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的基本內涵是什么
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有這樣一段話:改革開放后,十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人們不但能“吃飽”,而且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安全衛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糧食不夠用來充饑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根據這段文字,有不少的資料、試卷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綠色食品這一概念,其內涵主要是( )
A、營養均衡 B、粗細搭配 C、科學衛生 D、吃飽吃好。答案有的選A營養均衡,有的選C科學衛生。
但是,我認為不論選A營養均衡,還是選C科學衛生都是片面的,不完全正確的。
中國綠色食品認證管理體系指出:綠色食品概念的基本內涵是: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是指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按照綠色食品的標準,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添加劑等生產資料及其它有害于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物質,并實施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
綠色食品并非指“綠顏色”的食品,它涉及糧油類、蔬菜類、果品類、飲料類、畜禽蛋奶類、水產類、酒類和其他—些食品。
綠色食品分AA級和A級,AA級指食品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A級指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
綠色食品標志由特定的圖形表示。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蓓蕾組成。標志圖形為正圓形、意為保護、安全。整個圖形描繪了一幅明媚陽光照耀下的和諧生機。告訴人們綠色食品是出自純凈、良好生態環境下的安全、無污染食品,能給人們帶來蓬勃的生命力。綠色食品標志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污染,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系,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因此,什么是綠色食品呢?一句話,綠色食品就是安全、衛生、營養的食品
延伸閱讀:
所謂無公害食品,指的是無污染、無毒害、安全優質的食品,在國外稱無污染食品、生態食品、自然食品。在我國,無公害食品生產地地環境清潔,按規定的技術操作規程生產,將有害物質控制在規定的標準內,并通過部門授權審定批準,可以使用無公害食品標志的食品。
在現實的自然環境和技術條件下,要生產出完全不受到有害物質污染的商品蔬菜是很難的。無公害蔬菜,實際上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有關規定中不允許的有毒物質,并將某些有害物質控制在標準允許的范圍內,保證人們的食菜安全。通俗地說,無公害蔬菜應達到“優質、衛生”。“優質”指的是品質好、外觀美,Vc和可溶性糖含量高,符合商品營養要求。“衛生”指的是3個不超標,即農藥殘留不超標,不含禁用的劇毒農藥,其他農藥殘留不超過標準允許量;硝酸鹽含量不超標,一般控制在432ppm以下;工業三廢和病原菌微生物等對商品蔬菜造成的有害物質含量不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