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介紹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簡稱為麋鹿苑),是北京地區的一個以宣傳麋鹿等有蹄類動物為主的生態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介紹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簡稱為麋鹿苑),是北京地區的一個以宣傳麋鹿等有蹄類動物為主的生態博物館。位于北京市大興區舊宮南海子,南苑至廊坊公路東側。距北京城區14公里,占地60多公頃。這里有沼澤、草場、池塘、林地,為全封閉的生態環境。當年有"南囿秋風"之景稱的所在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1998年以后,成為中國科協批準的全國首批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正式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這里距北京市區最近的一處自然保護區。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已成為麋鹿類動物為主的野生動物展示的場所和對青少年進行環境科普教育的基地。麋鹿苑博物館的主要展示內容有<麋鹿滄桑展覽>展覽以詳實豐富的圖片和文字介紹了麋鹿、麋鹿苑以及鹿與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世界唯一的“滅絕動物公墓”、<東方護生壁畫>以及參觀教育游徑上的內容。展覽融歷史文化與自然環境于一體,突出人文內涵和參與性。觀鹿臺、環保題板、綠色迷宮,乾隆南海子詩故碑等相繼建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培訓中心科普樓已投入使用。
麋鹿,俗稱“四不像”,本為中國獨有,中國野生的麋鹿早已滅絕,最后一群散養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獵苑中。1865年被法國大衛神父發現,此后陸續運送到歐洲。1865年—1900年間從中國運走幾十只麋鹿到歐洲國家,1894年-1900年,戰亂和洪水的原因,這一物種在中國故土銷聲匿跡。1894年-1902年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相繼從歐洲各地收集收集了18頭麋鹿放養在莊園中,到1945年發展到250只。1985年,首批20余頭麋鹿從英國回歸故里,北京市政府在南苑成立了南海子麋鹿苑。南海子麋鹿苑是我國第一座以散養方式為主的麋鹿自然保護區。作為中國特有物種麇鹿的科學命名之地(1865年)。麇鹿一度在中國的本土滅絕之地(1900年)和中外保護人士共同努力進行麇鹿“重引入”的首批回歸之地(1985年)。
又名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位于大興區南海子麋鹿苑。建于1985年。1994年對外開放。曾為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南海子的一部分。明清時,此地散養有大量黃羊、獐、狐、老虎和麋鹿等野生動物,供皇家狩獵。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南海子麋鹿遭到劫掠和屠殺,自此在中國絕跡。1985年英國塔維斯托克侯爵將38頭麋鹿贈還中國。1993年麋鹿苑的麋鹿已達200余頭, 1997年苑內建成野生動物散養區、展示區、野餐區、野營區。2000年館內有麋鹿130余頭。苑內還有白唇鹿、馬鹿、梅花鹿、狍子等其他鹿科動物和普氏野馬等,另有灰椋鳥、大斑啄木鳥等鳥類。博物館占地面積64萬平方米。其中沼澤300畝,天然草場320畝,池塘60畝,科研、生活管理區60余畝。2001年固定展覽“麋鹿滄桑”在科普樓展出。博物館主要展示內容有“麋鹿滄桑”展覽(包括麋鹿與自然、鹿與文化、麋鹿苑)、世界滅絕動物墓區、東方護生壁畫等內容。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行車路線
舊宮十字路口向南3.5公里。亦莊鎮政府西南約4公里。五環路亦莊橋向南,第五個紅綠燈路口右轉,沿路標指示方向前行即可。
公共交通線路:736路(德茂莊-玉泉路)麋鹿苑路口下車東行。
352路(勁松-舊宮)、750路(東壩-南小街西里)、729(東壩-舊宮)、859(馬各莊-舊宮)、377(永定門-舊宮)、926支(牛坊-永定門)、324(公主墳-亦莊開發區)舊宮站下車南行3.5公里。
看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