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吃人魔鬼的趣聞
水滸中有幾個個吃人魔鬼,在他們面前,人肉包子都不值得一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水滸傳吃人魔鬼的趣聞,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水滸傳吃人魔鬼的趣聞:
吃人肉這一泯滅人性的事,在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過,最常見的就是大饑荒時代,相比于變態的心里,人們當時所想的更多其實是活下去,為了生存不得已而吞食同類的尸體乃至吃活人,或許這也還是情理之中,值得人們同情。但還有一些人卻在富碩的時代吃人,所為的只是變態的獸欲,他們之中多數人,都過著富足的上流生活,就算有的生活艱苦,但也遠沒有到吃人的地步。
宋朝時期人口流動性大,通信卻非常的落后,很多黑店應運而生,他們喜好劫殺單獨住店的商客,很多人死后多年其親人還不曾得知,更有甚者將這些慘遭殺害的可憐人,做成人肉包子賣給人吃,實在是泯滅人性之至。歷史上的宋朝,是難得的富裕時代,百姓不再為吃的擔憂,這一點在小說《水滸傳》中也得到了證實,雖然被迫逼上梁山的好漢眾多,但其中又有幾個是因為吃不上飯了?
同樣的,力圖反映北宋當時生活刻圖的《水滸傳》,對于那段歷史還原的比較真實,其中關于吃人的故事也曾描寫多次,甚至在書中還有十位吃人的食人魔,讓我們一起來見識一下。
排名第十的是號稱旱地忽律的朱貴,他平時就是在梁山的山腳下開個酒店來接待前來拜訪的各色人物,類似于現在的公司前臺。與其說他是個食人魔,倒不如說他是個大廚師。朱貴的本行就是開酒樓,除卻情報方面的特長之外,他最擅長的就是開酒店、烹菜肴。他酒店中的招牌菜一直紅火了十幾年,如此可以看出他的確在這一行有很深的造詣。相比其他的人肉酒店,朱貴不但將菜肴的制作方法革新,而且還充分的利用了所有的材料,將一個人身上的所有部位發揮到了極致,使得每個慘死在他手中的路人都真正的蒸發了,沒有留下點痕跡。同時從酒店運營成本上來看,酒店在他手里基本上可以實現無本經營,而既然作為人肉酒店的老板,他多少有過吃人肉的經歷,就算他沒吃過,但肯定也非常享受那種殺人做菜的變態快感。
第九、張青和孫二娘。這對經典cp,就連那些沒怎么看過《水滸傳》的,也應該耳聞過,他們講蒙汗藥這一神奇的事物發揮到了極致,他們講究的是瘦的扔進外面的河里填河,胖的留在店里做包子,他們其實與朱貴的情況差不多,只是他們似乎對殺人做包子這件事更為熱衷。
第八、李立。相比于前面三位,他吃過人肉的可能性非常高,此人開的也是黑店,但是沒有規矩可言,凡是被他盯上的,除非本事比他大,否則雁過拔毛,無論長幼胖瘦。他的一頭紅色頭發,眼里布滿了血絲,眼睛睜得像是虎眼般大小,活脫脫一副人肉吃多了的模樣。
第七、鄧龍。前面幾位有沒有吃過人肉,小說里沒有具體的寫明,所以排名比較靠后,但是鄧龍卻是貨真價實的食人魔,他平生喜好以人的心肝作為下酒菜。當初曹正誘騙他稱已將魯達捉住,他便喜出望外的想用魯達的心肝下酒,只是沒想到這是一場計謀,這位食人魔最后被魯達砸了個粉碎。
第六、赤須龍等四兄弟。當初李俊等人潛入太湖被他們幾人捉住,接著便被挖了心肝成了下酒菜。要知道他們原本并無甚冤仇,卻可以直接殺了吃心肝,實在是讓人發指。
第五、周通。書中對于中通的評價是“不養爹娘、吃人心肝”,不排除有夸張的成分在里面,但參照其曾強搶民女的所作所為,可見他也絕非是善類,吃人心肝之事絕對干的出來。
第四、宋江等眾好漢。這里面一共涵蓋了包括宋江、晁蓋等人共計三十二位好漢,實際上他們大多數都沒有吃人肉的癖好,只是因為人數眾多而被列在了第四位。他們曾在李逵活剮黃文炳的時候,喝了用其心肝做的醒酒湯,這其中為了面子而喝下湯的成分,其實是要大于本身對于醒酒湯的喜歡的。
第三、清風山三大王。這三人平日里的共同習慣就是在喝酒之后,再喝上一碗滾燙的醒酒湯,甚至還鉆研出了心得。其中人的心肝他們吃,而剩下的人肉則被手下嘍啰當成鮮肉燉著吃。
第二、鄧飛。有言說道:吃多了人肉,眼睛會發紅,鄧飛生生把紅眼吃成了火眼,你們說他到底吃了多少的人肉。
第一、李逵。或許很多人都對此到意外,誠然,或許李逵不如鄧飛吃的人肉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絕對比鄧飛要重口味。等活剮著吃羊肉的人就已經很厲害了,這位卻在吃人肉,常人想想都覺著惡心,而他卻能眼睜睜的生吞活剝,這種人不是第一食人魔的話,誰又有資格當選呢?
水滸傳的簡介: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被后人歸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迫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又名《忠義水滸傳》,初名《江湖豪客傳》,一般簡稱《水滸》,全書定型于明朝。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則做了整理,金圣嘆刪節為七十回本。
宋江起義故事為線索創作出來的。宋江起義發生在北宋徽宗時期,《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等都有記載。從南宋起,宋江起義的故事就在民間流傳,《醉翁談錄》記載了一些獨立的有關水滸英雄的傳說,《大宋宣和遺事》把許多水滸故事聯綴起來,和長篇小說已經很接近。元代出現了不少水滸戲,一批梁山英雄作為舞臺形象出現。《水滸傳》是宋江起義故事在民間長期流傳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吸收了民間文學的營養。
《水滸傳》是我國人民最喜愛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之一。它產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來有關水滸的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創作而成的。全書以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主要題材,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悲壯畫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成功地塑造了魯智深、李逵、武松、林沖、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說故事情節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但作品歌頌、美化宋江,鼓吹“忠義”和“替天行道”,表現出嚴重的思想局限。
《水滸傳》是一部偉大的小說,是人類文化的瑰寶。
施耐庵故居:江蘇省鹽城市大豐白駒鎮。施耐庵:元末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