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的人物生平
沐英別名朱英,是明朝開國功臣、著名將領,同時也是太祖朱元璋的養子。沐英自小父母雙亡,童年就在兵荒馬亂、軍營逃難中度過,12歲的他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沐英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沐英的人物生平
童年經歷
沐英于1344年(元朝至正四年),出生在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定遠縣一戶窮苦人家。父親早逝,隨母度日,家境貧寒。
1351年(至正十一年)農歷五月,江淮地區爆發紅巾軍起義,元朝對于紅巾軍的起事隨即展開鎮壓。由于戰事不斷,百姓流離失所。沐英跟隨母親躲避兵亂,可是不久母親就死在逃難的路上。
1352年(至正十二年),八歲的沐英流浪到濠州城,被當時的農民起義軍將領朱元璋發現并收留,朱元璋夫婦當時膝下無子,就認小沐英為義子,沐英改姓朱,在朱元璋夫婦身邊生活。朱元璋夫婦待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不僅教他識字讀書,還教他如何帶兵打仗。
沐英在戰亂、兵營、征途中度過童年。
年少從軍
1356年(至正十六年),朱元璋親自統率水陸大軍,第三次進攻集慶(今江蘇南京),沐英隨軍出征,侍奉朱元璋,不辭辛勞。
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年僅十八歲的沐英開始擔當軍事要任。先是被朱元璋封為帳前都尉,參與鎮守鎮江;后提拔為指揮使,守江西重鎮廣信(今上饒)。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派水軍和陸軍取福建,沐英領兵自西進攻,攻破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分水關,占領崇安,又攻破閔溪十八寨,俘虜陳友定部將馮谷保。朱元璋命他恢復沐姓,并命他移師鎮守建寧,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皆屬福建)。
征戰天下
1370年(洪武三年),沐英被授鎮國,任大都督府僉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軍事中樞,掌天下兵馬,當時府中積務繁積。沐英年紀雖輕,聰明敏悟,在府中七年,處事果斷,解決問題明快,毫無遺漏,馬皇后多次稱贊他的才干,深得朱元璋器重。
1376年(洪武九年),沐英被朱元璋給予全權派往關陜,體察民情,布施皇上恩惠。又命他練兵準備征戰。同年十一月,沐英擔任征西副,跟隨衛國公鄧愈出征吐蕃。1377年(洪武十年)農歷四月,鄧愈、沐英領兵至甘肅、青藏,分三路前進,進攻川藏,一直打到昆侖山。得勝而回,沒有久留。回師途中鄧愈去世,沐英率領軍隊返回,因軍功獲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年祿二千五百石,并被授世襲憑證。
1378年(洪武十一年)農歷八月,沐英為征西,與藍玉等統兵征伐西番。開始的時候在土門峽取得勝利,再進攻到洮州(今甘肅省臨潭縣),俘虜西番十八族頭領阿昌失納。又在東籠山筑城,擒獲酋長三副使癭嗉子等,平定朵甘納兒七站,拓地數千里,俘獲男女二萬、各種牲畜二十余萬。
1380年(洪武十三年),沐英又奉命率兵進擊屯兵和林的一支殘留元朝勢力。沐英由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渡過黃河,翻越賀蘭山,經過流沙,用了七天到達距敵營五十里處。沐英分兵四路前進,一路從后面偷襲敵人,兩路左右夾擊,沐英親率精騎正面沖擊,四面合圍,一舉戰勝,俘虜元朝國公脫火赤、知院愛足及其全部。
1381年(洪武十四年),沐英領兵出古北口,隨大徐達北征。沐英獨當一面,攻取公主山長寨,攻克全寧四部,然后渡過臚朐河,俘虜知院李宣及部眾。
平定云南
1381年(洪武十四年)農歷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征南,藍玉、沐英為副,率軍三十萬征討云南的元朝殘部。朱元璋親自安排進軍路線,沐英隨傅友德等率主力先進逼曲靖。元朝梁王聞訊,派平章達里麻率十萬軍隊前去抵御。沐英等人率領士兵冒著霧前進,迅速到達曲靖。
明軍突然出現,達里麻大驚。當時達里麻軍列陣白石江一岸,明朝軍隊在另一岸。傅友德欲即刻渡江,沐英不同意,說敵方已兵陳對岸,扼制水面,這樣渡江對自己不利。于是只擺出渡江的樣子,臨江而立,另派幾十人從下流潛渡,到達對岸后鳴金吹角,大造聲勢,致使這里麻軍陣勢開始動亂,明朝軍隊趁機渡江。
沐英讓勇猛會游泳的士兵在前面,登岸后與達里麻的軍隊展開大戰。達里麻大敗被俘,沐英將二萬被俘士兵都放還故鄉,明朝軍隊聲威大振,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聞訊自殺。沐英、藍玉率兵直逼昆明,昆明不攻自破。盤踞云南的殘元勢力被消滅。
云南西部大理一帶,存在段氏割據勢力。段氏世據大理已數百年。大理后面有點蒼山,前面有洱海,號稱天險。
1382年(洪武十五年)閏二月,沐英和藍玉領兵西攻大理。段世聚眾守在下關(點蒼山有上、下二關,又稱龍首、龍尾關)。沐英、藍玉派遣王弼進攻上關,沐英、藍玉親自率兵進攻下關,形成犄角之勢;另派一隊人馬攀援點蒼山背后而上,居高臨下作為策應。沐英身先士卒,策馬渡河,將士在他的后面跟隨。段世不知背后虛實,陣勢潰亂,兵敗被俘。攻占大理后,沐英、藍玉或分兵其他地區,或下諭招降,云南西部大部歸附明朝。沐英、藍玉又取得平定云南西部的勝利。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歷七月,沐英率師返回滇池,和傅友德合兵,分道平定烏撒、東川、建昌、芒部諸蠻,設立烏撒、畢節二衛。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農歷八月,朱元璋的馬皇后病逝,沐英聞訊悲傷過度而咳血。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歷九月,當傅友德、沐英再次領兵征服一些地區時,土官楊苴散布明朝大軍已經班師回朝,糾集了二十萬叛軍攻打昆明。當時守昆明的是馮誠(馮國用的兒子),昆明城中缺糧,多數士兵生病,形勢危急。沐英聞訊,率兵返回昆明,和馮誠合力,打敗叛軍,斬首六萬,守住昆明,穩定了局勢。
鎮守云南
1383年(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下詔命傅友德及藍玉班師回朝,而留下沐英鎮守云南。
1384年(洪武十七年),曲靖酋長作亂,沐英將其征討降服。并趁機平定普定、廣南諸蠻,打通田州糧道。
1386年(洪武十九年)農歷九月,沐英上疏朱元璋,請求讓軍隊屯田開耕。朱元璋同意了沐英建議。
1387年(洪武二十年),沐英平定浪穹蠻族,并奉詔自永寧至大理,每六十里設一堡壘,留下軍隊屯田。
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麓川國主思倫發反叛,入侵摩沙勒寨,沐英派遣都督寧正率軍將其擊敗。次年,思倫發再次侵犯定邊,軍隊號稱三十萬。沐英挑選騎兵三萬奔往援救,設置三行火炮勁弩。蠻軍驅趕百象,身披甲衣,肩扛欄盾,左右挾著大竹筒,筒中裝設標槍,銳氣十足。沐英隊分成三路,都督馮誠率領前軍,寧正率領左軍,都指揮同知湯昭率領右軍。即將開戰,沐英下令道:“今日之戰,有進無退。”于是乘風大呼,炮弩齊發,象都掉頭而跑。昔剌亦是蠻寇梟將,他殊死而戰,左軍稍有退卻。沐英登高望見此情形,抽出佩刀,命令左右將左帥首級砍來。左帥見一人握刀奔下,心中恐懼,奮力大呼而突入陣中。大軍乘機沖殺,斬首四萬余人,生獲三十七頭象,其余的象全被射死。蠻賊將帥各遭百余箭,伏在象背死去。思倫發逃走,諸蠻深受震懾,麓川從此不再被阻塞。不久,沐英會合傅友德討平東川蠻,又平息越州酋長阿資及廣西阿赤部。
沐英命令軍隊邊防守邊種田,既解決吃糧又穩固駐守,一舉兼得。沐英還招引外省百姓來云南屯田,朱元璋命外省軍人到云南屯田,一時云南屯田大興,糧食收獲大有增加。沐英還以屯田的增減考察官吏的政績,賞罰官員。沐英治理云南期間,屯田總數百萬余畝,促進了云南的農業發展。
沐英還組織民工疏浚河道,擴大滇池,興修水利;招引商人來云南,運進米谷、布匹和鹽,發展商業。開發鹽井,增加財源。沐英還整修道路,保護糧運,使云南農商都有發展。
沐英增設府學、州學、縣學達幾十所,擇選民間優秀及土官子弟入學,每個月賜給飲食,每年賜給衣服。他本人也經常讀書,手不釋卷,工作閑暇之余就找儒生講說經史。
因病去世
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冬季,沐英去京師朝見朱元璋,朱元璋在奉天殿(皇帝辦公的正殿)賜宴沐英,賞賜黃金二百兩、白金五千兩、鈔五百錠、彩帛百匹。朱元璋高興地說:“自從沐英鎮守在西南,朕就高枕無憂了。”沐英返回云南后,在景東再敗麓川,思倫發乞降,進貢土產。阿資又反叛,沐英率軍將其擊敗。云南全部平定,沐英又派遣使者以兵威諭降諸番,番部有通過翻譯輾轉前來進貢者。
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農歷六月,沐英獲悉皇太子朱標去世,哭得十分傷心,不久病逝于云南任所,年僅48歲。
當沐英的靈柩運抵京城應天府時,朱元璋親往迎接,并派遣宮中官員,負責安葬,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謚昭靖,侑享太廟。此后沐氏子孫世代鎮守云南,直到明朝末年。
沐英后代
記錄在明史上的沐英的兒子有4個,分別是沐春、沐晟、沐昂和沐昕。長子沐春17歲就跟著沐英出兵打仗,因此他的領軍作戰能力一流,繼承了父親的本領和遺志,鎮壓了當地的多種叛亂,成功鎮守了云南。只可惜死的比沐英還早,36歲就死了,而且一生沒有子嗣。
沐英的二兒子沐晟的性格與沐英最像,因此也最得朱元璋的喜愛。從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其實是很喜歡沐英這個義子的。除了性格像以外,連軍事能力,治理能力也極其相似。沐英繼承并勝任了父親和哥哥的業務,讓沐家根植在了云南這片土地上,讓沐家的聲威遠揚,更是被封為黔國公。
沐英的三兒子沐昂繼承了父親手不釋卷的特點,從小喜歡看書,也因此沐昂除了是軍事家外還是一個詩人。鎮守云南的那些年也從未讓朱氏王朝失望。
沐英的小兒子沐昕則娶了朱棣的女兒,成為了駙馬。這是出于一種政治需要,籠絡云南的沐家,防止他們叛變。沐家一家都是豪杰,沐昕也不例外,只不過他豪在了朱氏的朝堂之上,在明仁宗時期,地位極高。
看了“沐英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歷史人物馬皇后簡介
2.苗族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