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馮玉祥的歷史趣聞
馮玉祥巧治“民國魔女”孔二小姐,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關于馮玉祥的歷史趣聞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關于馮玉祥的歷史趣聞:
1938年,抗日名將馮玉祥隨民國政府西遷到陪都重慶。作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他,與委員長蔣介石的關系非常復雜。蔣介石既想利用馮的軍事才能成為自己撈政治本錢的工具,又對馮的聯合共產黨抗日的主張非常不滿。于是對馮一是利用,二是排擠。而馮玉祥早已對蔣不滿,他在重慶8年,就二次調侃過蔣介石。
孔祥熙之女孔二小姐仗著其父和姨父蔣介石的關系在重慶橫行霸道,大耍威風。她走私大發國難財,無人敢阻攔。1939年冬天馮玉祥到綦江縣公干,第二天下午,他聽說孔二小姐正在綦江城門外打罵攔下她的車隊要檢查走私物品的士兵,馮玉祥馬上趕到現場。這從貴州方向開來的車隊前有軍警開路,后有小車壓陣,非常威風。只見這士兵臉上還有5個紅指印,孔二小姐還在大罵士兵“瞎了你娘的狗眼,連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貼封的車隊也敢檢查……”馮玉祥上前笑著說:“二小姐,我總有權檢查吧?”孔二小姐一看是馮玉祥,邊賠著笑邊就溜之大吉。馮玉祥馬上電告委員長,說他正在川黔公路上追截一走私車隊,案犯好像是貴陽的,姓劉。蔣回電要他“嚴懲不貸”。馮玉祥將走私車隊的事全部處理完后,又向蔣委員長報告說:“走私車隊全部截獲,只是主犯逃之夭夭,好像是個女的。都怪我疏忽大意,沒將其捉拿歸案,請求委員長處罰……”蔣介石一聽,馬上明白是孔二小姐的走私車隊被截,但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他垂頭喪氣地說:“煥章兄,你干得好,干得好。”
1941年11月14日,是馮玉祥60壽辰。前一天,《新華日報》就出了“馮60大壽特刊”,周恩來親自撰文稱贊馮玉祥是“抗戰的中流砥柱”。對此國民黨頑固派非常嫉恨,在第3天他的壽宴上,門衛送來一封信,馮玉祥拆開一看,里面裝有一顆子彈,紙條上寫著警告他不要與共產黨來往的話。馮玉祥知道這是蔣委員長的得意門生戴笠手下所為,就當著眾多客人的面說:“真是不擇手段。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要將這封信原樣送給他們的主子……”于是,他將“子彈信”原樣封好后在信封上寫了幾句簡短的話就派專人送給了蔣介石。蔣打開信一看,只見上面寫道:“收到一封奇信,我不敢一人獨賞,特奉獻給賢弟一閱。”這意思很是明白,蔣介石看后非常生氣。他裝腔作勢地給馮玉祥回了一封“安慰”信,信中說:“首都重地,竟有如此狂徒,殊堪痛恨,已飭限期破案矣。”馮玉祥看后當著眾多賓客,冷笑幾聲就將這回信扔到了廢紙簍中,大家也是一陣哈哈大笑。
關于馮玉祥的歷史趣聞:“賀壽送水”
馮玉祥是近代的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他堅持正義、嫉惡如仇,在舊中國軍閥混戰時期,又可以說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傳奇英雄。
近年推出的各種樣式的文學作品,陳陳相傳馮玉祥的軼事,其中頗為炙口的就是他的“賀壽送水”故事。據當時在西北軍追隨他多年的簡又文回憶,說這件事是“適足表現其特殊性格的”,他后來寫的洋洋數十萬言的《馮玉祥傳》也記述了這件事:“其年,吳佩孚在洛陽做其五十大壽。當時,吳高任直魯豫巡閱副使,威風權勢,煊赫一時,巴結者均送金送玉或諛辭致賀。
其中頗為典型的是康有為寫的一副祝聯:“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才半紀;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最獲得吳佩孚的歡心。當時馮玉祥派員前往拜壽,贈以冷水一罐,自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涵有’譎諫‘之意。這一來,馮氏任性奚落人家,因自鳴得意,然身受者自然覺得真似‘冷水澆背’“。(《馮玉祥傳》1972年6月臺灣傳記文學社版)
簡又文說,馮玉祥賀壽送水事,傳聞遐邇于民間和上層,“久已遍傳人口,初以為謠言”,后經馮玉樣本人證實“亦自言不諱,乃知為真事”。由此可見,馮玉祥確有此事。
可是近年推出有關馮玉祥故事對此卻有所花樣翻新,而且對“送水”含義又有相異說法。
一說是1922年4月,吳佩孚在洛陽過50歲生日,河南督軍馮玉祥前來祝壽,送來一只用紅紙封著的瓦罐,吳打開一看是一罐清水,故作驚喜嘗了一口“壽水”,并自我解嘲地笑道:嗯,很好很好,還是煥章想得高人一籌,不同流俗——一罐清水,這豈不是說成“為官清如水嘛!”馮玉祥說,“君子之交清如水”。(馮桂榮編《馮玉祥傳說的故事》,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本篇系72歲老人呂資安口碑,可見此故事深人民間,傳聞之廣,但此處不同的是馮玉祥親自送禮,而且還讓吳佩孚當著他面品嘗,加上兩人對話,顯然有點戲劇化了,與此內容相近的《馮玉祥傳奇》(王華岑、朱耕,1983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篇也有類似寫法,所不同的一是時間改為1922年12月,向后拖了8個月,地點不是在洛陽,而在直系大本營的河北保定,做壽者也換成了直系頭子、時任直魯豫巡閱使的曹錕,他做的是60大壽。考證于當時報紙和《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陶菊隱著),以及馮玉祥和曹錕的主從隸屬,他不至于仍拿一罐清水充壽禮的故技,嘲弄曹錕的,但也不排斥另有張本。
但也有一說是說馮玉祥送水并非是為吳佩孚祝壽,也不是諷刺,而是對吳佩孚支持的表示。據稱吳在直奉戰爭擊敗張作霖后回到洛陽,他人要為他作壽,吳不同意,馮玉祥在陜西督軍任上“乃遣人送蒸餾水一壇,外加封簽,題八字曰:君子之交,有如此水。吳得之大悅,謂其部下曰:”知我者唯煥章一人。外界企以為異,且有議馮壽禮之菲薄者,殊不知此中大有作用。“
(春明逐客《馮玉祥全史》1924年8月七版)原來方此之際,直系和奉系又在醞釀第二次大決戰,雙方調兵遣將,擺出一副劍拔弩張的態勢,吳佩孚要馮玉祥率軍出潼關助其一臂之力,馮表示同意,但遲遲按兵不動。吳佩孚疑鬼疑神,深怕他變卦,幾次三番派專使進關探問,“馮笑曰:子玉何視人若是之輕,我不能效婦女之矢誓言,又難仿戰國年間之歃血為盟,故送以蒸餾水一壇,附簽八字。以表寸心。”吳佩孚見之,非常高興,“欣然色喜,而曰”知我者,其唯煥章乎!“這是因為吳是秀才出身,軍閥行列中罕有的”儒將“,要附和風雅,馮即投其所好,因而春明逐客對此評曰:”自古君子之交,宗信義,重然諾,一言既出,駟馬難逃,茍背盟攜貳,有如此水“。所謂”送水“,其實乃是馮玉祥的獨出心裁的表態,此中心跡,兩人自知。顯然,這種說法更為特殊了。
馮玉祥“送水祝壽”,只是一件小小插曲,可是無論從時間、對象或者是他的行為和動機,都是相異處,難道是文字記載的失真,事過境遷的模糊,甚至是馮玉祥在若干年后的記憶失誤或另有他因,但總給人帶來是是非非的感覺,聰明好思的讀者,你能由此得出正確的答案嗎?
關于馮玉祥的歷史趣聞:做有志氣的人
立身先立志。馮玉祥很注意這個問題。他對子女經常說:“你們幾個孩子,還沒有走上社會,爸爸希望你們努力學習,增長知識做有志氣有出息的人,今后都成為對民眾、對社會有用的人。”兒子馮洪達留學美國時,他每次給兒子去信,總要細心地附上關于國內政治大事的剪報,培養孩子從小關心祖國、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那么,如何做個有志氣的人呢?馮玉祥對子女們說:“要緊的是學本事,學能耐,要先自己站得定,然后盡力地幫助別人,要是全靠別人幫你的忙。那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木匠,必得有一個好的斧鋸,才能做好的家具。”馮玉祥不能容忍自己的子女寄附在父母的澤蔭下,過紈绔子弟的生活,因此他要求子女都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本事”。他說:“沒有學問誰也看不起你,如沒有真正的學問更是無人看得起。”臨終前他還告誡子女:“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有能,有些人有錢。這兩樣比較起來,那錢畢竟是空虛、很軟弱的,一旦拿它換不出東西來,它就是一點用也沒有了。所以。爸爸總希望你們自己多多努力,做個有能的人。”
馮玉祥對“錢與能”的精辟闡述,深深地銘刻在孩子們的心上。1987年,女兒馮理達已是著名的醫學專家,應新華社香港分社的邀請,率領醫療小組赴港出診7個月,圓滿完成了任務。回國后,她把白利達有限公司贈送她個人的600多只電子石英鐘全部捐贈給了國家。
關于馮玉祥的歷史趣聞:提倡平民化生活
馮曾官居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可謂當時國民黨內的第二把交椅。可他 雖身居要職,仍力主儉樸,始終保留著北方農民樸實的生活習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還要求子女也要勤儉過日子,不允許奢侈浪費。一次,女婿要出遠門,他考慮良久,臨別贈言中鄭重地寫下這樣一條:“平民化生活,科學化生活,是革命者應當時時注意的,不可有一點大意。”1936年馮玉祥一家搬到泰山后,他要求馮理達、馮洪達姐弟每周寫100個大字,1000個小字。冬天要到室外耍大刀,鍛煉身體。
馮玉祥在日常生活中,不允許講派頭、擺闊氣,就是對子女的婚姻大事。他也提倡“平民化”。1947年中秋節,馮玉祥夫婦鄭重地對女兒馮理達及其男友羅元錚說:“今天是中秋佳節團圓日,你們就結婚吧!”這天,他們四人正乘一輛舊式小汽車外出。途中,汽車停在公路旁,“婚禮”開始了。沒有洗禮,沒有潔白的婚紗,沒有瑰麗的花冠,更沒有優美的婚禮進行曲。當遠處的教堂傳來深沉渾厚的鐘聲時。他們拉了過路的一對美國青年充當證婚人,馮親自為女兒女婿拍了“結婚照”。之后,他們又繼續開車上路了。為了紀念這個美好的日子,馮細心地在地圖上選了一個叫做Love Lock的地方,作為女兒女婿新婚下榻的地方。當夜,馮送給新人的唯一禮物是一副對聯:“民主新伴侶,自由兩先鋒。”這便是當時聞名中外的馮玉祥的干金小姐的婚禮!這種平民化的生活。不但沒有損害他的臉面,反而贏得了世人的尊敬,更為重要的是,這使他的子女走上了成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