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青年時期軼事
軼事,意思是不見于正式記載的事跡;關于名人青年時期的軼事你知道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名人青年時期軼事(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青年時期軼事精選篇1
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的塞尚,他一生中的大半輩子是在屈辱和唾罵中度過來的。但他一次也沒妥協過,而且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在藝術史上也是不多見的例子。
保爾·塞尚于1839年出生于離馬賽不遠的埃克斯,父親是制帽廠主,后來成了銀行家。塞尚小時候就喜歡繪畫,有一次,他的繪畫在學校得了二等獎。父親非但不歡喜,還憂心忡忡地對塞尚說:“青年人,考慮考慮將來吧!”
他甚至嚷著說:“有天才的人往往死路一條,有錢的人才活得下去!”
他要兒子當一個能賺到錢的律師,起碼也要做個商人。他把塞尚送進法律學校,但是塞尚不愿當律師,他又迫使兒子到銀行里站柜臺,算賬、付錢,這一切努力都是白費心機。塞尚24歲時終于下決心去投考美術學院,誰知沒有考中,學院主考人認為他沒有培養前途。可是這并沒有使他灰心,他住在巴黎繼續研究美術,勤奮地工作著,有時甚至幾天不洗臉。但是,他得到的回報仍然是失敗。他27歲那年,送一幅畫給巴黎沙龍,連個答復也沒有。甚至連他是最親密的朋友左拉,竟將他當作失敗的典型寫進小說,這使他十分憤怒,于是他決計離開巴黎。
1897年,塞尚返回故鄉,過著隱士一樣的生活。整天不是出去寫生,就是坐在畫室里對著靜物觀察、沉思,很少與外界聯系。他耐心而熱烈地追求實在的、持久的、永恒的事物,潛心研究事物的內在生命和內在結構、形與色的結合。他每下一筆都要再三考慮,雙手顫抖著,一直要顫抖到終于下筆為止。但是,他的努力仍然不被社會重視,他的畫一張也賣不掉。甚至他把一幅畫送給一個熟人,自己竟預先膽怯地說:“當然,我不是要你把畫帶回家去。”多么凄然!
突然,塞尚的畫有了銷路,巴黎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們,為了追求新奇,在塞尚的復雜難懂的作品里得到啟示,于是塞尚一下變為“天才”、“先知”。塞尚的畫價值千金,一個古怪的老漢賣了塞尚為表示友好送給他的一幅小畫,靠賣畫所得過上退休生活。塞尚的畫對20世紀西歐藝術產生巨大影響,被舉世公認為藝術大師。1906年10月22日,塞尚逝世。他對藝術事業一生追求的精神,永遠值得人們敬佩。
名人青年時期軼事精選篇2
拿破侖入侵俄國期間,他的部隊在一個無比荒涼土地上的小鎮當中作戰,當時他意外地與他的部隊脫離時,一群俄國哥薩克人盯上他,開始在彎曲的街道上追逐他。拿破侖開始逃命,并潛入僻巷中的一家小毛皮商人家。當拿破侖氣喘吁吁地逃人店內時,他對毛皮商人可憐地大叫:“救救我,救救我!我可以藏在哪里?”
毛皮商說:“快點,藏在角落的.那堆毛皮底下!”
然后他用很多張毛皮蓋住拿破侖。
當他一蓋完,俄國哥薩克人就已沖到門口,大喊:“他在哪里?我們看見他跑進來了!”
不顧毛皮商人的抗議,他們把他的店給拆了,想找到拿破侖。他們將劍刺入毛皮內,但是沒有發現他。不久,他們放棄并離開了。
過一會兒,正當拿破侖的貼身侍衛來到門口時,拿破侖毫發無損地從毛皮下爬出來。毛皮商向拿破侖膽怯地說:“原諒我對一個偉人問這個問題,但是躲在毛皮下,知道下一刻可能是最后一刻,那是什么樣的感覺?”
拿破侖站穩身子,憤怒地向毛皮商人說:“你竟然對拿破侖皇帝問這樣的問題?警衛,將這個不知輕重的人帶出去,蒙住眼睛,處決他。我,本人,將親自發布槍決命令!”
警衛捉住那可憐的毛皮商人,拖到外面面壁而立,蒙住雙眼。毛皮商人看不見任何東西,但是他可以聽到警衛的動作,當他們慢慢排成一列,準備他們的步槍時,他可以聽見自己的衣服在冷風中簌簌作響。他可以感覺到寒風正輕輕搖著他的衣擺、冷卻他的臉頰,他的雙腳正不由自主地顫抖著。然后,他聽見拿破侖清清喉嚨,慢慢地喊著“預備……瞄準……”在那一刻,他知道甚至這一些無關痛癢的感傷都將永遠離他而去,而眼淚流到臉頰時,一股難以形容的感覺自他身上奔瀉而出。
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安靜之后,毛皮商人聽到有腳步聲靠近他,他的眼罩被解了下來。因為突來的陽光使得他睜不開眼,他可以看見拿破侖的眼睛深深地又故意地望著他自己的眼睛,似乎想看穿他靈魂里的每一個角落。然后拿破侖輕柔地說:“現在你知道了。”
拿破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不要在憤怒中回顧,也不要在畏懼中前瞻,但是要看清楚周圍的一切。
名人青年時期軼事精選篇3
諾貝爾文學獎是1901年設立的,至今已有113人獲得了這份榮譽。莫言于20__年成為首個獲得此獎的中國人。
莫言現在已經59歲了,他原名叫管漠業,從小就迷戀讀書,他對書的癡迷程度,用一般詞是形容不了的。他很小就會用新華字典查生字,讀小說,常常為了讀書而忘記放羊。有一次他正在看書,頭碰到了一個馬蜂窩,幾十只馬蜂蜇傷了他的臉,眼睛腫得只能睜開一條縫了,還堅持閱讀。為了找書看,莫言曾經幫人推磨換書來讀,我覺得莫言這種如饑似渴的讀書方式和不怕苦的精神讓人欽佩。
莫言讀書非常有特點,他讀書入情入境,凡是他讀過的書,書中的人名全能記住。像歐陽山的《三家巷》,他讀這本書的時候只有六七歲,但正是他用心地讀,認真地讀,才會小小年紀便為少女區桃殉亡之處而傷感落淚。這種好的讀書習慣也在我讀書的道路上不斷提醒著我。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會“用耳朵去閱讀”,所謂“用耳朵去閱讀”其實是指聽書聽故事。莫言從小就練就了把看了的小說、電影、聽了的故事、趣事,向別人復述的本領,有時候忘記了一些地方,他就編一些進去,讓故事更生動,自己就成為了編故事的人。他讀的書越多,轉述越多,編的也就越來越好,越來越多,達到了一種“讀書破萬卷,開口如有神”的效果。我想這也是為他以后寫文章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吧!我也喜歡像莫言那樣,把看過的書和電影復述給爸媽聽,是不是也可以訓練出“開口如有神”的境界?
莫言從79年開始寫作,投稿,連續四年,都被退稿,可是他毫不氣餒,繼續堅持寫作,終于在1985年成功發表文章,從此,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莫言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坎坷,沒有品嘗過人生的酸甜苦辣,是寫不出那么感人的故事的;如果沒有扎實的文學功底,吃苦耐勞的精神,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寫出那么具有風格的作品。他的人生給了我極大的的啟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在惡劣的環境,只要努力,堅持讀書,把握機遇,總有一片屬于你的藍天!
名人青年時期軼事精選篇4
卡爾文·尼科爾斯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市的一個工人家庭,他的爸爸是一個出租車司機,母親則在百貨商店里做營業員。
卡爾文原本和所有人一樣,擁有頑皮而快樂的童年,然而在他8歲的時候,一次突然的車禍奪去了他的雙腿,醫生告訴他的父母說:“他以后都要在輪椅過日子了!”
出院以后,卡爾文的生活頓時失去了光彩,他甚至有意避開了那些小伙伴,因為他們都蹦蹦跳跳非常開心,而他卻只能坐在輪椅上。上學以后,卡爾文也很少和同學們一起玩,而且有不少同學還 經常欺負他,他在變得越來越郁郁寡歡的同時,也開始慢慢的學會了欣賞藝術,包括美術,音樂,甚至是雕刻。他覺得,只有藝術是對待任何人都公平的!
有一天,學校里組織孩子們去參觀一個雕塑藝術展,卡爾文也興高采烈地搖著輪椅跟了去,正在他沉浸在欣賞藝術的喜悅中時,一位高年級的同學侮辱他說:“你來湊什么熱鬧呢?你完全不可能從事雕刻,這么重的石頭,你能搬得動嗎?”
同學們頓時哈哈地笑了起來,卡爾文沮喪地離開了。當天回到家里以后,卡爾文把自己一個人鎖進了房間,他不斷地哭,責怪命運對自己的不公,他傷心的用筆在作業本上亂劃,紙被割得支離破碎的同時,也呈現出了某種抽象的藝術美感。藝術的卡爾文看著眼前的紙,忍不住想:“這紙被我劃動了一番,竟然有了一種藝術美感,既然我不能從事石雕,為什么不能嘗試紙雕呢?”
無論石雕還是紙雕,都得先從繪畫開始。從此以后,卡爾文再也不覺得孤單了,他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讀書,其余的時間都用來學習繪畫和紙雕。創作紙雕塑,紙的厚度十分重要,太薄了容易彎曲變形,太厚了又不易表現出一些細節。他不斷地摸索著每一種厚度的紙張,以及它們各自不同的作用。終于,經過幾百次的失敗之后,卡爾文終于用紙雕出了一只飛翔的老鷹!
這個作品形態逼真,立體感豐富,卡爾文覺得它就像是載著自己的夢想在高空中翱翔,他開心地把這個作品帶到了學校里,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不敢相信它是用紙片雕出來的,在所有老師和同學都為他獻出掌聲的'時候,一家藝術展覽館也注意到了他,邀請他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展覽館參展!
卡爾文沒有因此而自滿自足,相反,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了紙雕中去,中學畢業后,卡爾文在多倫多成立了一家自己的紙雕工作室,專門從事紙雕創作。每當一幅新的作品誕生,他就用燈光重點強化作品的主要元素和紋路,這樣一來,他的作品更加有了,拍賣出來的價格也越來越高!
隨著將近20年的努力,現在,卡爾文已經成為了意大利最為著名的藝術家之一。意大利最大的卡迪里阿諾藝術展覽館將他的11件作品收藏了進去。那些的紙雕作品有正在飛翔的老鷹,有栩栩如生蜥蜴,有懷抱幼子的母猩猩,它的眼睛柔情似水,還有一只大眼青蛙,它的眼睛呼之欲出……
也難怪,當卡迪里阿諾藝術展覽館的負責人、意大利著名雕刻師的安杰洛·路易吉在見了他的作品之后,也大為驚嘆地說:“這是偉大和不平凡的,卡爾文居然用紙張雕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名人青年時期軼事精選篇5
河北省定州市,不僅保存著文物古跡雪浪石和東坡槐,而且一直在傳唱著地方戲曲“定州秧歌”。這些,都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有關。
蘇東坡,號東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縣,嘉佑年間進士。宋朝熙寧年間,他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后又因“愛性剛偏,黑白太明”,敢直言諫君,於元佑八年,又由禮部尚書貶為定州知州(刺史)。那時,定州北臨契丹,是宋朝的邊防重鎮,蘇東坡上任后,首先整飭軍紀,修建引箭社,以鼓舞士氣。他在定州任職雖然只有八個月,但做了大量利國利民的好事,至今傳為佳話。
蘇東坡在定州勤於察訪民情。一天,他來到定州城北的蘇泉、西坡、大西丈、小西丈村一帶巡訪,看到這些地方地勢低洼,沼澤片片,茂密叢生的雜草掩蓋著肥沃的泥土。於是,他便想到盛產水稻的老家四川眉山,如來個“南稻北移”,定會將定州變為富庶之地。於是,他責成專人,到南方運來稻種,并親自向農民傳授水稻的插秧、栽培和管理技術,使昔日的荒野水灘開出了一塊塊稻禾競秀的水田。
過了些日子,蘇東坡下鄉巡訪又路過這里,聽到插秧的農民在唱:“蛟子咬哇螞鱉鉆,撓洼苦哇插秧難,眼看水荒變成了米糧川。唱不盡的插秧歌,心里喜滋滋的甜。”生動樸實的歌詞和活潑動聽的曲調,吸引了這位既擅長詩畫,又精通音律的大文豪。於是,他將詞曲記錄下來,稍加整理,定名為“插秧歌”。自此,插秧歌在定州北部男女老幼間傳唱不息。后來,蘇東坡又填過幾首“插秧歌”歌詞,以“水上白鶴驚飛處,稻田千里盡秧歌”的詞句,描繪當年秧歌在定州一帶的普及情況。“插秧歌”開始時民間歌舞,后發展為有人物、有情節的河北地方戲曲“定州秧歌”。
蘇東坡在定州除鼓勵農民改良土壤、治理荒灘外,還廣為植樹造林。他非常喜歡北方的大槐樹。這種樹木質堅實,枝葉茂盛,夏季里黃花滿枝清香怡人,并且耐嚴寒抗風雪。蘇東坡曾在定州他的“雪浪齋”院里栽種了兩棵。此樹雖歷經千載,但至今枝繁葉茂,東面那棵的側枝向兩側伸展,猶如鳳凰展翅;西面那棵則挺拔高聳,猶如神龍游天,故定名為“神龍”、“舞鳳”,成為當今定州市一大景觀。現在,“神龍”歷經千載風雨已有“龍鍾之態”、“舞鳳蔥蘢如蓋”。樹下邊還挖有一口“龍井”,正好將架轆轤安在枝椏上。
至于蘇東坡在定州修建的“雪浪齋”,更是有名的一景。它是蘇東坡的故居,具有北方建筑的樸實、幽深;又有江南園林建筑之精巧、典雅,乃北宋群體建筑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