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的價值是什么
《禮記》,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十三經之一。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禮記的價值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禮記的價值是什么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之一,東漢鄭玄的《六藝論》、晉代陳邵的《周禮論敘》和《隋書·經籍志》都認為是西漢禮學家戴圣編定的。
東漢學者鄭玄給東漢中期定型的收有四十九篇的“記”的選輯本——《禮記》做了出色的注解,這樣一來,使它擺脫了從屬《儀禮》的地位而獨立成書,漸漸得到一般士人的尊信和傳習,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不少有關《禮記》的著作。到了唐朝,國家設科取土,把近二十萬字的《左傳》和十萬字的《禮記》都列為大經,五萬字的《儀禮》和《周禮》、《詩經》等列為中經。因為《禮記》文字比較通暢,難度較小,且被列為大經,所以即使它比《儀禮》的字數多近一倍,還是攻習《禮記》的人多。到了明朝,《禮記》的地位進一步被提高,漢朝的五經里有《儀禮》沒有《禮記》,明朝的五經里有《禮記》沒有《儀禮》。《禮記》由一個附庸蔚為大國了。而《儀禮》這個往昔大國則日趨衰落了。
從西漢到明清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為什么《禮記》越來越受重視,而《儀禮》越來越被漠視呢?因為《儀禮》記的是一大堆禮節單子,枯燥乏味,難讀難懂,又離現實生活較遠,社會的發展使它日益憔悴而喪失了吸引力。而《禮記》呢?它不僅記載了許多生活中實用性較大的細儀末節,而且詳盡地論述了各種典禮的意義和制禮的精神,相當透徹地宣揚了儒家的禮治主義。歷史和現實的經驗使封建統治階級越來越深切地認識到,在強化國家機器的同時,利用以禮治主義為中心的儒家思想,吸引廣大知識階層,規范世人的思想和行動,是維護統治秩序從而獲得“長治久安”的不容忽視的大政方針。這就是《禮記》受到歷代王朝的青睞,以至被推上經典地位的根本原因。幾千年來,對中華民族意識形態影響最大的書是儒家的書。從所起作用的大小來估計,《禮記》僅次于《論語》,比肩于《孟子》,而遠遠超過《荀子》。西漢以后,《禮記》由一部儒學短篇雜編上升為泱泱大國的一部重要經典,這史實本身,就值得注意。
《禮記》與《儀禮》《周禮》合稱“三禮”,對中國文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各個時代的人都從中尋找思想資源。因而,歷代為《禮記》作注釋的書很多,當代學者在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我們這里選錄的原文依據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經注疏》,注釋和譯文則廣泛參閱了各種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準確簡明易懂選錄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標題(原文只有篇名,每篇原文都較長),原則上采用選文的首句作標題,注釋中只說明選自某篇。
唐代抄本
《禮記》由多人撰寫,采自多種古籍遺說,內容極為龐雜,編排也較零亂,后人采用歸類方法進行研究。東漢鄭玄將49篇分為通論、制度、祭祀、喪服、吉事等八類。近代梁啟超則分為五類:一通論禮儀和學術,有《禮運》《經解》《樂記》《學記》《大學》《中庸》《儒行》《坊記》《表記》《緇衣》等篇。二解釋《儀禮》17篇,有《冠義》《昏義》《鄉飲酒義》《射義》《燕義》《聘義》《喪服四制》等篇。三記孔子言行或孔門弟子及時人雜事,有《孔子閑居》《孔子燕居》《檀弓》《曾子問》等。四記古代制度禮節,并加考辨,有《王制》《曲禮》《玉藻》《明堂位》《月令》《禮器》《郊特牲》《祭統》《祭法》《大傳》《喪大記》《喪服大記》《奔喪》《問喪》《文王世子》《內則》《少儀》等篇。五為《曲禮》《少儀》《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梁氏的歸類劃分 對我們有一定參考價值。
先秦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弟子對“經”的解說是“傳”或“記”,《禮記》因此得名,即對“禮”的解釋。到西漢前期《禮記》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傳戴德選編其中八十五篇,稱為《大戴禮記》;戴圣選編其中四十九篇,稱為《小戴禮記》。東漢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專稱《禮記》而且和《周禮》《儀禮》合稱“三禮”,鄭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為經【請注意:《禮記》鄭玄之注僅是原因之一】。書中還有廣泛論說禮意、闡釋制度、宣揚儒家理想的內容。相傳禮為周公旦所定,東周時“禮崩樂壞”,孔子重新進行了整理以教育學生,到漢代禮便成為“六經”之一了【請注意:這講的是《儀禮》而不是禮記】。
宋代的理學家選中《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把他們合稱為“四書”,用來作為儒學的基礎讀物《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 。 《周禮》《儀禮》《禮記》,合稱三禮。《周禮》又稱《周官》講官制和政治制度。《儀禮》記述有關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禮儀制度。《禮記》則是一部秦漢以前儒家有關禮儀制度、哲學思想的論著選集,其中既有禮儀制度的記述,又有關于禮的理論及其倫理道德、學術思想的論述。
禮記的文學價值
《禮記》全書多以散文撰成,一些篇章饒具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劃,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禮記》不僅是一部記述規章制度的書,也是一部關于仁義道德的教科書。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學》、《中庸》、《禮運》(首段)等。《禮運》首段是孔子與子游的對話,又稱為《禮運·大同》篇,大同二字常用作理想境界的代名詞,不少地名亦取用此二字。
禮記的作者簡介
戴德,字延君,西漢經學家后蒼的弟子,今文禮學“大戴學”的開創者。戴圣,字次君,戴德的侄子,西漢經學家后蒼的弟子的侄子,世稱“小戴”,西漢今文禮學“小戴學”的開創者。
看了“禮記的價值是什么”還想看:
1.職業銷售的專業價值是什么
2.價值是什么
3.什么是價值 價值的解釋
4.價值營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