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伏天一共多少天
2023三伏天一共多少天?夏天最難熬的則是三伏天,溫度高,潮濕而悶熱,很多人都不太喜歡過三伏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2023三伏天一共多少天,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2023三伏天一共多少天
2023年三伏天有40天,從2023年7月11日開始至2023年8月19日結束。
1、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初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初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銀色情人節)。
初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
初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
2、中伏:7月21日-8月9日
中伏第1天:2023年7月21日。
中伏第2天:2023年7月22日。
中伏第3天:2023年7月23日(大暑)。
中伏第4天:2023年7月24日。
中伏第5天:2023年7月25日。
中伏第6天:2023年7月26日。
中伏第7天:2023年7月27日。
中伏第8天:2023年7月28日。
中伏第9天:2023年7月29日。
中伏第10天:2023年7月30日。
中伏第11天:2023年7月31日。
中伏第12天:2023年8月1日(建軍節)。
中伏第13天:2023年8月2日。
中伏第14天:2023年8月3日(男人節)。
中伏第15天:2023年8月4日。
中伏第16天:2023年8月5日。
中伏第17天:2023年8月6日。
中伏第18天:2023年8月7日。
中伏第19天:2023年8月8日(立秋)。
中伏第20天:2023年8月9日。
3、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末伏第1天:2023年8月10日(火把節)。
末伏第2天:2023年8月11日。
末伏第3天:2023年8月12日(國際青年節)。
末伏第4天:2023年8月13日。
末伏第5天:2023年8月14日。
末伏第6天:2023年8月15日。
末伏第7天:2023年8月16日。
末伏第8天:2023年8月17日。
末伏第9天:2023年8月18日。
末伏第10天:2023年8月19日(中國醫師節)。
三伏天的劃分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統稱為三伏。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時期,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
農歷7月前立秋者,則中伏為10天農歷7月后立秋者,則中伏為20天。
初伏: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叫初伏,也叫頭伏。
中伏: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叫中伏,也叫二伏。
末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叫末伏,也叫終伏
為什么三伏天最熱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天應該注意什么
1、三伏天需要注意情緒中暑
很多人到三伏天就會出現各種情緒問題:心煩、焦躁、易怒。夏屬火,與心對應,很多人出現脾氣暴躁、心煩失眠等癥狀,都是因為心火太旺的原因,夏季氣溫高,易使人煩躁、怠倦,因此三伏天除了防中暑外,更要謹防情緒中暑。“那么,怎樣預防情緒中暑呢?建議保持心情舒暢,重視心神的調養,是預防情緒中暑的關鍵,建議大家在三伏天多安心靜養,不要遇到一些小事就急躁,一旦出現‘情緒中暑’,建議閉上雙眼深呼吸,以緩解自己不安的情緒。
2、三伏天需要注意飲食清淡
三伏天飲食要格外注意。飲食要清淡,注意衛生,避免夏季傳染病。同時,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這樣可以清熱祛暑,健脾開胃,還能增進食欲,緩解不適感。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三伏天氣溫較高,人體代謝快,能量消耗大,這個時候一定要適當補充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左右,如鴨肉。據了解,鴨肉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日高溫帶來的過度消耗,并且還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
3、三伏天需要注意驅除暑邪
三伏天是陽盛陰衰之時,也是邪氣容易上升的時期。”伏“在古代是指”潛藏“,也就是說”三伏天“是”伏邪“之際。這里的伏邪指的是”六邪“: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夏天炎熱之際,暑邪潛伏于人體內部,容易造成人的精神不濟,食欲萎靡,嚴重者使人中暑,造成人的頭昏腦脹、渾身乏力、反應遲鈍,影響身體健康。
而要除去暑邪,就要注意消暑祛濕,注意一些飲食保健。冷飲是不適合作為消暑之用的,否則會傷了脾胃,對于苦夏之人更會雪上加霜。
4、三伏天需要注意科學降溫
空調可以迅速降溫,但常吹空調會影響人的排汗功能。排汗是人體自我調節的降溫過程,長期呆在空調房中,人體對溫度的調節能力就會降低,中樞調節能力下降,會引發各種不適。因此,最好少開空調,用風扇代替來降溫。還可以多開窗,加速空氣流通也有助于降溫。特別是老人,由于機體衰弱,對溫度的調節能力有限,更要少吹空調,出門可帶把扇子。
出伏以后天氣還熱嗎?
出伏以后天氣還會熱大半個月,但沒有三伏天那么熱,這段時間的平均氣溫在30-35度以上,因為立秋后就是秋老虎時期,而秋老虎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一個月不等,一般要等到白露節氣天氣才會涼快。而根據日歷顯示白露節氣是9月7日,意思就是出伏后再過18天的樣子天氣就轉涼了。
一般來講北方出伏之后,早晚天氣會轉涼;而南方的天氣,即使是出伏之后,炎熱的感覺也會一直持續到9月、10月,甚至更久。在南方,一般有立秋后還有18天地火的說法。也就是說,立秋過后18天,天氣開始變得早晚涼,但白天依然會有35攝氏度左右的氣溫,有時仍會感到悶熱。一般要到9月上旬的白露前后,天氣才會變得真正涼爽。
出伏后天氣會比較干燥,此時大家可吃些梨、蓮藕、百合、黑豆,喝些菊花茶來去燥潤喉、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