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發展史
編者按:宋朝國史的修撰,在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四三九年)就已開始。當時由著名科學家 何承天草立紀傳,編寫了天文志和律歷志。
《宋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作者沈約,是南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聲律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人。《宋書》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建基至劉準首尾六十年的史實,全書一百卷,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作者根據何承天、徐愛等所著宋史舊本,旁采注紀,撰續成書。《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該書篇幅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很注意為豪門士族立傳。
宋書發展史
書一百卷,包括本紀十卷,志三十卷, 列傳六十卷,梁 沈約撰。有紀、傳、志而無表,成書草率,敘事又多忌諱,但保存史料較多。宋是繼 東晉以后在南方建立的封建王朝。 晉安帝元興二年(公元四○三年),荊州 刺史桓玄代晉稱帝。第二年,當時的北府兵將領劉裕在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和廣陵(今江蘇揚州市)兩地起兵,推翻桓玄,名義上恢復晉朝的統治,實際上掌握了東晉的軍政大權。過了十五年,晉恭帝元熙二年(公元四二○年), 劉裕建立宋朝,定都 建康(今南京市)。 劉裕以后,一共傳了七代,到宋順帝升明三年(公元四七九年),又為蕭齊所滅。
宋朝國史的修撰,在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四三九年)就已開始。當時由著名科學家 何承天草立紀傳,編寫了天文志和律歷志。此后,又有 山謙之、 裴松之、蘇寶生等陸續參預編撰。但他們任史職的時間都很短。大明六年(公元四六二年), 徐爰領著作郎,他參照前人舊稿,編成“國史”,上自東晉義熙元年(公元四○五年) 劉裕實際掌權開始,下訖大明時止。《 隋書·經籍志》著錄徐爰宋書六十五卷,可見他的書曾和沈約宋書并行,現在《 太平御覽》等類書中,還保存了徐爰宋書的殘篇零段。但徐爰不久為宋朝所斥退,宋朝“國史”的修撰也就停了下來。南齊永明五年(公元四八七年)春,又命 沈約修撰宋書。這時 沈約為太子家令,兼著作郎。他依據 何承天、徐爰等人的舊作補充修訂,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 永明六年(公元四八八年)二月完成紀傳七十卷。 沈約在當時的奏文中說"所撰諸志,須成續上",可見宋書的八志三十卷,是后來續成的。在八志中,《宋書·符瑞志》改稱鸞鳥為神鳥,是避齊明帝蕭鸞的諱;《宋書·律歷志》改"順"作"從"字,是避梁武帝父親蕭順之的諱;《宋書·樂志》稱鄒衍為鄒羨,是避梁武帝蕭衍的諱。可見宋書的最后定稿,當在齊 蕭鸞稱帝(公元四九四年)以后,甚至在梁武帝即位(公元五○二年)以后了。
與沈約同時或稍后,南齊時有孫嚴著宋書六十五卷, 王智深著宋紀三十卷,梁代有 裴子野著宋略二十卷, 王琰著宋春秋二十卷,鮑衡卿著宋春秋二十卷。但這些著作都已亡佚,關於劉宋一代的史書,比較完整的,現在就只有沈約的這部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