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后人是誰
吳三桂子嗣單薄,除次子吳應麒一脈隱姓埋名保留下來,唯獨吳應熊的嫡長子吳世璠繼承吳三桂衣缽,成為吳周第二代皇帝,與清廷抗衡勉強撐了三年之久,最后城破身亡之際年僅十六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吳三桂后人是誰,望大家喜歡。
吳三桂后人是誰
康熙十七年,吳三桂抱病而終,吳世璠繼位,年號洪化,退居貴陽。吳世璠仍為趕赴云南繼位之前,吳三桂病逝,其心腹為穩定軍心,秘不發喪,仍命人按時派送三餐及換洗衣物,直到吳世璠前來掌控大局,吳三桂的死訊才不脛而走。自此吳家軍實力大大減弱,軍心潰散,在與清廷的對抗中茍延殘喘。
康熙十二年,康熙派遣重兵分別從蜀、黔、桂三路進攻云南,吳世璠危急之下,命人火燒叢林制止清軍入滇,卻仍未阻止其攻勢,前線敗退。清軍直逼省城昆明,吳世璠調兵回援,堅守五華山,病死抵抗,昆明城下,兩軍相持不下。這般局勢維持了數月,城內糧草殆盡,城內將領皆無心抗戰,望戰事早早了解,將士皆有投降之心,吳世璠軍隊內部有間隙告知清軍將領城中情況以難堅持,清軍遂一鼓作氣,攻下昆明城。吳世璠懸梁自盡,其妻郭皇后亦跟隨自縊,其余六千多殘部皆投降清軍,軍將領將吳世璠首級押解回京。自此,歷史八年的三藩之亂正式結束。
吳三桂戎馬一生,卻并未其后世帶來榮華富貴,相反人人安危不能自保,落得家門被滅、或隱姓埋名的下場。
吳三桂府邸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剿滅李自成后,被封為平西王,鎮守云南。因吳三桂常年駐兵在外,在京城的時光寥寥可數,而北京城內的平西王府格局建筑別具匠心,足以看出府邸主人對其建造耗費了心血,不像是常人在外征戰之人的府邸,有人推測北京城內的平西王府是吳三桂的府邸,這樣看來實在沒有可信度。
其實要論吳三桂的府邸,只可算上他在云南割據為王的住所,當時吳三桂受清廷封爵,封為平西王,駐守云南。起初,吳三桂經過常年征戰,身心具疲,想當幾年的安逸藩王,遂在他的藩地內大興土木,填湖建房、擴建花園,重新修建鳴鳳山金殿,將北京城那座金光閃閃的“金殿”原模原樣的照搬過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金殿名勝區坐落于昆明市東郊的一座鳴鳳山上,供占地1773畝,因此大多建筑都由銅制品構成而聞名。這座經歷百年的私人豪宅,成為了明清時期建筑業的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的相互融合的杰作。庭院內古木蒼松、溝壑深幽,整個庭院的布局構圖都大有深意,其中“金殿朝暉”、“鳴鳳山茶”更是昆明十景中最具代表的景色。另外天門古道、鳴鳳晨鐘、太和遺跡、栗花風荷等更是巧奪天工、趣意盎然。
太和宮中心建筑就是金殿,也是整個吳三桂行宮最耗心血的點睛之筆,金殿顧名思義,大都由金屬銅建造而成,小到門窗、供桌、佛龕、神像,大到房梁、屋頂、帷幔都是由銅筑成,整體建筑富麗堂皇,給人一種威嚴莊重之感。
吳三桂與鰲拜
如果說吳三桂是滿清入關的靈魂人物,那么鰲拜就是滿清王朝建立初期政權的靈魂人物,鰲拜出身瓜爾佳氏,其叔父為后金開國功臣,而他生性勇猛,跟隨皇太極征戰多年,被稱為“滿清第一勇士”,戰功赫赫。清王朝建立政權后,輔佐三代帝王,可以說鰲拜的前半生為滿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歷代權臣與帝王之間的矛盾都難以調和,權臣功高蓋主,野心勃勃,君王又對臣子處處打壓,壓制其黨羽勢力。鰲拜的后半生手握重權、結黨營私,不把少年皇帝放在眼里,而康熙在其他大臣的輔佐下,主持朝政,除去鰲拜這塊心中大患勢在必行,年少康熙擒鰲拜震驚朝野,成為了少年帝王初出茅廬的開門紅。
鰲拜被擒后,老死獄中。而吳三桂與鰲拜的結局相同,但境遇是截然相反的,鰲拜對于滿清族是同一血脈,為滿清族開辟疆土,出生入死,而吳三桂自始自終從未真心臣服于清王朝,他只是需要借助清軍勢力為他剿滅李自成義軍,在這之后雖受封為平西王,也只是割據云南,暫歇養兵,吳三桂始終心懷反清大計,直至,清廷羽翼豐滿,決定削藩,吳三桂與清廷之間矛盾才上升為主要矛盾,兵戎相見,反目成仇。
康熙十七年,其余藩王勢力接連投降,僅剩下吳三桂割據云南一隅之地,大局已定,吳三桂已無力回天,此時的吳三桂也已年近六十七歲,面對著日益雄厚清老虎,積郁成疾,在其部下死黨的勸慰下, 建國稱帝,已了心愿,同年入秋,抱病而逝。
看了“吳三桂后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