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伊尹是怎么死的
伊尹(生卒年不詳),名伊,一說名摯,夏末商初人。其出生地有河南開封、河南嵩縣、河南伊川縣、河南欒川縣、山東曹縣、山東莘縣、陜西合陽縣、山西萬榮縣等多種說法。那么商朝伊尹是怎么死的?
商朝伊尹的死因
戰國時期的史書《竹書紀年》記載:“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這里說伊尹是被太甲領兵殺死的。
而司馬遷的《史記》所載則完全不同,司馬遷說:“帝太甲即位三年,不明,暴虐,不尊湯法,亂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于是伊尹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司馬遷不但說伊尹沒被殺死,而且還成了教育太甲改惡從善的賢相。
兩相對照,我們不難看出司馬遷《史記》的虛假之處。
司馬遷把太甲定位為昏庸無德的暴君,而把伊尹吹捧為賢相,讓這位賢相把所謂暴虐的天子囚禁于桐宮,自己來當天子。這完全不符合儒家所倡導的君臣之道。臣把君囚禁起來,這分明是造反,是篡權,是大逆不道,又有什么值得歌頌的呢?再說,太甲既然是一位亂德的暴君,何以關了三年就變成了“修德”之君呢?這根本不符合人性的常理!太甲究竟是怎樣的暴虐、亂德、不尊湯法,司馬遷沒有舉出一件事例,這恐怕全都是虛妄不實之詞。
據此,我們不能不對司馬遷的論述有所懷疑。
伊尹執政時倡導“節用寬民”的政策,而他自己卻不節儉,他生前如何奢華姑且不論,單是他死后的墓葬就暴露出了他的真實面目。他的墳墓占地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其墓葬結構完全依照王陵建造。試想,建造如此大的陵墓,這在生產力很低的商代要花費多大的人力和物力呢?這難道就是所謂的“節用寬民”嗎?
公而論之,伊尹確實是位能文能武足智多謀的偉大歷史人物,他不僅是商初征戰沙場名滿天下的將帥,也是一位玩弄權術駕御臣民的著名政治家。他生前曾留下很多著作,《漢書,藝文志》錄有《伊尹五十一篇》、《伊尹說》二十七篇;可惜這些著作都已亡佚。《玉函山房輯佚書》收有《伊尹書》一卷。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十二萬多字的帛書中收有《伊尹書》六十四行。這些是目前僅存的伊尹著作。
根據《竹書紀年》記載,伊尹篡奪王位后,共執政七年。
伊尹七年(乙巳,公元前1576年)夏天,夏王太甲利用朝中大臣為伊尹慶祝八十大壽之機,率勇士們自桐宮潛回王都,乘伊尹不備,突然殺入宮中,將伊尹殺死。
伊尹終年八十歲,是被殺死的,并非善終。
《帝王世紀》所記載的“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余歲,大霧三日。”顯然是偽史,我們不能當真。
夏王太甲公布了伊尹篡權的種種罪行,仍念他曾有功于商王朝,準許他的家人將他的遺體葬在伊尹生前為自己修造的陵墓中。復用他的兒子伊陟和伊奮入朝為官,命將伊尹的田產和奴隸一分為二,兄弟各持其一。
伊尹墓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西南魏錮堆村北。
延伸閱讀
成湯在位十二年后去世了,死后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經仲壬至太甲幾代執政時間都很短,商朝的大權實際掌握在伊尹的手里。伊尹努力教太甲如何做一個好君王,但是太甲不遵湯規,橫行無道,被伊尹流放到桐宮(今山西省萬榮縣),令其悔過和重新學習湯的法令。三年后,迎回太甲復位。商的統治又呈現出清明氣象。伊尹為貫徹商湯的治國方略、使商王朝長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伊尹因此也獲得了“大仁”、“大義”的美名。太甲死后,傳位于其子沃丁,其后歷經太庚、小甲、雍已、太戊四代,商朝統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執政期間,商朝才再度興盛起來,出現了繼成湯之后最好的政治局面,因此商人稱太戊為“中宗”。商朝中期,國力衰敗,諸侯不朝,各種矛盾交錯,危機四伏。盤庚為了挽救王朝的危機,于大約公元前1300年不顧當時權貴的反對,強行將都城遷至殷,并進行改革,推行成湯的政治,革除奢侈惡習,使局勢得以安定,政治、經濟、文化開始迅速發展,史稱“盤庚遷殷”。
從此,直到商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間再未遷都,所以商朝又稱做殷商或殷朝。武丁即位后,大力選拔人才,任用傅說、甘盤等賢能志士,征服了周圍各方國,大大地擴充了商朝的疆域。這段時間,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展,達到商朝后期的鼎盛時期,史稱“武丁中興”。武丁之后的商朝,開始逐漸走向了衰亡。至帝辛(商紂王)時,商王朝終于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帝辛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他天資聰穎,不僅體格魁偉,而且能言善辯,但好酒色、喜淫樂,“以酒為池,懸肉為林”。除此之外,商紂王非常殘暴,制定了很多嚴刑峻法。紂王在危機日益加深時,還大規模地對周邊部族用兵,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速了商王朝的滅亡。在現在看來,商紂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可忽視。他開拓山東、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使商朝疆域得以擴展,促進了中原文明的傳播。公元前1046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領導下,在牧野一舉擊潰商軍,從而結束了商王朝的統治。
商王朝在政治、經濟以及科學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長足的進步。從我們考古出土的殷墟遺址來看,商朝已完全脫離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為定居。農業和畜牧業都有了一定的發展,開始了人工養殖淡水魚。手工業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細,規模巨,產量大,種類多,工藝水平高,商朝的的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中,在安陽發現的“后母戊鼎”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除此之外,商朝人已經發明了原始的瓷器,潔白細膩的白陶頗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細的玉石器表現了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藝。在殷墟中還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龜甲,上面的文字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因此稱為甲骨文。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現在還形成了專門研究甲骨文的學科“甲骨學”。
在商朝統治的同時代,古埃及王國的統治已進入鼎盛時期,古希臘的邁錫尼文明正在崛起,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帝國也在崛起。它們和商朝東西輝映,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