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歷史博物館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原為中英街歷史紀念館,位于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內環城路9號,是由深圳市鹽田區政府投資興建的一座專題性地志博物館,1999年5月1日建成開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AAAA。歡迎欣賞閱讀。
一、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簡介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原為中英街歷史紀念館,位于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內環城路9號,是由深圳市鹽田區政府投資興建的一座專題性地志博物館,1999年5月1日建成開館。其展樓總建筑面積1688平方米,較全面的記錄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原為中英街歷史紀念館,建于1995年),位于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內環城路9號,是由深圳市鹽田區政府投資興建的一座專題性地志博物館,1999年5月1日建成開館。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展樓總建筑面積1688平方米,共分為5層:1層為迎賓大廳,外設觀海平臺,可供游客小憩及欣賞附近海灣山水相連的大鵬灣美景;2、3層為《中英街歷史》陳列廳,常設陳列共分六部分,它們依次是:熱土、割占、抗爭、變遷、發展、回歸。3層還備有影視廳,可播放各種歷史資料影片;4層為臨時展廳;5層是博物館辦公場所;頂層是觀景臺。
該館基本陳列是“百年中英街”,展覽展示1840年鴉片戰爭后香港、九龍、新界被英國強行割占的屈辱史、抗戰時期中英街人民英勇對敵的抗爭史和解放后中英街繁榮昌盛的發展史。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后,中英街便成了一個歷史的名詞。
此外,博物館廣場還懸掛了中英街警示鐘,時刻提醒來這里參觀的游客牢記中英街屈辱的歷史,它與中英街一號界碑相互映襯,已成為中英街一景。
館內現收藏有400余件近現代歷史文物、民俗文物以及千余幅珍貴的歷史照片資料,其中近現代文物的收藏最具特色。
二、主要景點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較全面的記錄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其展樓總建筑面積1688平方米,共分為5層:
1層為迎賓大廳,外設觀海平臺,可供游客小憩及欣賞附近海灣山水相連的大鵬灣美景。
2、3層為《中英街歷史》陳列廳,常設陳列共分六部分,它們依次是:熱土、割占、抗爭、變遷、發展、回歸。3層還備有影視廳,可播放各種歷史資料影片。是該地成墟時的集市風貌和規模,據史料記載,時名為東和墟市,市上設有公秤。其后是英國入侵,先后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林則徐禁煙,清府愛國民眾的抗英運動等等,鴉片戰爭終因清政府的孱弱無能而慘遭失敗。
4層為臨時展廳;現在展出的是反映一百多年前民主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親自策劃和領導的第二次反清武裝起義為內容的《孫中山與三洲田首義》。前半程反映的是抗日救亡圖存的史料。后半程反映的是當年中英街拓界后,當地的一些居民不得不過境耕作,以及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所發生的界河相會的悲慘境遇。
5層是博物館辦公場所,有設備良好的館長辦公室、職員辦公室、小型會議室、接待室、美工室。
頂層是觀景臺,可鳥瞰大鵬灣和香港新界自然風光。館內現收藏有400余件近現代歷史文物、民俗文物以及千余幅珍貴的歷史照片資料,其中近現代文物的收藏最具特色。
三、歷史文化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原為中英街歷史紀念館,建于1995年),位于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內環城路9號,是由深圳市鹽田區政府投資興建的一座專題性地志博物館,1999年5月1日建成開館。
1898年,由于清政府腐朽無能和英國的武力逼迫,中英兩國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據此,英國強租新安縣所屬977.4平方公里土地及廣闊的水域,租期99年。1899年3月18日,中英兩國勘界代表完成勘定“新界”界限,中英街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形成的。
中英街地處沙頭角,沙頭角為原新安縣的領土,它背靠梧桐山,南臨大鵬灣,是一塊歷史悠久、美麗富饒、生機勃勃的熱土,它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化于一體,有發展旅游經濟、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中英街原為一條被稱為鸕鶿徑的泥沙河,由于經濟的發展,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享有"購物天堂"美譽的繁華邊貿小街,它雖長不過250米,寬不過3-4米,其歷史變遷卻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中英街矗立的界碑,既是中國貧窮落后、清王朝腐朽沒落和英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的歷史見證,又是改革開放以及香港回歸祖國和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見證。中英街“一街兩制”的特殊歷史背景和人文景觀,不僅在中國獨一無二,在世界上也屬罕見。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較全面的記錄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
看了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