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歷史功績
蚩尤,中國神話傳說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首領,驍勇善戰(zhàn),被奉為兵主戰(zhàn)神。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只腳趾,個個本領非凡。約在5000多年以前,蚩尤部落與炎黃部落發(fā)生了涿鹿之戰(zhàn),蚩尤戰(zhàn)死,其部眾大多融入了炎黃部族,形成了華夏族,而部分沒有融入炎黃集團的部落,就形成了苗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最早主體。
上古時期,蚩尤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這中原一帶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chuàng)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貢獻。河南、山東、河北交界處地區(qū)被稱為“九黎之都”。河北省涿鹿縣境內現(xiàn)存有蚩尤墳、黃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車臺、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橋山等遺址遺存。
今天學習來小編將要與大家分享:中華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歷史功績;具體內容如下,希望大家都能夠喜歡!
蚩尤的歷史功績
由于原始社會階段,沒有文字記載,所以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以致如今,中國的歷史典籍,都只是根據(jù)歷史傳說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父系氏族公社階段的黃帝時期。然而,在黃帝時,中華民族就有三個著名的偉大始祖,即黃帝、炎帝、蚩尤。但是,在我國歷來的官方正統(tǒng)史中,一直把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始君,后來炎帝也逐漸被確認。所以,這里我們著重談談蚩尤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之一的問題。
首先,應當指出,蚩尤是中國苗族的先祖。因為如今的中國苗族的族屬淵源,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南蠻”有著密切的一脈相承的關系。在原始社會末期,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下游一帶,遠古的時候就生活著很多原始人類;他們經(jīng)過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過艱苦的勞動,在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漸形成了部落聯(lián)盟。這個部落聯(lián)盟叫做“九黎”,以蚩尤為乎領。《國語•夢語》注中說:“九黎,蚩尤之徒也”。《書呂刑釋文》、《呂氏春秋•蕩兵》、《戰(zhàn)國策•秦》高誘注,都說蚩尤是九黎之君。他們借助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不斷地辛勤開拓,使生產力不斷提高,社會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一躍而成為雄踞東方的強大部落,并且最早進入中原。我黨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同志寫道:傳說中的中國遠古居民,“居住在南方的人統(tǒng)被稱為‘蠻族’。其中九黎族最早進入中部地區(qū)。九黎當是九個部落的聯(lián)盟,每個部落又包含九個兄弟氏族,共八十一個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酋長。……是以猛獸為圖騰,勇悍善斗的強大部落。”[2]在九黎部落進入中原之后,炎帝族也自西方牧進入中部地區(qū),與九黎族發(fā)生長期的部落間的沖突。九黎族驅逐炎帝族,直至涿鹿。后業(yè),炎帝族聯(lián)合黃帝族與九黎族在涿鹿展開了原始社會末期規(guī)模空前的部落大戰(zhàn)——涿鹿大戰(zhàn)。在戰(zhàn)爭初期,黃帝由于兵力不足,又對地形氣候不了解和不習慣,因而“黃帝與蚩尤九戰(zhàn)九不勝”[3];后來黃帝族創(chuàng)制了指南車以識別方向;[4]并大大增添實力,[5]才轉敗為勝。最后雙方?jīng)Q戰(zhàn)于涿鹿,九黎被打敗,其首領蚩尤也被擒殺。
九黎戰(zhàn)敗以后,其勢大衰,但他們還據(jù)有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廣闊地區(qū)。到堯、舜、禹時期,他們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聯(lián)盟。這就是史書上說的“三苗”,又稱為“有苗”或“苗民”,三苗這種部落群體的發(fā)展,最后形成了部落酋長國。范文瀾寫道:“苗族被禹戰(zhàn)敗后,退出黃河流域,據(jù)戰(zhàn)國時人(吳起)說,三苗國的地點大致在長江流域內一塊狹窄的地方,這種說法是否可信無從考證,因為戰(zhàn)國時代離三苗時代已經(jīng)過去近2000年,而且吳起之前,大多把三苗作為中原地區(qū)民族。從古籍(尚書)的記載來看,三苗作為一個民族或者國家在堯舜禹時期遭到了徹底的毀滅,其遺部被遷往西北。
三苗與后來荊蠻是否有關系,已經(jīng)無從考證,它們的地點并不對應,雖然都在長江流域,但荊蠻的地點大致在長江上游的漢水流域,而三苗的地點,無嚴格考證,如果根據(jù)吳起的話,大致在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江西兩省交界的洞庭湖和鄱陽湖之間的狹窄區(qū)域,在時間上更不對應,相隔了一千多年。
三苗與后來的苗族,更不存在對應關系,“苗族”這個稱呼是宋代才有的,與三苗時代隔了三千多年,而且苗并非苗族的自稱,是宋人對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通稱。
從考古來看,如果三苗確實存在,應該與屈家?guī)X、石家河文化有關,但這兩種文化都具有強烈的藏緬民族特色,以虎為圖騰,而苗族文化無法找到與之有明確對應關系的證明。
可見三苗、荊蠻、苗族,并不存在任何對應關系,它們是不同時代三個不同族群。
但是九黎和三苗還是有一定關系,《周書•呂刑》的“蚩尤對苗民制以刑”,《國語•鄭注》的“有苗復九黎之德”,三苗,九黎之后也”,等記載,就已經(jīng)顯出“九黎”和“三苗”的親緣關系。《禮記•衣疏•引甫刑•鄭注》說,“有苗、九黎之后……居于西裔者三苗”等語,也直接指出“三苗”是九黎的后裔。宋代以后,一些人將苗族和三苗聯(lián)系起來,例如:“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苗者,三苗之裔”;“考紅苗蟠據(jù)楚、蜀、黔三省之界,即古三苗遺種也”[9]。但是這些書大都是一些游記、縣志之類,不具權威。不過現(xiàn)在的苗族人民普遍地將蚩尤和三苗視為自己的先祖。
五千年前,與黃帝同時代的九黎部落聯(lián)盟,據(jù)史書記載,其成員中除了苗族以外,還有黎族、瑤族、畬族等少數(shù)民族。如果按照過去史書的稱謂,把遠古時代居住在南方的人統(tǒng)稱為“蠻族”,或稱“南蠻”、“荊蠻”,那么就把我國在南方許多少數(shù)民族都包括在內了。這就是說九黎、三苗、南蠻,不僅是苗族的先民,而且也是黎族、瑤族、畬族和南方其他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先民。而蚩尤是九黎之君,所以,蚩尤也就不僅是苗族的先祖,同時也是黎族、瑤族、畬族和其他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先民。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苗族在古代多次遷徙過程中,包括南遷和西遷的過程中,逐漸演化為若干民族,只有一部分仍保持著苗族的稱謂。由此可見,這些演化出來的民族自然也是九黎的后裔,蚩尤亦當是他們的先祖。
中華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歷史功績
《后漢書•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岳。及舜流四兇,徙之三危,河關之西羌地是也。”這就是說,羌族是出自三苗,是三苗的后裔是姜姓的別支。據(jù)史料記載,姜姓就是西北一帶原來的姜族,后來稱為羌,以后逐漸南遷和西遷。所以,北至現(xiàn)在的青海,西至現(xiàn)在的西藏,南至現(xiàn)在的四川、貴州、云南,都有羌族人民居住。羌族西遷到西藏的人自稱為“烏斯藏”,烏斯就是烏氏,藏就是羌,烏斯藏就是烏氏羌的統(tǒng)稱。他們又稱為“西藏”,實際上西藏就是西羌。這就可以證明,現(xiàn)在的藏族,也是羌族和烏族相互融合而成的。其中也有苗族。羌族向南遷的,到四川的與當?shù)氐谋碜迦诤辖星嗲迹徊糠智甲逑蚰线w的,到四川的與當?shù)氐那嘧迦诤虾蠼星嗲迹徊糠衷儆伤拇ㄟw到貴州、云南。現(xiàn)在貴州西部的羌族,他們的公開族號為羌,而族人間仍自稱為苗。云南的羌族,其來源與貴州西部的羌族大致相同,公開的族號為羌,族人間仍自稱為苗。由此可見,羌族也是九黎、三苗的后裔,作為九黎之君的蚩尤亦當是羌族的先祖。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同時,承認個人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杰出人物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許許多多歷史人物。但是,根據(jù)史書記載和歷史傳說,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三個偉大歷史人物當是黃帝、炎帝、蚩尤。而且,可以說黃帝、炎帝、蚩尤是中國人民長期懷念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三個偉大的歷史人物。關于中國人民懷念黃帝、炎帝的情況,已有許多論、著的文章作了闡述,而對中國人民懷念蚩尤的情況則論述得很少。因此,我們在這里著重談談中國人民長期懷念蚩尤的情況。
首先,在蚩尤死后,黃帝及其后代帝王都把蚩尤奉為“兵主”,視為“戰(zhàn)神”來崇敬和緬懷。《路史•后紀四•蚩尤傳》說“后世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為貪戎’。”‘羅萍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戎”。《龍魚河圖》說:“靈尤沒后,天下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狀。”由此可見,蚩尤在九黎部落聯(lián)盟戰(zhàn)略被擒殺而死以后,黃帝及其族人們就將蚩尤的形象用來威嚇天下八方,從而將蚩尤變成了自己的保護神,并對蚩尤加以崇敬和緬懷。
其次,苗族人民較普遍地將蚩尤視為自己的先祖,長期地懷念和祭祀。湘西、黔東北的苗族祭祀時,須殺豬供奉“剖尤”,并傳說“剖尤”是遠古時代一位勇敢善戰(zhàn)的領袖。“剖”,按湘西苗語意為公公,“尤”是名字,“剖尤”就是“尤公”之意。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的苗族人民有祭“楓神”為病人驅除“鬼疫”的習俗,裝扮“楓神”的人打扮得十分威武;這位令人敬畏的“楓神”就是蚩尤的化身,這與《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所記載的“蚩尤所棄其桎梏進為楓木”的傳說有關。黔東南的《苗族古歌》中有一首叫《楓木歌》,歌中唱詞的含義也是把蚩作為苗族的始祖來看待和懷念。川南、黔西北一帶還有“蚩尤廟”,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
再次,漢族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長期懷念著蚩尤。民間傳說,一直在說蚩尤是一位長期受人懷念的歷史人物。《蘇氏演義》說:“冀州人把蚩尤稱為神,民間人常作戲;齊魏之間,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漢武帝時,太原人還為蚩尤立祠;。現(xiàn)在,河北省涿鹿縣仍有蚩尤墓、蚩尤碑、蚩尤祠、蚩尤廟等,深綬當?shù)厝嗣竦膽涯詈图漓搿?/p>
此外,瑤族、黎族、畬族、羌族和南方其他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人不同程度地長期懷念著蚩尤,把他用為偉大的歷史人物傳頌著、紀念著。
可見,蚩尤是中華民族永遠懷念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