了。在回家的路上,母親說,剛剛見過的這個阿姨就是小鳳仙,是當年北平的名媛,也是大舅馮庸在北平念書時結識的朋友。因為長春當時面臨的困境,大概小鳳仙的生活也是舉步為艱,才不得已向大舅馮庸寫信求助。馮庸托在長春城內的妹妹馮碧君雪中送炭,前往探訪并救濟小鳳仙于危難。
英雄美女 六載恩情付劫灰
那么,小鳳仙為何給馮庸寫信求助呢?有俠女之稱的小鳳仙與馮庸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張文琦先生向記者說起,他在臺灣《傳記文學》上所見《蔡鍔小鳳仙兩聯語》一文。文中說當年“小鳳仙結局不知所終,或云下嫁‘步兵統領江朝宗’”。張文琦說,這一說法是憑空杜撰。因為江朝宗同馮庸曾是岳婿關系,所以他對這些情況是熟悉的。江朝宗生于1861年,逝世于1943年,是北洋系重要人物。小鳳仙因蔡鍔而名滿北京是在袁世凱離世前,也就是1916年前后,當時江朝宗已是55歲的老人。1917年,江朝宗將女兒江錦濤許配給馮庸,是北京煊赫一時的名門婚禮。張文琦在10歲以前住在北京,母親時常帶他與姐姐去江家看望舅姥爺江朝宗,從未聽說過有小鳳仙這個人。大舅媽江錦濤也從未說起小鳳仙之事,更沒提到與他父親有什么瓜葛。
但為什么時隔幾十年之后,還有人說起小鳳仙和江朝宗有關系呢?以張文琦的推斷,這或許是因為當年他大舅馮庸與小鳳仙有過交往,從而被文人老記誤傳到他的岳父江朝宗身上了。如果小鳳仙真是江朝宗的小妾,應該是定居在北京,而不至流落到長春而后改嫁到沈陽了。且馮庸與江錦濤在1933年即已離婚,與江老爺子再無婿岳關系。1948年,時過境遷快20年了,小鳳仙如何還給馮庸寫信求助呢!俠女小鳳仙與貴公子馮庸的一段往事,足令后人產生無限遐想。
提起東北的近代史,無人不知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其實與張氏父子比肩的還有馮德麟和馮庸父子。史界雖有“東北的天下原是馮家父子的,后來馮家父子讓給了張家父子,張家又讓給了蔣家父子”的戲言,但這足以看出馮氏父子當時的地位和影響。馮庸比張學良小三個月,均為1901年生人。他們義結金蘭,同號漢卿,當年并稱“東北兩公子”。馮德麟去世后,馮庸變賣了家產,辦起馮庸大學,被稱之為“東北武訓”。“中東路事件”爆發后,馮庸率馮大學生組成抗俄義勇軍,開赴前線參戰。1932年1月28日,上海抗戰爆發。馮庸率120名學生,再次組成馮庸大學義勇軍,赴上海參戰。當時的報紙上,對馮庸常以抗日英雄相稱。
小鳳仙是1900年生人,與馮庸算是同齡人。當時一為北平名媛,一為東北名少,互相傾慕相交相識也在情理之中。至于雙方是什么關系,是一般朋友,還是紅顏知己,抑或英雄美女惺惺相惜,這段撲朔迷離之緣,如今已難以求證。按張先生推測,1917年,馮庸于北京求學期間,正值小鳳仙在京華紅極一時。馮庸以“東北名公子”身份與小鳳仙在風月場中結識,故此結下友情也屬情理之中事。在張文琦先生整理舅父馮庸遺作時,發現一首馮庸于1933年寫給小鳳仙的詩作《題棄婦吟》。詩云:“六載恩情付劫灰,一別狂飲淚千杯。最后吻郎郎許否,郎真忍令我獨飛。萬丈情絲一劍揮,阿儂心事己成灰。摘下繡幃藏繡枕,怕郎睹物惹郎悲。”透過詩作,二人之間的情緣可見一斑。
但無論如何,在亂世中,小鳳仙與馮庸人到中年仍能相知相憶相助,亦實屬感人之舉。經過八年抗戰,浴火重生,小鳳仙洗盡鉛華隱居長春,困難時寫信求助抗戰勝利后回到沈陽的馮庸,而馮庸不負所望避免張揚,將幫助往年知己的私事,囑托自己的親妹妹辦理,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往事如煙,透過歷史的煙云,我們只能尋找到其中的雨絲云片。張文琦先生說,無論如何,小鳳仙都算是一個奇女子,將她和馮庸的經歷記錄下來,也算是留給后人的一份珍貴歷史記憶。
終老沈陽 故去名媛稱洗非
小鳳仙晚年之事,訛傳頗多。據臺灣《傳記文學》雜志291期的“傳記錦集”欄所載,蔡鍔1916年冬天病逝后,小鳳仙曾穿孝服到北京中山公園的追悼會會場致哀。并且請易君左的父親、湖南名詩人易實甫,代作挽聯云:“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忍拋兒女情懷,萍水姻緣成一夢;幾年北地胭脂,自悲零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據說當日小鳳仙悼蔡,還掛有另外一聯:“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在《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一書中,曾記載梅蘭芳與許姬傳和小鳳仙的談話。那年,小鳳仙48歲。談話中,小鳳仙講述了她三十年顛沛流離的身世。說她曾嫁給東北軍的一位師長,所以才去了東北,后來又離異了。張文琦先生說,他在12歲時,與母親受馮庸之托探望救濟小鳳仙應該就在此時。
據史料記載,新中國成立后,小鳳仙遷居沈陽。先是進了被服廠工作,以后又給人家當保姆。后來嫁給東北人民政府總務處的鍋爐工李振海。李振海舊日曾在大帥府當差,有緣一睹小鳳仙之芳容。沈陽解放第二年,二人便結為連理。小鳳仙改名張洗非,做了四個孩子的繼母。
抗美援朝時,梅蘭芳到朝鮮前線演出歸來,宿于東北人民政府交際處招待所,也就是現在沈陽的遼寧賓館。小鳳仙得知,便央求鄰居寫一半通不通之書信,攜女前往拜謁。與梅相見之時,言及蔡鍔去后無一紙相贈,不由得涕淚漣漣,言不成聲。梅蘭芳百般勸慰方止。后來梅蘭芳托人,將小鳳仙安排到東北人民政府機關托兒所做保健員,小鳳仙的家庭窘境稍有緩解。
梅蘭芳回到北京后不久,小鳳仙曾寫信向梅蘭芳致謝說:“別后,轉眼之間兩月多。當梅同志啟程時,捧讀大札,即按所指,去李處長處請示。以梅同志之幫助,現已蒙李處長之介紹,在東北人民政府機關學校當保健員,于星期一(23日)正式上班。我的前途光明是經梅同志之援助,始有今天。決依政府之指示,遵守工作,以報答大恩……1951年6月28日。”此時,小鳳仙已經51歲。此后,梅蘭芳再未和小鳳仙通過消息。
1954年秋,小鳳仙患上了老年癡呆和腦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去世前一周一直想說話,但就是說不出了。曾經名滿京華的小鳳仙終于走完了54年曲折而苦澀的人生之路。
小鳳仙,曾是名動公卿的名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小鳳仙的簡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小鳳仙的簡介:
(1900年8月-1954年),原名朱筱鳳,偏房所生,后改名為張鳳云、張洗非。原籍浙江錢塘。出生在杭州,父親是沒落的滿族八旗武官。在清王朝徹底崩潰前的茍延殘喘的年月里,這個八旗武官又突然被解職了。小鳳仙的幼年,生活在一個日趨貧困,后母對她很冷漠的家庭中。
正史之中并沒有關于她的記載,甚至連她的生卒日期都沒有能說清楚,但她卻曾是名動公卿的名妓。她曾幫助共和名將蔡鍔逃離袁世凱的軟禁,更因為與蔡鍔的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而被人傳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段愛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電影。
小鳳仙的生平介紹:
坎坷身世
小鳳仙原名朱筱鳳,后改名為張鳳云、張洗非,滿族旗人,祖籍河南,大約1899年出生于父親做官的浙江杭州。她的父親姓朱,是一個沒落的滿族八旗武官,后被解職,光緒年間全家流寓湖南湘潭,后到杭州。
1900年8月,小鳳仙在杭州出生。生父歿后,因母親是偏房,備受大母虐待,不得已乃和生母離開朱家單過。不久母親病逝,一位姓張的奶媽收留撫養她,所以就改姓張,名鳳云。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那時張奶媽帶著她正在浙江巡撫曾蘊家幫傭。隨后杭州革命黨人炮轟巡撫衙門,張奶媽就帶著她逃亡上海。因衣食無著,便讓她跟著一位姓胡的藝人學戲,到南京賣唱為生,取了藝名“小鳳仙”。
1913年(民國二年)7、8月間,革命黨人在南京發動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北洋軍閥馮國璋、張勛等部攻打南京,戰火延及近兩月。小鳳仙跟著胡老板逃回上海。這年小鳳仙已是13歲,成一亭亭玉立的美人。不久,她又跟著胡老板輾轉到達當時的京師北京,在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的陜西巷云吉班賣唱接客做生意,以其才貌色藝俱佳,名震京師,成為民國初年北京城紅極一時的名妓。
胡老板將她賣給上海曾出版過庸俗小說《魯男子》的風流文人曾孟樸家當奴婢,后來曾孟樸又把她帶到北平,“轉讓”給著名的“紅燈區”八大胡同里的陜西巷云吉班賣唱。小鳳仙自幼聰穎,識文斷字,會拉二胡,會彈琵琶,會唱京劇,會寫歌詞,很快便以“色藝俱佳”脫穎而出。
傳奇愛情
二人初遇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人。1914年,蔡鍔是云南督軍,手握兵權,鎮守邊疆,權傾一時。袁世凱為稱帝拉攏蔡鍔,請蔡鍔進京,封為“始威”,做他復辟的左膀右臂。當袁世凱看出蔡鍔并不對他忠心耿耿,而是反對他當皇帝時,便把蔡鍔軟禁起來,不準他離京,怕他跑回云南起兵造反。蔡鍔住在西城的棉花胡同,百般無聊之時,常常化裝成商人模樣,串八大胡同,找妓女尋歡作樂。
那時候,小鳳仙住在八大胡同陜西巷里的云吉班。蔡鍔心內煩悶,隨便出來走走,并不是成心嫖妓,又因打扮成了普通商人的樣子,并不像是特別有錢的大少,妓院老鴇就把他引到長相一般,性格古怪的二流妓女小鳳仙這里。小鳳仙一見來客就斷定他不似一般尋常的狎客,真誠以待。
相知
民國四年初秋,籌備袁世凱登基的“籌安會”堂而皇之地在北京成立,楊度主持其事,利用都是湖南同鄉的身份,天天到棉花胡同力促蔡鍔列名發起人之一。
楊度是籌安會的主持人,帝制的催生者,未來袁氏朝廷的宰相;同時又是個風流倜儻、落拓不羈、寄情聲色、醉心犬馬的大名士。天天晚上呼朋引類往八大胡同去征歌逐色。蔡鍔決定要打進他們的圈子,就不能免俗,那些人各自有相好的姑娘,蔡鍔自從那次遇到小鳳仙后,頓感此女雖淪落風塵,然而出語不俗,或可作為紅粉知己,借以應付京中的一班“同僚”。
相處過程中,小鳳仙掏心挖肝地將自己的身世,向蔡鍔盡情地傾訴,并要求蔡鍔以誠相待。二人歷經波折,終坦誠以待,蔡鍔甚至為了小鳳仙與發妻鬧翻。楊度眼看這位當年在云南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如今與八大胡同的一個二流妓女打得火熱。天天醇酒婦人,壯志已經消磨殆盡,時常晝夜不分,不只是耽擱了公務,連棉花胡同家里的老太太也疏于晨昏定省,而結發妻子更是久受冷落。楊度把這種情形報告袁世凱,袁世凱聽到蔡宅亂七八糟,不屑地說:“我道蔡鍔是個干練之才,可參與國家大事,誰知道治家都還不妥貼!”大大松懈了對蔡鍔的戒心。
同死共生
袁世凱登基前,為防止蔡鍔叛變,派軍警到棉花胡同的蔡宅搜查,蔡鍔意識到北洋政府還是容不下他,他到天津去了一趟,袁世凱的密探對他層層監視,他苦思脫身之計,最后想到了小鳳仙。蔡鍔對小鳳仙說:“決計不顧生死,非要逃脫羈系不可。”小鳳仙決定與蔡鍔生死同行。蔡鍔說:“同行多有不便,將來成功之日,必不相忘!”小鳳仙當夜為蔡鍔餞行,為他歌唱、為他流淚,仔細叮嚀。
蔡鍔稱和小鳳仙游玩并趁機逃離北京,回到云南,通電討袁。次年1月,蔡鍔率軍出征,稱帝僅83天的袁世凱在內憂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結核的蔡鍔在日本病逝,年僅34歲。消息傳到北京,在中央公園公祭蔡鍔時,小鳳仙身披黑紗,前往祭奠。蔡鍔的離世帶給小鳳仙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從那以后,小鳳仙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二次下嫁
小鳳仙離開公眾視線后,下嫁給當時東北軍一個姓梁的旅長,二人生活多年,卻沒有留下后人。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她再次嫁人,嫁的是大她五歲的鍋爐工李振海。和李結婚時,小鳳仙大約50開外。那時,李帶著一個14歲的女兒。鍋爐工去世之后,她和他的女兒一起生活。
癡呆逝世
1951年初,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率劇團去朝鮮慰問赴朝參戰的志愿軍,途經沈陽演出,下榻于當時東北人民政府交際處的招待所。小鳳仙和梅蘭芳聯系之后,得以見面。梅蘭芳托人解決小鳳仙的工作問題,小鳳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兒園里工作。
1952年,小鳳仙患上了老年癡呆癥,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于1954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