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砒霜的趣談
中國古人曾用砒霜制作藥,也不知吃死過多位帝王名士,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古人用砒霜的趣談,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古人用砒霜的趣談:
梅瘡之疾,為害深重,使人“形隕骨枯”、“喪身絕育”。陳司成甚為憐憫,遂細察氣運、天時、病原傳染及患者嗜好,潛心研究此病診治,成為中醫梅毒學家,并寫成《霉瘡秘錄》一書。
陳司成的《霉瘡秘錄》共收集病案29則,均為典型案例,包括各期梅毒。關于梅瘡治療,均服用陳司成親自配制的生生乳而治愈。而生生乳即由砒霜等原料,經高溫燒煉而成。陳司成反對直接用生砒霜,以防中毒,鍛煉后的砒霜可以毒攻邪(即平常所說的以毒攻毒)。陳司成《霉瘡秘錄》中記載的29例病案,被他治愈的有28例,只有一例,因患者吝費罷藥未能痊愈,治愈率竟達99.9%,可見砒霜、水銀運用得當,對梅毒有特殊的療效。
清朝祁坤于1665年撰寫的《外科大成》,也記載了用砒霜和水銀加工水銀膏治療梅毒的事情。
道光初年的一天下午,江蘇淮安名醫吳鞠通正和好友對弈,忽有人來報,有一垂危病人抬在門外,請先生看病。
吳鞠通仔細觀察病人,只見他面色蒼黃,氣息奄奄,腹脹大如鼓,腹筋暴起。他對來人說,這是蠱鼓病,腹中要么有蟲,要么有血。病家說,病人生此病已經有好幾年了,經常說肚子痛,現在痛得更厲害了,曾經用過楝草根皮打過蟲,也吃過烏梅丸,有過一定效果,但未根除,還是經常發病。前天,其老家一位郎中也說這是蠱鼓病,讓病人吃了三分白信(白砒霜),腹痛好一些了,可現在更厲害了,所以來吳先生這里求救。
吳鞠通說:“此病蟲蠱不錯,用信石也不錯,只是謹慎太過。用量太小,藥不壓敵,我今用信石一錢打粉,回去后用涼水沖服,可將蟲斃,隨后由大便排出,此病可愈。”病家站在一旁,說:“吳先生,砒霜可是毒藥啊,用量是我們在家用的三倍還多,不會出什么事吧?”吳鞠通說:“病我已看了,方得由我來開,醫生者,生命所托,我豈能拿生命開玩笑。方已開出,我當負責,你照用是了,如有情況立即找我。”
病家取藥之后,便將病人抬回,到家服藥后,果如吳鞠通所言,瀉下不少長蟲,最長者二尺有余,瀉后腹脹變松,腹痛也止,腹也變小如初,知饑索食。全家為之高興,消息傳遍鄉里,都說:“吳鞠通真神醫也!”
風行魏晉上流社會的五石散:
砒霜在古代,也被人用來美容或制春藥。如含砒霜的五石散有壯陽、強體力、治陽痿等功效,也能使人皮膚白里透紅。但對其用量與用法卻要求極嚴格。
服五石散是魏晉上流社會的流行風尚,尤其到西晉以后,服散之風極盛。晉哀帝司馬丕、王羲之、張孝秀、房伯玉、皇甫謐等當時名流,都嗜服五石散。服用后伴隨藥力發作,人體會產生巨大的內熱,于是,穿厚衣服的人漸漸少了,穿寬大衣服甚至裸體的人多了起來。
五石散究竟是一種什么神秘藥物,竟使魏晉至唐中葉的名士們趨之若鶩,從魏晉至唐,歷經整整600余年而未有間斷?五石散,也稱“寒食散”。稱其“五石散”是就其五味主藥:白石英、紫石英、石鐘乳、赤石脂、石硫黃而言。稱其“寒食散”是就其服用方式而言。據皇甫謐的《寒食散論》,服用五石散需要一整套程序:服藥后,首先需要將藥的毒性和熱力散發掉,即所謂散發。如果散發得當,體內疾病會隨毒熱一起發出;如果散發不當,則五毒攻心,后果不堪設想。而散發的重要一點是,必須在服藥后多吃冷飯,故稱“寒食散”。除了吃冷食之外,還要注意多外出步行運動,稱為“散動”或“行散”。還要注意多喝熱酒、好酒,每天飲數次,使身體醺醺有酒勢,即處于微醉狀態。如果飲冷酒或劣質酒就可能會送命,西晉的裴秀就是因服藥后飲用冷酒而喪命。另外,服藥后還要用冷水浴(即便在嚴冬)來將藥的毒性和熱力散發掉。
當然,五石散畢竟是慢性毒藥,服此藥而死者,有裴秀、晉哀帝司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等,學者皇甫謐則因服散而成殘疾。
總之,砒霜能解毒治病這種現象叫拮抗作用,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以毒攻毒”、“一物降一物”。藥之太過就變成了毒,控制毒力反過來又變成藥,千百年來莫不如此。
砒霜簡介:
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業價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學開始物料。它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無臭無味,外觀為白色霜狀粉末,故稱砒霜。這是經某幾種指定的礦物處理過程所產生的高毒性副產品,例如采金礦、高溫蒸餾砷黃鐵礦(毒砂)并冷凝其白煙等。
國標編號:61007
CAS號:1327-53-3
MDL號:MFCD00003433
EINECS號:215-481-4
RTECS號:CG3325000
PubChem號:24852110[2]
InChI:InChI=1/2As.3O/q2*+3;3*-2
又稱:信石
物化性質
性狀:有非晶系、等軸晶系、單斜晶系的結晶或無色粉末三種狀態。它們既容易被還原也容易被氧化。
熔點:砷華275℃白砷石313℃
沸點:457.2℃
蒸汽壓:13.33kPa(332.5℃)
溶解性:微溶于水(25°時,1g物質能在大于或等于100ml且小于1000ml的水中溶解),溶于酸、堿
密度:相對密度(水=1)3.86
危險標記:13(無機劇毒品)
性質:無臭。白色粉末或結晶。有三種晶形:單斜晶體相對密度4.15,193℃升華;立方晶體相對密度3.865;無定形體相對密度3.738,熔點312.3℃。微溶于水生成亞砷酸。單斜晶體和立方晶體溶于乙醇、酸類和堿類;無定形體溶于酸類和堿類,但不溶于乙醇。工業品因所含雜質不同,略呈紅色、灰色或黃色。
主要用途用于提煉元素砷。是冶煉砷合金和制造半導體的原料。玻璃工業用作澄清劑和脫色劑,以增強玻璃制品透光性。皮革工業用以制亞砷酸鈉作皮革保藏劑。農業上用作防治病蟲害的殺蟲劑,消毒劑和除銹劑,也用作其他含砷殺蟲農藥的原料。也用于涂料和顏料工業。可作化學試劑。還用于氣體脫硫、木材防腐、鍋爐防垢以及玻璃和搪瓷等方面。
非晶系(信石玻璃:Vitreous arsenic)無色無定形的玻璃狀物質。不穩定,能緩慢地變成等軸晶系。
砷華(Arsenolite)白色等軸八面體的小結晶(粉末)。即使在常溫下也是最穩定的。在135℃升華,221℃轉變成單斜晶系。
白砷石(Claudetite)為無色屬單斜晶系的針狀結晶,在221℃以上溫度時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