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自由黨
奧地利自由黨(FleiheitlicheParteiÖstelreichs):奧地利右翼政黨。1955年成立,前身是“獨立者聯(lián)盟”,曾于1983-1986年和社會黨組成聯(lián)合政府。該黨在奧地利國民議會、全部九個州議會中的八個和許多地方議會中擁有席位。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奧地利自由黨。
奧地利自由黨起源
“無黨聯(lián)盟”為不同利益團體的聯(lián)合體:當許多前納粹份子在1945年戰(zhàn)后第一次國民議會選舉中無選舉權時,很多前大德意志人民黨黨員、前鄉(xiāng)村同盟成員以及戰(zhàn)后年輕一代,希望聯(lián)合組成第三勢力,力圖挑戰(zhàn)社會民主黨和人民黨兩大黨的強勢地位。該聯(lián)盟因成員成分復雜,始終處于思想不能統(tǒng)一、不斷有成員退出的松散狀態(tài),直到聯(lián)盟最終解體也沒有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黨。
奧地利自由黨發(fā)展
由于多次在選戰(zhàn)中落敗以及持續(xù)不斷的內(nèi)哄,聯(lián)盟最終于1956年解散,自由黨成立。自由黨首任黨主席為前黨衛(wèi)軍旅長安東·萊恩特哈勒(Anton Reinthaller),由于他長期擔任國家社會主義(納粹)運動骨干,于1950年至1953年被逮捕并監(jiān)禁。1930年代,萊恩特哈勒作為當時奧地利非法組織——奧地利法西斯(Austrofaschismus,該組織為德國納粹黨的成員)的成員,支持納粹黨的德國與奧地利合并政策。1938年在阿圖爾·賽斯-英夸特的“合并派”內(nèi)閣中任農(nóng)業(yè)部長,后任帝國議會議員(至1945年)。在就職演說中,他明確表示:“國家的不二信仰是歸屬于日爾曼民族!”他曾多次強調(diào)奧地利日爾曼居民與德國合并的愿望。
自由黨長期只有6%的民意支持度,甚至低于其前身“無黨聯(lián)盟”。自由黨作為無足輕重的政治力量,時而投靠社會民主黨時而投靠人民黨。1970年自由黨在時任黨主席弗雷德里希·皮特((Friedrich Peter,前黨衛(wèi)隊高階將領)的帶領下,同意與社會民主黨合作,加入臨時的少數(shù)派政府,直至1971年新的國民議會選舉開始。作為對自由黨的回報,社會民主黨強行通過了旨在減輕對小黨歧視的新選舉法。
在1980年的自由黨代表大會上,自由主義派的政治路線獲得通過。1983年國民議會選舉,自由黨雖然只獲得該黨歷史上最低的得票率5%,卻因為黨主席諾爾伯特·史提格(Norbert Steger)成為副,而第一次參與政府行政。史提格致力于本黨自由主義愿景并努力發(fā)展新的選民群體。
盡管如此,自由黨的日爾曼民族主義仍然根深蒂固,前自由黨籍國防部長弗雷德海姆·弗里申施拉格(Friedhelm Frischenschlager)以及前自由黨籍法務部長哈拉德·歐弗納(Harald Ofner)都曾公開做出強烈的日爾曼民族主義表態(tài)。(80年代奧地利非法政黨國家民主黨主席諾伯特·布爾格(Norbert Burger)曾說過:“歐弗納與我們的理念完全一致,努力方向也沒有任何差別,并不是因為它是國家民主黨成員,而是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日爾曼人。”)
海德爾時期
1986年12月13日,約爾格·海德爾于在因斯布魯克進行的自由黨代表大會上,成功擊敗對手諾爾伯特·史提格(Norbert Steger)成為新任黨主席。社會民主黨籍的弗蘭茲·弗拉尼斯基(Franz Vranitzky)因此停止了與自由黨的聯(lián)盟關系。
此前的自由黨以知識階層為核心,海德爾則推進了自由黨向新的全民政黨方向轉(zhuǎn)化。因此,自由黨在維也納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工人社區(qū)Simmering以及Favoriten贏得了新的選民群體。海德爾不斷在文宣及口號中猛烈抨擊奧地利內(nèi)外政治的策略獲得成功。他喜歡以推動公投為工具,以鼓吹右翼平民主義及民粹主義訴求為手段來公開宣傳國家社會主義政體。
1993年自由黨的“奧地利優(yōu)先”公民投票提議造成了該黨的第一次分裂。以海德·施密特(Heide Schmit)為首的5名自由黨籍議員在同海德爾激烈爭吵后聲明退出自由黨,另行組建新政黨——自由論壇(Liberale Forum),至1999年該黨在國民議會中擁有代表權。由于自由主義派的出走,自由黨于1993年退出國際自由聯(lián)盟,自由黨在該聯(lián)盟中的成員資格遂由自由論壇取代。
成為執(zhí)政黨
盡管自由黨發(fā)生了分裂,但一直作為反對黨的自由黨卻出現(xiàn)了速度驚人的飆升,在1999年的國民議會選舉中,自由黨以26.9%的得票率成為國會第二大黨。自由黨同人民黨組成聯(lián)合政府,人民黨主席沃爾夫?qū)?middot;許塞爾(Wolfgang Schüssel)出任新政府,自由黨籍的蘇珊娜·里斯-帕瑟爾(Susanne Riess-Passer)成為副。
自由黨參與政府遭到了非常猛烈的批評,奧地利內(nèi)部有名為“星期四集會”的組織成立來反對這個聯(lián)合政府,外部則有其余14個歐盟國家共同對奧地利進行制裁。
由于政府成員中的自由主義派代表和沒有公職的海德爾擁護者之間的矛盾無法調(diào)和,2002年秋天,自由黨籍的2名閣員蘇珊娜·里斯-帕瑟爾、卡爾-海因茨·格拉瑟爾(Karl-Heinz Grasser)以及自由黨黨團總召集人皮特·維斯騰哈勒爾(Peter Westenthaler)辭職。這也導致了隨后的國民議會重新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