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王晙的人物簡介
王晙是唐朝時期的文官武將,宰相、名將。擔任多項職位,為官公正,為民謀福利,深受百姓愛戴,被評為凌淵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十七史百將之一。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將王晙的人物簡介,歡迎大家閱讀。
王晙簡介
王晙明經出身,授清苑縣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縣令,在任桂州都督時,興修水利,開墾屯田,深得百姓愛戴。后來,王晙歷任鴻臚少卿、朔方軍副大總管、安北大都護、太仆少卿、隴右群牧使。
開元二年(714年),王晙率二千兵馬襲破入侵的吐蕃軍,因功加為銀青光祿大夫,進封并州大都督府長史,賜爵清源縣男。四年(716年),王晙平定突厥降戶叛亂,升任左散騎常侍、朔方行軍大總管,加封御史大夫。九年(721年),王晙鎮壓胡人康待賓叛亂,進爵清源縣公,但不久因胡人再叛,被貶為梓州刺史。后起復為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
此后,王晙歷任吏部尚書兼太原尹、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軍節度大使、蘄州刺史、戶部尚書。開元二十年(732年),王晙去世,追贈尚書左丞相,謚號忠烈。
將王晙的軼事典故
感愧宋璟
武則天時,魏元忠被張易之兄弟陷害,貶為高要尉。王晙上奏皇帝,為他申辯。鳳閣舍人宋璟勸道:“魏公已僥幸免死,現在你又來惹天子發怒,能不倒霉嗎!”王晙大義凜然地說:“魏公忠正無二卻受到處罰,我激于正義才這樣做,即使因此而顛沛流離,也不會后悔。”宋璟慚愧地道:“宋璟不能辨明魏公所受的冤屈,實在是有負于朝廷。”
保護劉幽求
劉幽求被發配封州(今廣東封川)時,廣州都督周利貞受宰相崔湜指使,準備加害劉幽求。王晙得知這一陰謀,便將劉幽求扣留在桂州。周利貞聞訊,屢次發公文索要劉幽求,王晙都不予理睬,周利貞便將此事上奏朝廷。崔湜數次向王晙施壓,讓他遣送劉幽求,但王晙依舊不予理睬。劉幽求擔心地道:“您違抗宰相的命令而保護一個被流放的人,勢必無法保全,只不過是讓您受牽連罷了。”于是請求王晙放他去廣州。王晙道:“您所犯的罪過還不至于讓朋友與你絕交,我王晙為國家的事而獲罪,也沒有什么可遺憾的。”最終還是沒有將劉幽求遣送到廣州。劉幽求因此而得以幸免。
將王晙的后世地位
779年(唐大歷十四年),唐代宗評定前代功臣,王晙與李孝恭、尉遲敬德等十四位凌煙閣功臣同列第二等二十四人之內。
780年(唐建中元年),王晙與裴寂、劉文靜等三十四人被定為功臣上等。
782年(唐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其中就包括“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
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王晙。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王晙亦位列其中
看了“將王晙的人物簡介”還想看:
1.張說的人物生平
2.金城公主的人物生平
3.李林甫的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