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歷史貢獻是什么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介紹秦朝歷史貢獻,希望能幫到你。
介紹秦朝歷史貢獻
嬴政統一六國以后,以咸陽為都城,為建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政治措施。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嬴政規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里。確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構,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度,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這樣,皇帝把統治全國各地的權力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2、經濟措施。統一度量衡,使長度、容量、重量,都有統一的標準,便利了經濟的發展。統一貨幣,把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為統一的貨幣,通行全國,這對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統一文字,把簡化了的字體小篆作為標準字體,通令全國使用。接著,又出現了一種比小篆書寫更簡便的字體隸書。現在的楷書,就是從隸書演化來的。文字的統一,促進了文化交流。焚書坑儒,加強思想的控制。公元前213年,把秦國以外的歷史書和民間收藏的詩書以及諸子百家書,通通燒毀,只有醫藥、卜噬和種植的書不燒。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議論秦始皇貪權專斷、濫用刑罰。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后活埋了460人。這兩件事,歷史上叫作“焚書”、“坑儒”。
秦朝建立后,統治殘暴,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秦朝的賦稅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嚴酷。
公元前209年七月,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各地農民紛紛殺掉官吏,攻占郡縣,響應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后,繼起領導秦末農民戰爭的是項羽和劉邦。
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的起義軍攻占咸陽。
號稱強大的秦朝,終于被革命的農民推翻了。
秦朝滅亡后,自公元前206年開始,項羽和劉邦為爭做皇帝,進行了將近四年的戰爭,歷史上稱為“楚漢戰爭”。
最后,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
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統一了全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刑律,給人民帶來了痛苦和災難;焚書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其殘暴統治最終引起農民起義,導致秦朝滅亡。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于過。
秦朝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結束了中國奴隸制的歷史,開辟了中國更輝煌的時期封建制時期。是秦始皇把“朕”作為了皇帝的代名詞,中國的文字,在秦朝有多了一個體,隸書。在大范圍的戰爭,又讓我國開始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其他的歷史價值當然不勝枚舉秦朝短短三十幾載,但影響了我國數千年,歷史地位當然高之又高。
①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②開創了對中國歷史有深遠影響并被后世繼承的政治、經濟制度。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給予漢及后世統治者以深刻教訓。
④秦修筑的萬里長城是影響深遠的古代偉大工程。
介紹秦朝秦始皇的歷史貢獻
1: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這主要表現在他統一六國上面。戰國末年,從諸侯割據向全國統一的趨勢已日益明顯。當時,秦國實力最強,已具備統一東方六國的條件。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和宦官繆毐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平定繆毐的叛亂,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令其徙處蜀郡;并任用尉繚,李斯等人,部署統一全國的戰略和策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2: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延續到清朝末期。(1)他為炫耀自己統一天下的功德,確立至高無上的權威,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2)隨后,他在全國范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3)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4)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對,不容許錯亂和篡改。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墮毀舊東方各國的城郭,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云陽(今陜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筑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漓江的靈渠。
3:他在經濟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措施。這進一步鞏固了統一的局勢。 (1)在經濟上,大力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使黔首自實田”,即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2)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廢止戰國時代的各國貨幣,統一全國幣制。(3)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作為標準文字,頒行全國。并利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為秦朝的專制主義統治制造神學根據。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水主陰,陰代表刑殺,于是以此為依據加重嚴刑酷法的實施。(4)始皇三十四年,又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下,下令銷毀民間所藏《詩》、《書》、百家語,禁止私學。隨后因求仙藥的侯生、盧生逃亡,牽連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將其全部坑殺于咸陽。
4:秦始皇為維護國家疆域統一、穩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收復河南地,迫使其退往陰山以北;(2)為防其進一步侵擾,還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修筑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3)在征服百越地區后,設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三十六郡增至四十余郡,其版圖“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4)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僅遷至咸陽者即達十二萬戶。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十二個金人,陳列在宮殿之前。
看了介紹秦朝歷史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