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幽默故事
“文人墨客”的意思是泛指文人、文士、有文化的人。古人多用來形容讀書人、有文采的人。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斯糯娜擞哪适?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qū)Υ蠹矣兴鶐椭?/p>
古代文人幽默故事(精選篇1)
一、《個個草包》
權(quán)臣和珅新修了一所府第,請紀(jì)曉嵐題一匾額,紀(jì)曉嵐提筆給他題了“竹苞”二字,說是“竹苞松茂”之意。和珅高興地把它懸在正廳,乾隆皇帝見了,對和珅說:“卿被紀(jì)曉嵐捉弄了!把‘竹苞’二字拆開來,不就變成‘個個草包’四個字嗎?”和珅哭笑不得。
二、《狗吃書畫》
明末清初,浙江蘭溪壁峰有個聰明人,叫畢矮,常與財主作對。
一天大富翁周道勝正在茶店說畢矮的壞話,恰巧畢矮路過,就走進去,說:“今天我遇到一件怪事。”
周道勝忙問:“畢老兄,什么怪事呀?”
畢矮說:“我鄰居的一只狗,近來專門偷吃書畫。今天,鄰居把家里收藏的書畫都拿出來翻曬,不料全被這狗吃了,主人殺死這狗,剖開它肚子一看,你猜里面是些什么?哈,一肚子的壞畫(話)。”
茶客明白畢矮在嘲笑周道勝,哈哈大笑起來。
三、《心田不正》
從前,有個大財主叫胡心田,心術(shù)很壞,專門刻薄窮人。一天遇到文三說:“文三,都說你會講古,今天講個看看。”
文三說:“好。從前有個姓十的和姓喻的結(jié)親家。姓十的嫌自己的筆劃太少,再說《百家姓》上也沒有此姓。就對姓喻的說:‘你的嘴巴吊在旁邊,是多余的,把那個口字讓給我姓古,在《百家姓》上也可歸宗。’姓喻的想,把我旁邊的口字送給他,我還是姓俞,就答應(yīng)了。可是,這人還不知足,又說:‘親家,我這古字筆劃還是太少,你把那個月字也給我,讓我姓胡吧!’姓‘俞’的一聽,火了:‘想把我的下面都摳空嗎?你這人真是心田不正!’”胡心田自討了一場沒趣。
四、《知縣的館幅鏡》
一天,知縣老爺想試試沈拱山的學(xué)問,于是就請沈拱山喝酒。酒過三巡,知縣指著沈拱山自己心口上的館幅鏡問沈拱山是什么。
沈拱山笑笑說:“是個大枕頭頂兒唄。”
知縣送走沈拱山以后,告訴小老婆:“人家說沈拱山有學(xué)問,其實沈拱山連館幅鏡都不認(rèn)得,還說是枕頭頂兒!”小老婆想了想,反問道:“老爺,你知道枕頭里裝的什么?”
“稻草唄!”
小老婆說:“就是嘛!沈拱山把你比成個繡花枕頭,一肚子草,是個大草包啊!”
古代文人幽默故事(精選篇2)
回首古代的騙術(shù),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有的叫人目瞪口呆,有的叫人啼笑皆非。
貓咪
南宋年間,都城臨安有一對做小買賣的孫三夫妻。倆人都是愛貓人士,養(yǎng)了只貓。愛貓到什么程度呢?在買賣最忙、人最多、手忙腳亂的時候,孫三會突然說:“哎呀,到了該喂貓的時間了。”說完也不管人多,立刻放下生意,回家喂貓去了。什么貓這么重要哇?孫三跟人解釋:“我這貓,臨安再沒有了,金貴。”至于怎么個金貴法,他也不說,惹得人人好奇,都說孫三有只特別的貓,重要到生意都不做了。
一天,孫三在家門口兒和鄰居聊天,突然貓從屋子里躥出來了。大家一瞧,那貓全身火紅的毛——別說臨安沒有,全國都沒有第二只了。孫三的老婆追出來,把貓抱住,可還沒等她回屋,孫三發(fā)了脾氣,說她沒看好貓,把老婆打了一頓。這回人們印象深刻了,一傳十,十傳百,就傳到了大內(nèi)宮中。皇宮里就來人找孫三,商量把貓買走,孫三不肯賣,最后連哄帶嚇唬加出重金,這貓還是賣了。進了皇宮沒幾天,這貓就掉色了。原來紅色是染的,宮里立馬派人去抓孫三,卻發(fā)現(xiàn)人家早跑了。
孝子
南宋景定年間,有個沿街乞討的老太太,被天上掉下來的好事砸中了。她正在街邊要飯呢,突然倆小伙子咣當(dāng)跪在她面前,低頭就拜,嘴里還連聲喊媽。老太太就蒙了,哪來的倆兒子呀?
倆小伙解釋,哥兒倆自幼和母親走散,這幾年連年拜佛,終于得到了母親的線索。不管怎么說,我們認(rèn)定你是媽了,你就是親媽。不由分說,把老太太帶到客棧里,租了上好的房子,買了上好的衣服,好吃好喝,噓寒問曖,還買了個丫鬟供老太太使喚。老太太也暈了,不管自己生沒生過這倆兒子,有人供養(yǎng)總是好的。
兄弟倆出手大方,在老太太身上花錢不手軟,街坊鄰里都夸他們是大孝子。老太太隔壁住著一位大款,姓皮,也和哥兒倆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哥兒倆找到皮大款,說自己要出外做生意,托皮大款幫著照顧下老娘,另外手頭周轉(zhuǎn)也不夠,問能不能借點錢。皮大款本來不想借,可一想他們的娘在自己這兒,有啥可怕的?借吧,300貫。半年之后,哥兒倆還真回來了,連本帶利還了錢,皮大款樂開了花,這還有什么不信任的`呢!
沒多久,哥兒倆又要出門了,這回生意做得格外大。周邊的鄰居們踴躍提供本錢,皮大款還幫著做宣傳,他們集資了整整20__貫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找不到哥兒倆,人們把老太太告了官,問題是,老太太也不知道自己這倆兒子的來歷,丫鬟就更別提了。打開他們的箱子,大家全明白了,那些箱子里,全是大石頭。
廚娘
在宋朝,廚娘是女孩子們最好的職業(yè)之一。有錢人家愿意出大價錢雇廚娘,就像現(xiàn)在家里有個英式管家一樣體面。于是,有些男人也想混成廚娘了。訓(xùn)練要從小就開始——學(xué)女人做派、學(xué)女人說話,扎耳朵眼兒、裹小腳、學(xué)化妝、學(xué)女工。等偽娘長成,就去找中介,冒充成廚娘介紹到富貴人家。寶慶年間,有個王千一就是這么混進了別人的后宅,他能偽裝到什么程度呢?人家的女眷都分辨不出來“她”是男的。
王千一可沒滿足于掙錢,“她”還利用和富人家眷共寢的機會,把人家女眷給奸淫了。第一次事發(fā),后果還不算嚴(yán)重,只是遣還給父母。后來他又到另一家找工作。倒霉的是,那家主人是個色鬼,見王千一“頗有姿色”,欲行不軌。偽娘當(dāng)然誓死不從,結(jié)果被發(fā)現(xiàn)是個男的,告到官衙。結(jié)局很慘,斬首棄市,父母和中介全被發(fā)配。
古代文人幽默故事(精選篇3)
一天深夜,一個小偷潛進了清代名人鄭板橋家的院子,鄭板橋為官清廉,沒什么錢,也不怕偷。只是擔(dān)心小偷碰翻了他的蘭花,也擔(dān)心小偷被小黃狗咬傷了。于是在黑暗中“獻”詩一首:
細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進我門。
小偷一聽,嚇了一跳,這是被發(fā)現(xiàn)了呀。正想找地方藏起來,又聽到鄭板橋吟道:
腹內(nèi)詩書存萬卷,床頭金銀無半文。
小偷一聽,明白了,這是告訴我沒錢呢!趕緊轉(zhuǎn)身要走,鄭板橋接著吟道:
出門休驚黃花犬,越墻莫損蘭花盆。
小偷聽了,小心翼翼地爬墻出去,隨后又聽到了那個親切的聲音: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夜色趕豪門。
鄭板橋在詩中表達了對“梁上君子”的同情心和對豪門的憎恨。
只有破書三五冊,也堪將去教兒曹
蘇州有個老儒生叫沈文卿,家里很清寒。一天,他讀書到半夜,忽然瞥見小偷進屋來偷東西,也沒偷到什么。沈文卿就招呼道:“承蒙光臨,送你一首詩怎么樣?”于是即興拈來朗聲道:
風(fēng)寒月黑夜迢迢,辜負(fù)勞心此一遭。
只有破書三五冊,也堪將去教兒曹。
小偷聽了,苦笑著離去。
古代文人幽默故事(精選篇4)
作為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影響人物之一的曾國藩,小時候的天賦卻并不高。
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靜之時,少年曾國藩在家讀書,一篇文章背了好久,還沒有背下來。他只好一直誦讀此文。
這個時候,一個小偷來了,藏在在屋檐下,心想著等人睡覺之后再進去偷。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曾國藩去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背那篇文章。
小偷大怒,跳出來大聲說:“你這種水平,讀什么書?”小偷將那文章很流暢地背誦了一遍,然后輕蔑地看了曾國藩一眼,揚長而去。
這件事對曾國藩觸動很深,從此知恥而后勇,終于成為史上罕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奇才。
古代文人幽默故事(精選篇5)
相不著
有個相面的,扯住一個人,硬要纏著給人相面。被扯住的人說:“你相不準(zhǔn)我,你倒相準(zhǔn)你了。”相面的笑著問道:“你相準(zhǔn)我怎樣?”被扯住的人答道:“我相準(zhǔn)了你今天肯定相不著我!”
——清·游戲主人《笑林廣記》
皇帝不作揖
有個人從京城回來,逢人便自夸曾見過皇帝。別人問:“皇帝的家什么樣?”他回答說:“門前有四柱牌坊,寫著‘皇帝世家’的金字。大門里有匾,題‘天子第’三個金字。兩邊對聯(lián)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別人又問:“皇帝穿戴如何?”他答道:“頭戴的烏紗帽很大,身穿的海青官袍是金子做的。”問的人說:“你明明在說謊,穿了金子打的海青袍,怎樣下拜作揖?”自夸的人答道:“呸!你真是個冒失鬼!你想他做了皇帝,還肯給誰作揖?”
——清·游戲主人《笑林廣記》
風(fēng)流不成
有個嫖客,把錢花完了,鴇母擺酒為他餞行。忽然下起了雨,嫖客嘆道:“雨落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鴇母聽了,念他在這里花了不少錢,便勉強留他又住了一晚。第二天下了雪,又留了一晚。到了第三天,刮起了風(fēng)。嫖客還想再留住,便又嘆息。鴇母說:
“官人如今沒了錢,風(fēng)留(流)不成了!”
——清·游戲主人《笑林廣記》
說出來
一個人被討債者逼迫得緊,一時性急,說道:“你真的要逼我說出來么?”討債人以為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什么隱私,便不再逼他,默然離去。這樣一連好幾次,最后討債者也不耐煩了,把心一橫,說道:“要說就由你說出來,我豁出去了,不怕你!”欠債人又逼了一句:“真的要我說出來?”討債人說:
“真要你說!”欠債人便說道:
“不還了。”
——清·游戲主人《笑林廣記》
學(xué)官話
有兄弟二人出外經(jīng)商,學(xué)了幾句官話。他們回家時,走到半路,哥哥到河對岸去大便,讓弟弟先回家見父親。父親問道:“你哥哥呢?”弟弟回答說:“殺死(撒屎)。”父親聽了大吃一驚,忙問:“在哪里殺死的?”弟弟答道:“河南。”父親正在悲慟之間,哥哥回到了家,父親見了,便罵小兒子怎能這樣胡說。小兒子說:“我不過說的是官話罷了。”父親怒道:
“這樣的官話,只能嚇唬你親爹!”
——清·游戲主人《笑林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