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先進事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材料吧,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材料可分為集體事跡材料和個人事跡材料。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張桂梅先進事跡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張桂梅先進事跡精選篇1
作為教師,張桂梅用她那母親般的愛,溫暖著每個學生的心田。她感到“愛”是與學生心靈溝通的紐帶。她與學生沒有年齡界限,學生們喜歡她、信任她,把她看成學習上的嚴師、生活中的慈母,對她無話不說。“媽媽”的稱呼在學生間流傳開來。只要是為了學生,她什么都舍得,可她自己呢,把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錢,省下錢救助學生。張桂梅到民族中學工作_年間,共資助了15名學生,資助金額達兩萬多元。她至今還為5個貧困孩子提供上學的全部費用。
張桂梅愛學生,并不需要任何補償。然而,在她看來,她得到的回報比世上任何人得到的都多。今年6月15日,是張桂梅_周歲生日。這天早上,她同以往一樣匆匆忙忙地從“兒童之家”的“家”趕到學校上課,學生們軟磨硬泡地要求到室外上課。課后返回,她猛然發現教室桌上擺放了兩個大蛋糕,只聽全班同學齊聲喊道:“祝張老師生日快樂!”張桂梅驚奇極了,因為這是一個新接的班,她沒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生日。
回到家,許多原來的學生也在等候著,都來祝賀她的生日。“兒童之家”的孩子們也為張桂梅送上一張自制的賀卡,上面工整地書寫著“桂子飄香,梅花御寒。祝媽媽生日快樂”幾個字。
張桂梅的心醉了。這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呢?
張桂梅先進事跡精選篇2
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張桂梅數十年如一日,堅韌執著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堅韌執著勵精圖治。丈夫去世后,張桂梅只身去了祖國西南邊陲的貧困山區從事教育工作,并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在任教期間,她全身心投入教學,為貧困的學生和簡陋的學校出錢出力,又當老師又當母親,不留余力的細心照顧著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生活起居,為了學生們能夠走出大山,她勵精圖治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免費女子高中,她主動帶頭免費為學生們補課,因操勞過度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長期拖著病體就算腹部長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講臺上,只為孩子們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除此之外,她還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為了54名孤兒的母親。她十年如一日,從未退縮,從不言棄。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下,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來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
勤儉節約無私忘我。張桂梅在貧困山區任教期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和慈善事業中。在學校里,學生沒有錢吃飯,她拿自己的錢給學生;學生沒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給學生;學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帶學生看病并自己掏醫藥費。總之,只要學生們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決。在兒童之家,她義務成了眾多孩子的“媽媽”,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晝夜的照顧著幾個月大的孩子,為了維持兒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來給孩子們用,并利用空余時間到處籌措資金。然而她不是萬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饅頭青菜面條,衣服也是好心人給的,她省下來的錢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業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獻身扶貧。張桂梅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她深知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扶貧先扶智,為了貧困山區的教育,她心系群眾,勤儉節約,幫助困難學生,帶學生看病,給學生添置衣物,對貧困家庭進行家訪,為孩子們爭取學習機會。她前前后后為山區的孩子們為慈善和教育事業投入了100多萬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給她治病的錢,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教育,并無怨無悔。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張桂梅巾幗不讓須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盡顯巾幗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這種堅韌執著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的英雄精神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在此也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真正把堅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實際行動。
張桂梅先進事跡精選篇3
她叫張桂梅,是云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也是黨的十七大代表,“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杰”“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她,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她究竟有什么魔力,改變了那么多孩子的命運?
總有一些人,犧牲自己,照亮了別人,用敢為人先的拼搏與擔當,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為1645個貧困女孩的托起了大學夢,為貧困孩子撐起一片天。她就是張桂梅同志,她對事業的熱愛與默默付出,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杰出榜樣。
她,有“紅梅傲雪、大愛無疆”的擔當。她就是一株傲雪紅梅,仰首報春,帶給孩子們無限的希望;用心血播撒愛的種子,譜寫著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無疆大愛!
為籌集資金辦女子高中,張桂梅四處求助,向社會募捐。有時疲憊、無助至極的她坐在昆明街頭,靠著墻根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整整奔波5年,只籌到一萬多元。她不怕苦、不怕累,在北京開會奔走于各大媒體,引起社會關注。
在各級黨委政府投資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張桂梅的辦學夢想終于實現了。學習張桂梅用生命綻放大愛無邊,正氣擔當勇往直前的干勁,用大寫的人生點綴冬雪的潔白、紅梅的傲然。
她,以“無我”的境界“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張桂梅時刻溫暖著別人,對自己的不幸卻深埋在心底,她沒有子女,卻是上百個孩子口中的“媽媽”;她身患絕癥,卻把自己所得的獎金都捐獻給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她在基層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數十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托起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希望;她帶病堅守崗位,潛心于教學管理研究和培育新人事業,她用行動在“平凡中見偉大、質樸中顯真情”,以“無我”的精神境界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黨員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張桂梅先進事跡精選篇4
張桂梅老師,她是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曾獲得全國五——勞動獎章和全國十佳師德標兵。_年10月,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發出通知,號召全省黨員向她學習。_年10月小學在黨支部的組織、帶動下又—次次地學習她的精神。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自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人生追求。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系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所全免費女好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項重要的工作一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制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_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于時代的光榮教師。
張桂梅先進事跡精選篇5
云南一位縣級領導在教育局工作的時候,有幸和張老師有了面對面的接觸。
_年香港教育工會組織了“向張桂梅老師學習分享活動”,一行30多人到了兒童福利院看望張桂梅老師。
香港教育工會的副理事長李副秘書長臨行前,特意遞了個信封給這位領導,說“張老師身體虛弱需要加強營養,建議每天喝袋牛奶,但沒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儲,上半年我給了她3000元囑咐她買個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沒有買,這筆錢都用孩子們身上了!這里面有2600元,請你在張老師搬到新的兒童福利院時,幫忙用這筆錢給她買個冰箱,拜托了!”這位領導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書長的用心良苦,接受了這個重托。
可還沒等到張老師搬新家,組織安排這位領導到了新的崗位,臨行前他到兒童福利院看望張老師,一是辭行,二是把李副秘書長的心意告知張老師。他誠懇地對張老師說,“請您不要辜負李副秘書長的心意,一定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筆錢只能用來買冰箱……”再三囑托后便離開了。
半年之后,這位領導到新福利院看望張老師,發現宿舍里除了原有的書和物件外,沒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們卻沒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張老師說到。
后來知道張老師把錢用在購買孩子們的生活用品上了。這位領導深深地自責,覺得辜負了李副秘書長的重托!耳邊回響起秘書長的話“張桂梅老師的身體太弱了,她的工資不用在自己身上,連我們寄給她買藥的錢,她也用在孩子們身上了,請你給她買個冰箱,華坪天氣熱,鮮奶必須放冰箱保鮮,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鮮奶。”
萬般懊悔之后,這位領導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過是平常之事無可厚非,況且身體健康需要,張老師卻視為奢侈,孩子們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說張老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真誠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