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鎮起義簡介
六鎮起義是北魏末年以六鎮鎮民為主力的北方邊鎮人民的反魏起義。北魏晚年六鎮之亂,乃塞上鮮卑族對于魏孝文帝所代表拓跋氏歷代漢化政策之一大反動,……高歡、宇文泰俱承此反對漢化保存鮮卑文化之大潮流而興起之梟杰也。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鎮起義簡介,歡迎大家閱讀。
六鎮起義簡介
六鎮之亂,又稱六鎮起義。指的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鎮戍卒和各族人民發起的動亂。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遷洛陽後,六鎮鮮卑和鮮卑化貴族與將士的待遇及升遷不如洛陽鮮卑貴族,最後發起的反漢化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權貴奢侈,守宰暴斂,賦役、兵役繁重,百姓紛紛逃亡或依附豪強。而長期戍守北邊的沃野等六鎮的將卒(多為拓跋部貴族及其成員或中原強宗子弟)因待遇驟降而不滿,遂于正光四年(523)爆發六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邊鎮軍事豪強乘機擴充實力,其中爾朱榮實力最盛。
閻步克老師提供了陳寅恪先生對六鎮起義性質的獨到見解:“北魏晚年六鎮之亂,乃塞上鮮卑族對于魏孝文帝所代表拓跋氏歷代漢化政策之一大反動,……高歡、宇文泰俱承此反對漢化保存鮮卑文化之大潮流而興起之梟杰也。”
六鎮起義的原因
第一,六鎮地位變化導致的變亂。
拓拔鮮卑與柔然之間的外交往來是公元四世紀后期到公元六世紀初期北方地區歷史的主要線索,北魏北方軍事策略多圍繞這一主線展開。拓拔鮮卑建立北魏后,先后打敗高車、庫莫奚、劉庫仁部、劉衛辰部,攻克后燕都城,北方草原地區出現了“諸部率皆服從,獨柔然不事魏”的局面,初步形成柔然與北魏南北對峙的局面。公元402年,社倫統一漠北正式建立柔然汗國,先后征服敕勒諸部、匈奴余部拔也稽。至此之后,柔然盡據鄂爾渾河、土拉河一帶水草豐茂的地區,實力大增。其勢力范圍“西則焉耆之地,東則朝鮮之地,北則渡沙漠,窮瀚海,南則臨大磧”,北魏與柔然南北對峙的局面明朗化。
根據《魏書·蠕蠕傳》記載,柔然汗國前期(402~487)的外交重心是針對北魏的。這段時間內,雙方發生戰爭19次,其中柔然主動進攻10次,北魏因柔然挑釁還擊柔然4次,主動進攻5次。同一時期,北魏連年發動統一北方其他政權的戰爭,柔然乘機南下掠奪。在此期間,柔然也曾遣使致貢北魏23次,從北魏那里得到大量的經濟實惠。但這種和平交往都是圍繞經濟目的展開的,所以非常脆弱,期間柔然并沒有停止“絕和犯塞”,構成了對漠南地區“卒為邊害”的戰爭形勢。因此北魏不得不把對柔然的防衛作為軍事防御重點。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北魏前期北方軍鎮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鎮將地位尊崇顯赫。文獻記載北魏建鎮之初“配以高門子弟,以死防遏”;魏蘭根曾對尚書令李崇說:“緣邊諸鎮,控攝長遠。昔時初置,地廣人稀,或征發中原強宗子弟或國之肺腑,寄以爪牙”。這些貴奏高門子弟多為世襲軍人,極盡優崇,通過出鎮北方,他們可以得到更多升遷機會,并享受免除租賦的特別優待,被視為“國之肺腑”,“當時人物,欣慕為之”。
文獻記載北魏歷史上皇帝頻繁巡幸,據統計,北魏12位皇帝,巡幸208次。盛樂、平城時期,北魏諸帝的出巡方向集中于陰山地區,主要目的是針對柔然;從文成、獻文時期開始逐漸過渡到中原地區;到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后,便完全集中在中原地區了。皇帝出巡方向的轉變側面反映出北方地區的戰略位置逐漸呈現下降趨勢。此外,北魏前期為北鎮地區提供足夠的軍糧是政府大力提倡農耕經濟的重要任務之一,隨著六鎮地位下降和內地頻繁的災疫欠收,近洛地區的饑民尚且充斥,對政權的安穩構成了威脅,因此朝廷已經無暇北顧六鎮。
第二,流民問題引發的動亂。
西晉末年開始,流民問題成為突出的社會現象,是造成社會動蕩的一個主要因素。周一良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札記》中提到“西晉以來,大量流民移動,史不絕書,社會因而動蕩。大抵西晉末多為避災就食而流移,起義領袖如王彌、張昌、王如等,多依靠流民起事。”到北魏末年因旱災嚴重,北方地區出現大量饑民,人口流動更加嚴重。
終北魏一帶饑民問題一直是政府民生問題中的重要環節。北魏時期,旱災發生頻繁,涉及范圍廣泛,對于農業和牧業都造成極大損害,嚴重影響了北魏食物的供應。從北魏太祖登國元年(386)開始到北魏出帝太昌元年(532)的近150余年內,據不完全統計北魏發生旱災的年份有69年,占三分之一的時間,而北魏后期災害的高發率竟達到更甚,為65%,災害范圍幾乎波及北魏全境。這種自然狀況造成了北魏后期流民肆虐成風,形成群體,北魏政府已經無力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第三,孝文帝漢化改革引發的六鎮鮮卑心理變化。
保持鮮卑傳統文化與漢化是北魏政權內部一直存在的兩個對立傾向。北魏前期漢化作為一種自然融合狀態,在北魏政權中潛移默化展開,保持鮮卑舊俗和漢化兩種傾向的矛盾在魏初并不尖銳。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大張旗鼓的實行漢化改革,致使兩種傾向的對立明顯化。政權內部存在一大部分鮮卑貴族“雅愛本風,不達新式,至于變俗遷洛,改官制服,禁絕舊言,皆所不愿”。公元496年孝文帝的太子拓跋詢因“意每追樂北方”發動叛亂,這次叛亂被鎮壓后,太子被殺。隨后,拓跋宗室元思譽、元珍與勛貴穆泰、陸睿等人再次想據平城起兵,其時“代鄉舊族,同惡者多”,可見當時孝文帝的改革受到了強勢阻撓,盡管叛亂被挫敗后,漢化傾向已經在北魏政權中心的近洛地區占據上風,但是在北鎮地區,保持鮮卑傳統舊俗,甚至各民族的鮮卑化實占據主導地位。
看了“六鎮起義簡介”還想看:
1.六鎮起義是哪六個鎮
2.北魏六鎮起義的簡介
3.北魏統一北方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