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里的三位真武大帝
吳承恩似乎開了一個大玩笑,西游同時出現三位真武大帝,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西游記里的三位真武大帝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西游記里的三位真武大帝:
不認真精讀西游記,不了解真武大帝,常人是沒有辦法從西游記里看出真武大帝身上存在的貓膩的。當我們既熟讀了西游記,又了解真武大帝,那么,一個奇怪的現象就呈現在我們面前——西游記里竟然同時存在著三位真武大帝。
這三個真武大帝究竟是同一名號下的不同人物,還是同一人物的不同身份的不同分身?又或是毫不相干的不同名號的不同人物?這是接下來我們要分辨的,要考究的。于閱讀中生發疑惑,于疑惑中思考問題,這是我們的樂趣所在。
第一個以真武之名出現的西游神仙人物是佑圣真君,而‘’佑圣真君‘’是真武蕩魔大帝的眾多榮譽稱號之一,也是純正的真武之名。
提到佑圣真君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西游小將——王靈官,一個在孫悟空從八卦爐中逃出,東打西敵,無神可當之時毅然和孫悟空戰成平手之神。而王靈官還只是天庭七十二殿之通明殿眾多尊神之一,北極四圣之佑圣真君之副官。
當然,王副官只是有和孫悟空一戰之能,暫時拖延不在話下,戰不了許久,戰斗多時就扛不住了,所以佑圣真君才會調遣三十六員雷將來幫忙。
這里大說王靈官,是為了突出他的直系上司——佑圣真君,能夠壓住如此能耐的副官,這正牌佑圣又該多厲害?要知道,北極四圣就是佑護天際的大神將,北極帝星的地位穩定,全靠四大圣護衛。
并且,在現實中,四圣的塑像都是在玉皇大帝或紫徽大帝的廟宇里作鎮殿護衛,沒有廣大神通,無邊法力,他如何當的了這職位?可惜佑圣真君當時并沒有出手制止孫悟空,只是派遣手下出馬,沒有給我們一覽他的風采魅力的機會。
總之,佑圣真君貴為通明殿主神,享有真武之名,是道教北極四圣之末,擁有實力強悍的副官王靈官,還能夠從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手下調遣三十六員雷將,權力實力都相當大,確實不愧于真武之名。
第二個以真武之名出現的西游神仙人物是北天門內真武祖師。
書中第三十三回寫到,孫悟空要玉帝幫忙裝天,好去哄騙妖怪,騙取法寶。玉帝老大不高興,這天哪里裝的了?不愿幫忙。
這時哪吒就出了主意,說:‘’去北天門問真武借皂雕旗,然后在南天門上一展旗,把日月星辰都遮蔽了。這對面見不到人,捉白不見黑,不就相當于裝了天?‘’
玉帝同意了,哪吒就奉旨去北天門,見真武大帝,借皂雕旗用。
這個真武大帝絕對是再真實不過了,有書中的旁白佐證,還有書中人物言語佐證,也還真在天庭里頭掛了正統名號,擁有真武法寶,哪里假的了?
這里還要申明一下,南天門通向通明殿,北天門通向真武,佑圣真君和北方真武在天庭同朝為官,各任要職,分居各地宮殿,確確實實是兩個人。
第三個以真武之名出現的西游神仙人物是南贍部洲武當山上蕩魔天尊,也稱北方真武。
這個真武大帝就更加真實了,書中有詳細的文字介紹,最是貼近我們印象中的真武大帝,其實就是了。
六十六回文:上帝祖師,乃凈樂國王與善勝皇后夢吞日光,覺而有孕,懷胎一十四個月,于開皇元年甲辰之歲三月初一午時降誕生于王宮。
那爺爺:幼而勇猛,長而神靈。不統王位,惟務修行。父母難禁,舍棄皇宮。參玄入定,在此山中。功完行滿,白日飛升。玉皇敕號,真武之名。玄虛上應,龜蛇合形。周天六合,皆稱萬靈。無幽不察,無顯不成。劫終劫始,剪伐魔精。
這位祖師還自我介紹了:我當年威震北方,統攝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后又披發跣足,踏騰蛇神龜,領五雷神將、巨虬獅子、猛獸毒龍,收降東北方黑氣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今日靜享武當山,安逸太和殿,一向海岳平靜,乾坤清泰。
看了這么一大段文言文字,我們能夠發現一個秘密,原來西游記里的‘’北方真武‘’只是一個職位稱呼,可以在任也可以離職卸任,不會局限在一個人身上。
為了更好的讓大家看清這三個真武大帝,這里將我們傳統神話體系里的真武大帝擺出來,做一個大比較。
北方真武個人簡歷表
名稱:真武大帝
其他名稱:佑圣真君玄天上帝、真武大帝、九天蕩魔祖師、終劫濟苦天尊等
所屬神話體系:道教
職位所屬:北極四圣
居所:武當山
司掌:鎮北極六天,主風雨,蕩魔伏邪,攝魔降精
象征:龜蛇玄武、披發跣足仗劍、執皂雕旗
父母:凈樂國王與善勝王后
這里一比較我們就發現,這三位真武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一部分傳統神話中真武大帝的某些身份因素。第三位真武和傳統的相似度在99%左右,基本信息都吻合,近乎完全一致,第一位在70%左右,第二位在50%左右。
我們一說真武,有五點可以作為真武代表來說:1、為北方之神,所謂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2、玄武者,水神也 3、玄武龜蛇,陰陽交合演化萬物 4、主刀戈兵伐之事 5、統攝三界妖邪。
第三位九天蕩魔天尊述說自己的事跡,則與這五點完全吻合,是為同一人。既然通過分析得出如此結論,那么第一位佑圣真君和第二位北方真武又是從哪里冒出來的真武呢?
通過對第三位真武提供的大量信息的精準提煉,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一個穩妥的結論:
九天蕩魔天尊降妖除魔,勞苦功高,玉帝于是為他特地設置北方真武大帝一職,是為第一任真武大帝。在九天蕩魔天尊離職后,第二任真武大帝也開始任職,也就是我上文介紹的第二位真武,鎮守北天門。再后來,玉帝發現當上了真武大帝的神仙都十分厲害,于是決定讓這樣的人物來保護自己,提高自身安全系數,又特地將真武分出佑圣真君一職,兩者共享真武之名。
因此,西游記里才同時出現了三位真武大帝,同臺爭輝,演同一出《西游記》。
真武大帝簡介: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蕩魔天尊、九天蕩魔祖師、無量祖師,全稱真武蕩魔大帝, 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現在湖北武當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圣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漢族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發祖師。明朝以后,在全國影響極大,據傳,他是盤古之子,于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黃二帝。曾降世為伏羲,為龍身,中華之祖龍。中國近代漢族民間信仰尤為普遍。
真武大帝的 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長百尺,披散著頭發,金鎖甲胄,腳下踏著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光,身邊侍立著龜蛇二將及記錄著三界功過善惡的金童玉女。
道經如是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于大羅境上無欲天宮之凈樂國,乃國王之子。凈樂國善勝王后夢見自己吞日而孕,懷胎十四個月之后,生 下一王子,國王和王后喜愛至極,并將他命名為"太玄"。太玄很小就顯露出聰穎的天資,十歲時,便可讀各種書籍至過目不忘。國王和王后將其視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并發誓要掃盡妖魔。
其一,為北方之神
《楚辭·遠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記·天官書》曰:"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而漢代人認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訓》稱其為顓頊、辰星、玄武。因較為復雜,民眾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為北方之神。
其二,為水神
根據陰陽五行來說,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即為水神。王逸《九章懷句》云:"天龜水神。"《后漢書·王梁傳》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七神之宿,實始于斗,鎮北方,主風雨。"因雨水為萬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屬性,深受人們的信奉。
其三,為陰陽交感演化萬物的象征
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糾盤相扶。以明牝牡,畢竟相胥。"就是利用龜蛇糾盤的例子來說明陰陽必須相合的觀點。
其四,為戈之事的主持者
勾陳大帝之重要支持,劍仙之道守護神,武學之人的護法者。靈龜為盾、玄蛇為劍,兵天劍修真的看守護者。武當山道教最高尊神。因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組成龜形,其下有騰蛇星,故龜蛇合體;位于北方,屬水,其色玄,故稱玄武。
玄武的這些特性,不但贏得了漢族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信仰,而且還為唐宋以后玄武演變成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礎。
其五,蕩魔統攝三界群邪之神
玄天上帝位列北極四圣,屬中天北極紫微大帝直隸。受玉皇大天尊敕封位鎮北方,后受元始天尊符召敕令。而北極四圣的職責上統伏三界群魔諸妖邪,下攝酆都幽冥鬼魅,令三界逆魔邪首不敢殘害生靈。玄天真武有號玉虛師相而濟度群迷。又號終劫濟苦天尊,在五劫中的終劫救度眾生,破諸魔法邪宗。皈命玄天不墮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