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歷史地圖
匈奴是祖居阿爾泰山脈以東南、大興安嶺以西、蒙古草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北、華北平原以西北戈壁披發左衽的北方民族,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匈奴歷史地圖,希望能幫到你。
一、匈奴簡介
匈奴的英文名是hun,是祖居阿爾泰山脈以東南、大興安嶺以西、蒙古草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北、華北平原以西北戈壁披發左衽的北方民族,古北亞人種和原始印歐人種的混合,統治集團父系Y染色體主體為西歐亞R1a1和北亞C3,母系線粒體DNA為D4,崇拜黃金。匈奴也是破壞者和野蠻人的代名詞,從中可以看出歐洲人對匈奴的恐怖記憶。公元1世紀,北匈奴,逐漸向西逃亡,最后深入到歐洲腹地,引發了歐洲社會的大變動,改變了歐洲歷史。
中國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國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間,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內遷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在中原建立前趙、北涼和夏等國家;北匈奴西遷康居。自漢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開始受到漢朝軍隊的攻擊,漢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將主力撤回漠北地區,至漢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國已經完全退出漠南地區。漢元帝竟寧元年(西元前33),匈奴王呼韓邪向漢求親,王昭君出塞嫁與匈奴單于后,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雙方依漢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約定以長城為界;在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烏桓人的攻擊北遷前的80年間,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后裔是蒙古族。目前蒙古國仍有8%的男性(16萬人)帶有匈奴人的Y染色體。
二、地理位置
匈奴在強盛的時侯,東破東胡,南并樓蘭、河南王地,西擊月氏與西域各國,北服丁零與西北的堅昆。范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南沿長城與秦漢相鄰,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向西以阿爾泰山為界,深入中亞的咸海、黑海一帶,北達貝加爾湖周邊。被稱之為“百蠻大國”。以大戈壁為中心分為南、北。與現今不同的是,在漠南一帶的山區,如陰山,當時尚有數量眾多的樹木,而平地有面積廣大的草原。
根據對冒頓縱精兵30余萬圍困劉邦于白登推算,以五口出一介卒,則匈奴人口應當在150萬至200萬之間。附漢的南匈奴部眾為四、五萬人,在單于屯屠何在位時期得到空前發展,增加到戶口34000,人口237300,兵力50170。
曹魏時,分匈奴為即左、右、南、北、中五部,左部帥劉豹統轄萬余戶,居太原郡故茲氏(今山西臨汾);右部6千戶居祁縣(今山西祁縣);北部4千余戶居新興縣(今山西忻縣);南部3千余戶居蒲子縣(今山西隰縣);中部6千戶居大陵縣(今山西文水)。共3萬余戶,人口近20萬。
而劉淵在并州起兵時,并州匈奴總人口約35萬左右。
看過匈奴歷史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