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的高考作文素材
如果每次到寫作文的時候就哀聲一片,那么平時一定要經常積累一些作文素材!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名人軼事的高考作文素材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軼事的高考作文素材(篇1)
1、達芬奇畫蛋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意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于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2、孫康映雪夜讀
晉人孫康,家貧而酷愛讀書。夜晚,雖有時間卻買不起燈油,只好默默地回憶,消化白天學過知識。有年冬天,他半夜醒來,感到屋內并非漆黑無光,還能隱約約看到一些東西,原來是皚皚白雪反映所致,這給了他啟發:何不借雪光來看書呢?于是雪夜,特別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孫康苦讀的好時光。由于勤奮好學,他終于成為一個有名的學者,并當上了御史大夫。
3、頭懸梁錐刺骨
戰國時蘇秦,與魏人張儀同師鬼谷先生。他夜間讀書,苦心鉆研,困倦欲睡時,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腳步上。
漢代孫敬好學,讀書時,用繩子把頭發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來督促自己努力攻讀。
4、被認為是傻子的科學家
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童年時并不顯得聰明,3歲時才學會說話,父母因而認為他是一個傻子。上學后,有位老師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將是一事無成”,甚至勒令他退學。16歲時,他報考蘇黎世大學,又因成績差而名落孫山。但他并不恢心。通過勤奮學習,成了杰出的物理學奠基人。曾有青年問他是怎樣成功的,他寫下了這樣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
5、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為了揭開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他每天堅持到大英博物館讀書,查閱資料,長時間的大量讀書,致使他常做的地方水泥面上磨下了兩行溝壕。
6、恩格斯只上過中學,但由于長期勤奮學習,他在19歲的時候,就能用幾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能閱讀幾種文字。這對于他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7、郭沫若從1929年開始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當時他覺得僅僅依靠已有的文獻資料遠遠不夠,于是開始下功夫研究古文字學,在比較短的時間里他閱讀和研究了甲骨文、青銅器銘文,掌握了古文字后,他還覺得不滿足,又研究了考古學。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寫出了巨著《中國史稿》。
8、江郎有才盡之時,牛頓在他奠定了力學基石后,科學生涯也走到了終極。
9、一只蜜蜂釀造一公斤蜂蜜,需要來回飛30萬公里,吸吮1200萬朵花的汁液。
10、南北朝時期的大詩人江淹,少年家境貧寒,迫于生活壓力,不得不刻苦攻讀。由于他才智過人,很受當時人贊賞。到了晚年,他進了仕途,作了高官,功成名就,生活富貴,再也不為生計而奔波。生活上沒有了壓力之后,文思也隨之枯竭,再也沒有明篇傳世了。這就是“江郎才盡”的出處。江淹的悲劇同那棵樹苗的夭折是何等相似啊!
11、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12、公元前99年,司馬遷正潛心寫作《史紀》時,因李陵事件,遭到慘無人道的“腐刑”。這對他來說不能不說是一次極大的摧殘和恥辱。在逆境中他想到了死。但更多的是想到不能輕生,因為他的宏愿還未實現,偉業還未完成。他從先圣先賢在逆境中奮起而有所作為的事跡中得到啟發,在獄中,他含垢忍辱,磨礪心志;出獄后,勤奮耕耘,發憤寫作,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終于寫出了《史紀》。
13、上海同濟大學校長、力學、橋梁專家李國豪教授,住在“隔離室”時,沒有紙張,沒有料,報紙的邊角、中縫,就是他演算的“廣闊”天地。放他回家后,實驗室是不敢去的。于是,妻子的發夾,孩子的乒乓網架,縫紉機的梭心就成了他的實驗工具。他終于寫成了10多萬字的專著橋梁扭轉理論――《橋梁的扭轉,穩定的振動》,填補了世界橋梁理論的空白。
14、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綸。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于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綸并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他憑著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并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他以優等成績畢業于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后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贊揚和嘉獎。
15、貝多芬是德國著名作曲家,28歲那年得了耳病,到57歲逝世,中間20多年的歲月,卻是在與可怕的聾疾苦戰。面對著命運的挑戰,他呼喊著:“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確,貝多芬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從不放棄任何作曲的機會,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產生在這個時期,直到完全聾了,他還不愿停下他手中的筆,繼續作曲。他以頑強的精神終于在逝世前幾年寫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戰斗力的作品《第九交響曲》。
16、 “鐳的母親”居里夫人,再提煉純鐳的過程中,不知經歷了多少挫折。一次次實驗,一次次失敗。有一次實驗,連租的試驗室也爆炸了。然而,居里夫人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更加奮力拼搏。除了少量時間睡眠外,他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她的事業上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公斤一公斤地冶煉礦渣,一只煉完了好幾十噸,終于在1902年1月的一個深夜,世界上第一粒純鐳在居里夫人的玻璃器皿中結晶了。
17、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對母親說:“志在四方,男兒事也,探索于名山大川。”他風餐露宿二十多年,寫成了《徐霞客游記》這部地理巨著。
18、富蘭克林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雷電試驗,戴維不顧自己的安危,發明礦井安全燈。
19、全國知名的深圳女企業家鄒洪,在特區靠開拓精神經營三大酒店,四大商場,五個公司,蜚聲海內外。
20、葛朗臺剝奪了女兒歐葉妮的遺產繼承權。彌留之際,說給女兒的遺言是:“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帳!”
名人軼事的高考作文素材(篇2)
與巴菲特吃一頓飯要多少錢?中國人趙丹陽愿意出211萬美元,并于 206月24日“正式吃成”。巴菲特某頓午餐也拍賣出去了,有人愿意出168萬美元。
不過,當初巴菲特大學畢業的時候,和你我一樣,可落魄了:巴菲特愿意為心儀的公司無薪工作,老板還是拒絕了他,只好到父親的公司報到,卻也表現平平。
話說19歲的高中畢業生巴菲特立志要到哈佛商學院深造,出乎意料,面試官拒絕了信心十足的巴菲特。太丟人了,他當時第一個想法是“我怎么跟父親交代呢?”。
優秀的高中畢業生深受打擊,作為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巴菲特求職第一份工作時,也受到重重一擊。
證券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大學執教22年,首次給出A+的成績就被這位得意門生摘得。為了畢業后能繼續追隨自己的偶像,巴菲特提出了一個似乎無法拒絕的要求:不要薪水為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結果,格雷厄姆竟然拒絕了這一請求。原因是:當年猶太人被華爾街拒之門外,格雷厄姆更想把一些機會留給猶太人。
這是巴菲特自己的回憶:他人很好,只是說,“看,沃倫。在華爾街,大型投資銀行不雇用猶太人。我們這里只有能力聘用為數不多的員工。因此,我們只用猶太人。”辦公室里的兩位女性雇員的確是猶太人,公司所有人都是猶太人。這有點像是格雷厄姆版本的“反優先雇傭行動”。事實上,50年代真的存在對猶太人極大的歧視,對此,我很理解。
將老師奉為神明的巴菲特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格雷厄姆不認為與他存在個人交情。一朋友說,這對巴菲特打擊很大,對他而言是“一種耐受力的考驗。”
還好,巴菲特有一個不算混得太糟的老爸,他來到父親開辦的巴菲特-福爾克證券經紀公司工作。
別以為巴菲特從此一飛沖天。巴菲特嘴巴很笨,要做股票推銷員可是件苦差事。他只能怯生生地向自己最熟悉的人開口,他開始打電話給自己認識的最安全的人——姑媽和大學朋友們推銷他喜歡的股票。要命的是,他還讓自己的親戚朋友虧了錢。
那些大客戶們并不把他當回事。都是先從巴菲特那里得到股票推薦,再拿著這樣的信息向更資深人士驗證,并在其他經紀人那購買股票。
巴菲特開始憎恨像“開藥方”一樣的工作,他要尋找方法讓自己對這個工作少點依靠。他一直都喜歡做生意,于是和一朋友合伙買下一個加油站。
在這段職場不適應期,他還彌補了自己不善言辭的缺陷。
《巴菲特傳》作者認為,巴菲特在父親的公司取得的最大進展并不在投資上,而是去聽了戴爾·卡內基的公眾演講課。上完卡內基的演講課以后,巴菲特來到在奧馬哈大學,講授“投資學原理”的課程。一學一用,巴菲特的“演講技巧”進步神速。
了解巴菲特初期職場歷程,我們能感悟到:1、年輕人都要經受得住職場不適應期,哪怕是優等生,因為誰都不知道現實會怎樣,我們卻要應對現實;2、多方位前進,巴菲特學習演講、學做生意以應對不適應期,年輕人切記不要坐以待斃。3、一定要對某種什物鍥而不舍。
追隨格雷厄姆最能表現巴菲特的鍥而不舍精神。起初是對格雷厄姆公司的追隨,其后,是體現在對格雷厄姆投資精神的追隨。要知道,巴菲特自己一直暗中做投資,他的投資回報遠比公司高出許多。自從1950年離開大學到開創自己的公司的1956年,巴菲特的個人資產已由9800美元猛增到14萬美元。
畢業的3-4年間,巴菲特一直與本杰明·格雷厄姆保持通信往來,還定期從奧馬哈到紐約走訪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巴菲特傳》中記述到:“像他一樣執著于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學生并不多見”。
巴菲特最終被聘用了,他激動萬分,當即飛往紐約,來到新的工作崗位上,比正式報道日期提前了一個月。
這算得上他真正的職業起步,他學到了尋找“煙蒂”公司的投資哲學。
兩年后,巴菲特已經感覺導師的池子太小了,基金規模只有500萬美元的公司已經無法給他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了。
到1956年春天,巴菲不再為父親或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打工掙錢了,而是為他自己的合伙公司——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傾盡全力。
一個細節能證明巴菲特已學有所成:當時,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一位投資者向格雷厄姆提了一個人們常常關心的問題:“誰將繼承你的衣缽?”,格雷厄姆提到了沃倫·巴菲特。
這位叫霍默·道奇的投資者,到西部度假時途經奧馬哈,他和巴菲特簡短地談了幾句,就向巴菲特的公司注資12萬美元。
從此,巴菲特第一份工作歷程結束,事業真正起步。
名人軼事的高考作文素材(篇3)
月下抄譜
十八世紀德國音樂大師巴赫,從小父母雙亡,跟著大哥過日子。他酷愛音樂,常常一個人躲在低矮狹小的閣樓里,借著昏暗的燈光抄寫著名音樂家的樂譜。
然而,嚴厲執拗的大哥并不理解弟弟美好的心愿,動輒訓斥巴赫“鬼迷心竅”。為了防止巴赫晚上抄譜,他還收走了閣樓里的油燈和蠟燭。
這是多么難以忍受的懲罰啊!巴赫陷入了深深的苦悶中。一天晚上,他百無聊賴地坐在閣樓的窗前,哼著一支憂傷的樂曲。忽然,他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驚喜地喊了起來:“這皎潔的月光,難道不比燈光強得多嗎!”
于是,他急忙從枕頭下摸出樂譜集,借著月光,聚精會神地抄寫起來。
正當巴赫沉浸在這優美的旋律中的時候,大哥上樓來了。他發現弟弟不聽自己勸告,又在偷偷抄譜,怒不可遏,不由分說便是一記耳光,接著,又把巴赫辛辛苦苦抄寫的樂譜撕了個粉碎。
大哥氣呼呼地警告了巴赫一頓,下樓去了。但是,他這番不通情理的粗暴干涉并沒有動搖巴赫學習音樂的決心和毅力。巴赫含著委屈的眼淚,又繼續借著月光抄起樂譜來了。
名人軼事的高考作文素材(篇4)
梁武帝的雅量
梁武帝蕭衍是中國第一個信佛的皇帝,并且是一個多才多藝、學識廣博的學者。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可以說是堪稱翹楚。
前期的梁武帝是很有作為。然而,梁武帝成為一個信佛的皇帝后,尤其在后期,因篤信佛教,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作為一個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在自己篤信佛教,而整個國家也跟著自己信仰佛教之時,遭到了另一個學者,著名的哲學家,無神論者范縝的極力反對。為此,范縝寫出《神滅論》,嚴厲批判信佛而給國家與百姓帶來的災難。梁武帝雖然氣急敗壞,但并沒有用手中的權力,阻止范縝發表自己的言論。
為了不讓范縝的《神滅論》在更大的范圍流傳,當時最高的僧官大僧正法云上書給梁武帝提醒梁武帝蕭衍用皇帝的威嚴壓服范縝。蕭衍欲崇尚佛教,當然也必須搬開《神滅論》這塊絆腳石。但為了表示他的寬宏大量,他首先解除了對范縝的流放,將他召回京師建康,并授予中書郎和國子博士的官銜。緊接著,梁武帝又布置了對范縝的圍攻。為了確保一舉成功,他頒布了《敕答臣下神滅論》的詔書,為這次圍攻的總動員令。為了表明自己并非以勢壓人,梁武帝把這次圍攻定為學術討論,他說:“欲談無佛,應設賓主,標其宗旨,辨其長短,來就佛理以屈佛理,則有佛之義既躓,神滅之論自行。”所謂“設賓主”是當時流行的一種問答論文體;所謂“就佛理以屈佛理”,言外之意是讓范縝放棄真理。
范縝對此毫不示弱,他堅持真理,絕不妥協,勇敢地接受了梁武帝蕭衍以及眾僧名士的挑戰,并將《神滅論》改寫成有賓有主、一問一答的文體,共設31個問答。蕭衍見范縝不肯就范,于是唆使光祿寺大僧正法云寫了《與王公朝貴書》,發動朝野僧俗,一齊上陣,輪番向范縝展開進攻。先后參加圍攻的有64人,共拼湊了75篇文章。可是,他們多是無真才實學的御用文人,才華、文筆、思辨能力與范縝相去甚遠,只能以謾罵代替爭論。
在這場論戰中,范縝終于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并被加載史冊。梁武帝對他無可奈何,只好既不貶黜,也不升擢范縝,讓他位居國子博士,直至死《神滅論》也未予以取締。
而梁武帝與范縝之間還發生過這樣的故事。
范縝剛任尚書左丞,一天,梁武帝設宴招待群臣。梁武帝志得意滿,對群臣說:“朕終日聽政,孜孜不倦,希望能知道自己的得失。你們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望暢所欲言。”范縝為人耿直,站起來說:“司徒謝朏徒有虛名,不涉政務,但陛下卻如此重用。前尚書令王亮擅長治國,陛下卻廢為庶人。對此愚臣百思而不得其解。”梁武帝聽了這番話,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厲聲說:“你還可以更改你所說的話。”范縝固執己見,并無懼色,梁武帝惱羞成怒,宴會不歡而散,而范縝卻沒因此受到打擊與責難。
一千多年過去了,從古到今,因一言不慎,因一個眼神或動作,冒犯了君王的“龍顏”,而被下大獄,而被砍掉腦袋的人層出不窮。梁武帝對反對自己的人雖然也怒不可遏,但他卻能用巨大的克制力,使自己不用皇權來濫殺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尤其是反對自己的人。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君王少之又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梁武帝的雅量是值得稱贊的。
名人軼事的高考作文素材(篇5)
1.蘇東坡
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個方面。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么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后,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2.孫敬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梁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后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3.車胤
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干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于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于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里,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4馬克思
經常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他自認為重要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筆記。馬克思的一生雖然顛沛流離,經濟經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依然克服各種困難,堅持讀書和科研。
5.諸葛亮
讀書方法是“觀其大略”.這個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識的全面性和開拓性。
6.華羅庚
數學家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他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后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后再打開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7.魯迅
非常講究讀書方法。他提倡博采眾家,說:“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么,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有拓寬思路,增長知識等好處。對于較難懂的必讀書,他的看法是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鉆透為止。他還提倡在“泛覽”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愛的書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張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與實踐相結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對看不懂的地方,他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到那個地方,那無論看到多久都不會懂。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于是連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魯迅十分重視運用“剪報”積累材料。曾說:“無論什么事,如果陸續收集資料,積之十年,總可成一學者。”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8.愛因斯坦
他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并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此外,和現代的孩子們相比,他特別重視哲學的閱讀,13歲時就開始自學康德的哲學了。他還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愛因斯坦在讀書學習時不搞不必要的死記硬背,經常愛和同學在一起討論,使他感受到互補的樂趣。
9.況衡
況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里貧窮,白天給人做雇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里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墻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