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后鳥羽天皇介紹
引言:后鳥羽天皇(1180年8月6日-1239年3月28日),第82代日本天皇,1183年至1198年在位。諱尊成(たかひら)。他是高倉天皇的第四皇子,為七條院殖子(從三位坊門信隆的女兒)所生,也是守貞親王的同母弟和安德天皇的異母弟。
日本后鳥羽天皇介紹
后鳥羽天皇是高倉天皇的四皇子,安德天皇的弟弟。1183年,平氏挾持安德天皇西逃,京都方面決定擁立新君。當時高倉天皇的皇子,次子貞成親王被平氏帶走,于是在三子和四子中間抽簽決定,結果4歲的尊成親王中標,當即繼位為后鳥羽天皇。在日本歷史上首次出現兩天皇并立的局面。
后白河法皇的院政直到1192年法皇逝世才宣告終結。此后朝政由關白九條兼實執(zhí)掌。法皇執(zhí)政期間,一直避免給予源賴朝“征夷大”的稱號。兼實執(zhí)政期間,授予了源賴朝“征夷大”的稱號,但在源通親的建議下,不準賴朝將女兒大姬嫁入宮中。兼實的女兒任子是后鳥羽天皇的中宮,未生皇子。1195年源通親的養(yǎng)女源在子為天皇誕下一子(即后來的土御門天皇)之后,次年京都就發(fā)生了政變,九條任子就被廢去中宮之位,其父兼實也被罷免官職。這次政變的幕后主謀就是源賴朝。
后鳥羽天皇
建久9年(1198年)1月11日,后鳥羽天皇禪位給了兒子為仁親王,是為土御門天皇。此后,后鳥羽上皇開設院政,輔佐土御門、順德、仲恭三代天皇。他積極對院政進行改革,并在1199年源賴朝死后對鐮倉幕府持強硬態(tài)度,試圖將鐮倉幕府控制在自己手里。源賴家被廢黜后,源千幡被上皇賜名“實朝”,立為鐮倉幕府第三代,試圖擴大朝廷在幕府的影響力。在源實朝擔任的時期,朝廷和幕府之間的關系十分親睦。上皇曾提出“宮”的構想,也就是讓親王出任。但實朝被暗殺后,朝廷和幕府的關系惡化,幕府拒絕了朝廷的“宮”構想。
承久元年(1219年),內里守護源賴茂率西面武士嘩變,最終被鎮(zhèn)壓。其原因,一說是賴茂試圖脅迫上皇讓他當上,另一說是要求上皇下達討幕的院宣。包括仁壽殿、宜陽殿、校書殿在內的許多宮殿被燒毀。上皇下令向全國征收重建宮殿的費用,但鐮倉幕府轄下的東國地頭皆拒絕向朝廷朝貢。這使朝廷和幕府的關系急劇惡化。
承久3年(1221年)5月14日,后鳥羽上皇下達了討伐時任幕府執(zhí)權北條義時的院宣,并召集畿內、近國的武士討伐幕府,史稱承久之亂。北條義時率軍反擊,朝廷軍大敗。二個月后的7月9日,北條義時的兒子泰時率19萬大軍上京,將后鳥羽上皇流放隱歧島,順德上皇流放佐渡島,土御門上皇流放土佐國。后鳥羽上皇的皇子雅成親王流放但馬國、賴仁親王流放備前國。同時廢黜了順德上皇的兒子仲恭天皇,擁立后鳥羽上皇哥哥守貞親王的兒子茂仁王為新的天皇,是為后堀河天皇;守貞親王則以太上天皇的身份執(zhí)掌院政,是為后高倉院。
后鳥羽上皇在流放隱岐島之前出家。延應元年(1239年)2月20日,后鳥羽上皇在隱歧島逝世。同年5月謚顯德院。四條天皇逝世后,后高倉院一脈斷絕,后其孫后嵯峨天皇即位,于仁治3年(1242年)7月改其院號為后鳥羽院
延伸閱讀:
后鳥羽天皇擅長創(chuàng)作和歌,在日本中世是屈指可數的歌人。他曾創(chuàng)作有大量著名和歌,其在位和執(zhí)政期間曾多次舉辦和歌歌會。
此外他也喜歡打造武士刀,天皇自己打造的武士刀在刀身上都有十六瓣的菊紋。這就是日本天皇家家紋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