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發型有哪些
古代日本武士所梳的頭型,因為戰爭搏殺中,頭發往往會因各種原因而散落,這時頭頂中前部的那些頭發便會遮住臉面,擋住視線,影響戰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日本古代發型有哪些?
日本古代的男子發型主要有:
唐輪頭:唐輪是日本鐮倉、室町時期年輕的武士及幼兒梳的一種發行。從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曾在社會上大為流行。唐輪也是年輕的歌舞伎表演者的發型。由于這種發型最初十分簡單、樸素。后來逐漸向復雜型發展,稱“兵發髻”。這種發型很不牢靠,容易散落。后來被月代頭代替。現在只有相撲運動員還留有類似的發髻。
月代頭:明治時期前,日本內部經常發生戰爭,雙方搏殺時,頭發往往會因身體的劇烈晃動而散開,這時頭頂中前部的那些頭發便會遮住臉面,擋住視線,影響戰斗。于是便有武士將頭頂中前部的那些頭發剃除,這樣即便頭發在戰斗中散落,也只是披散于頭部兩側和后背,不會影響視野。由于其效果明顯,武士便紛紛效仿,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不成文的傳統,不過這種剃發也只限于武士階層。當然也有極少數不剃的武士和一些文人,以及并不要親臨戰陣的指揮人員。
古代日本婦女發型:
日本奈良時期:正值中國唐朝,許多日本上層婦女仿唐流行結頂髻之風。雙頂髻、高頂髻:她們將長發卷至頭頂。分卷成兩個髻的稱雙頂髻,卷成一個髻的稱高頂髻。而下等婦女們依然保留著普通的束發,即將長長的頭發從背部結起來,或者在后腦部分結扎起來。
明治維新后(鹿鳴館時代 1871),太政官發布剪發令。日本男子不再結發。只有日本女子仍保留著古時的發式,發型有島田型、銀杏返、割桃、丸髻等。其中的島田發型是日本姑娘結婚時梳的發型。
延伸閱讀:
頭頂的發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此寶乃先王金佛像頂髻寶也,爾從何獲,來此鬻賣?” 唐 劉禹錫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之十六:“雙鬟梳頂髻,兩面繡裙花。”《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次日,小孺人起來,忽然頭發紛披,覺得異樣,將手一摸,頂髻俱無,大叫起來。”
有關傳說
巴人首領廩君率船隊順清江西征,在鹽池與美麗的鹽水女神相愛,廩君把自己的一綹頭發送給女神說:“結上它吧,我要和你同生共死。”但廩君不愿停止西征的步伐,女神戀戀不舍化作飛蟲,設置霧障,攔住廩君的去路,企圖挽留他。廩君在陽石之上一箭射死了女神,女神死時脖頸上還纏繞著他送的頭發。即便在神話里,女性也是如此的癡情與決絕,令人嘆息。古人筆記中更常見到的是女子以秀發當作信物贈與心儀的男子,這別樣的旖旎深情表達著她們“善藏青絲,早結白頭”的期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