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騎兵戰無不勝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那么你知道成吉思汗騎兵戰無不勝的秘密武器是什么么?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吉思汗騎兵戰無不勝的秘密武器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成吉思汗騎兵戰無不勝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重視軍隊通訊聯絡和交通運輸的暢通無阻。據史料載,差不多他每到一處,在五十、百里以內各設一釋站,僅送信報息的驛站所備用馬就達三十多萬匹。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民族的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戰略家。他征戰終生,統一了蒙古高原上的諸部落后,進而征服了半個世界,創立了橫跨歐亞兩大洲的蒙古大帝國。成吉思汗成就霸業的原因諸多:
首先成吉思汗本人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天才。他從小生活艱,形成了堅毅,勇敢的性格。他生活的年代動亂,漂泊,耳濡目染使他對于行軍打仗非常熟悉。
第二,蒙古民族民風彪悍,團結,吃苦耐勞,蒙古士兵從孩提時就練就了鋼鐵般的意志。據史載:“蒙古人從三歲起就手拿弓箭。”他們放牧、騎射、圍獵,很早就孕育了靈敏的馬上戰術。
第三,成吉思汗的軍事思想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他在蒙古騎兵的建軍、治軍、練軍和用軍等各方面,繼承和發展了先人的成功的實踐經驗,并有自己的獨創之處。
戰略方面,成吉思汗有一套后人稱為“大迂回”的戰略。蒙古軍的迂回戰略源于蒙古族的圍獵。他們把圍獵中的技藝,嫻熟地運用到戰爭中,許多堅固的城堡,變成了他們圍困中的野獸。因此,蒙古軍隊大迂回戰略的突出特點是:它不以擊潰敵人就算達到戰爭目的,而是用獵人那雙狡黠、深邃的眼睛,盯著敵人的后方,以左右包抄的方式,將敵人包圍,從不給對方留下一條逃生的出路。即使留有一條生路,那完全是一種戰術運用。這種大迂回戰略,與古代其他軍隊的進攻方式大相徑庭,它不直接對敵列陣挑戰,而是更講實際,手段更隱蔽。并力圖在使用力量之前,先施“計謀”將對方制服。
大迂回戰略能營造廣闊的戰爭空間,以迂為直,避實擊虛,使戰場攻防結構發生突變,從而打亂敵人的部署,為己創造有利戰機。大迂回戰略離不開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蒙古軍隊之所以能在穿插、迂回中屢建奇功,就在于它“羊馬隨征,因糧于敵”。蒙古軍因糧于敵的具體作法一是搶奪牲畜以備后用。二是對堅壁清野的城堡,用軟硬兼施的方法迫對方供給糧食。蒙古軍隊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解決了軍隊的供應問題,而這種解決方法不像一般的軍隊讓士兵負重過多,或在戰斗序列后有很長的輜重隊,而是在他們民族千年以來養成的飲食習慣中,以最輕便的方式加以解決。這種輕便體現在他們食用的羊或馬,不需要特別的裝備來運送,從而大大減輕了蒙古軍隊的負重,更有力量和能力,大膽向敵人的縱深穿插迂回,其距離的深遠常常使他的敵人也難以置信,這就是為什么蒙古軍隊攻下一個個城堡竟是那么容易。
在戰術上,騎兵大兵團寬正面密集隊形沖擊敵人,迂回包圍,分進合擊,誘敵深入,設伏殲敵,對敵堅固城堡采取變化多樣的攻破戰術,不給跑敵喘息機會,猛打猛追。這些戰術細致巧妙,機智靈活的運用使成吉思汗的軍隊經常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第四,成吉思汗的建軍要則:知人善任,勇于納諫。只要忠誠并有才干則不分民族或階層就重用信任,甚至不嫌戰場俘虜和從他來投誠者,同樣一視同仁,視其能力水平給予一定職位加以重用。
精心的組織工作。整頓軍隊,分別任命十戶長、百戶長、千戶長、萬戶長,使軍隊直接歸屬于自己掌管和嫡系親信控制之下。軍隊體制上建立了護衛軍組織,這支護衛軍是成吉思汗戰勝敵人的一個重要依靠力量。
制定周密細致的作戰計劃。他制定作戰計劃與軍事指揮時力避盲目蠻干,不打無把握之仗,不打無準備之仗,決不含含糊糊草率從事。
嚴明軍紀,賞罰分明。蒙古史學家多桑指出:"中如有人犯了錯誤,成吉思扦只要派去一名下級官吏傳令,就準能執行不誤。這個將領無論相距多遠,雖統帥十萬人馬,也得堅決服從使臣的傳令。如果處于鞭打,就得伏地受刑,如若處以殺頭,就給割下自己的頭。"而對做出貢獻的有功人員,他終生不忘,永遠信任,分別給予獎賞。
嚴格軍事訓練,重視改革武器裝備技術,重視培養官兵的英勇頑強的思想作風。蒙古軍隊的武器裝備由一般常規武器發展到能使用火炮、火箭發射器和火焰石油投射器等先進武器,平時行軍安營扎寨,總是以戰斗陣容駐防。有時召集各軍營部隊,考核軍隊訓練,或者從各部隊選拔優秀士兵搞武藝比賽和摔膠,優勝者給予鼓舞獎賞。
重視軍隊的后勤保礙工作。由于出征時攜帶的羊馬很有限,為充分食用這些牲畜,成吉思汗還專門規定了屠殺的方法:“用牛羊的膀胱兩個,吹滿空氣,把骨管伸進膀胱的管孔。骨管上刻有螺絲紋。在獸的第四、第五肋條之間,刺個穴口然后把骨管插進創口,壓迫膀胱把空氣注入肺臟。這樣做的時候,獸立刻死去。死狀好像是被電擊一樣。這個殺法的利益是肉量增加70%,滋養力充分,肉質柔軟,味道也美,易于更長久的保存。”(《大統帥成吉思汗兵略》274頁,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
重視軍隊通訊聯絡和交通運輸的暢通無阻。據史料載,差不多他每到一處,在五十、百里以內各設一釋站,僅送信報息的驛站所備用馬就達三十多萬匹。成吉思汗當時對修筑橋梁、開山修路也非常重視。他出征花刺子模國,渡過伊力河時,墊木頭、鋪石子修的橋就達四十八座。察阿歹西征中渡過沙拉坦河時,就修了十八座橋,使全軍安然渡河。除此以外,過山越嶺時也修了許多小路,從而對來往人馬、車輛、商賈、游客創造了極為方便的條件。這樣兩大洲各國之間的來往聯系也更加方便,路程也縮短了。作戰時軍隊之間相互聯絡信號方面,也都采取了妥善的辦法和制定了必要的制度。例如制定往步和乘馬聯絡外,用吹號、色旗互相聯絡等。
成吉思汗一生勒馬跨鞋馳騁在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廣闊戰場上,創造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戰略戰術,豐富了世界軍事科學史的寶庫,給人類留下了寶貴遺產。
鐵木真人物評價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歷史人物,同時又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七八百年來,中外各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名人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討成吉思汗。
歷代評價
· 明太祖評價
· 曩者,天棄金、宋,歷數在殿下祖宗,故以韃靼部落起事沙漠,入中國與民為主,傳及百年,至于殿下。
古者帝王混一,止乎中原,四夷不治,惟殿下之祖宗,四海內外,殊方異類,盡為土強,亙古所無。
· 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指元太祖)于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余年。
· 孫中山評價
· “亞洲早期最強大的民族之中元蒙古人居首位。”,
· “元朝時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所占領,遠比中國最強盛的時期更強大了”。
· “中國幾千年以來,受過了政治力的壓迫以至于完全亡國,已有了兩次,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
· 毛澤東評價
眾所周知,這詩中所提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特別是“一代天驕”均存反諷意味,并不是正面稱贊之意。(《沁園春·雪》)
· 魯迅評價
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到二十五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為要查一點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羅思’,侵入匈奧,還在征服全中國之前,那時的成吉思汗還不是我們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該他們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的。”
· 柏楊評價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給予成吉思汗極高度的評價:“鐵木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組織家暨軍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戰場上的光輝成就,在二十世紀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鐵木真胸襟開闊,氣度恢宏,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態度統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脹的帝國,高度智慧使他發揮出高度的才能。”
看了“成吉思汗騎兵戰無不勝的秘密武器是什么”還想看:
1.成吉思汗騎兵戰無不勝的秘密武器
2.成吉思汗一生經典十大戰役
3.奶粉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