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軍是怎么被打敗的
無堅不摧的岳家軍為何敗給一封神秘情書?岳家軍是怎么被打敗的?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岳家軍是怎么被打敗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岳家軍是怎么被打敗的:
眾所周知,岳家軍是抗金英雄岳飛領導和指揮的一支南宋抵抗金兵入侵的最精銳部隊。就是這支部隊曾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望風而逃。金邦的高層不得不連聲嘆息:“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然而,就是這支無堅不摧的南宋雄師最后卻被一封神秘的情書給摧垮了,給歷史留下了永磨不滅的千古遺恨。那么,岳家軍是怎樣能打得金兵亡魂喪膽的?這支無堅不摧的南宋最精銳的部隊為何不敵一封神秘的情書?而這封情書的背后究竟有怎樣的玄機,竟然能摧垮一支無堅不摧的南宋部隊呢?
岳家軍是以牛皋、董先各部義軍為主干、后陸續收編湖廣農民起義軍,以及吸收山東兩河忠義人士而匯成的一支抗金大軍。但它的核心力量是一支叫做“背嵬軍”的特別部隊。“背嵬“一詞是西夏語的音譯,用以指驍勇軍士,而據岳飛之孫岳珂《鄂國金佗編》中說:“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由此可見,背嵬軍不僅是一支精銳之師,也是岳飛最得力的親兵衛隊。也就是說背嵬軍是岳家軍精銳中的精銳。其戰斗力可想而知。
岳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之眾,分為十二軍,平均每軍八千余人。背嵬軍有騎兵八千和步兵數千人,是岳家軍的精華所在。盡管背嵬軍基本以騎兵為主,但還是被認為開創了“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典戰例。其最為經典的戰例首推郾城一戰。其時,岳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最精銳的部隊“拐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沖敵陣,終于大敗金兀術的一萬五千騎兵。金兀術看到潰不成軍的金兵,不禁嘆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岳飛也在奏折稱:“殺死賊兵滿野”。
金兀術不甘心失敗,集結三萬騎兵再次攻打潁昌,岳飛之子岳云以背嵬軍八百鐵騎挺前決戰,直殺得金兵“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后跟進,“殺兀術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術遁去”。在河南朱仙鎮,五百背嵬精兵竟然大破十萬金兵。南宋詩人袁甫在《蒙齋集》寫詩贊曰:“背嵬軍馬戰無儔,壓盡當年幾列候,先輩有聞多散佚,后生誰識發潛幽。”南宋文人筆記《云麓漫鈔》也稱贊說,背嵬軍“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然而,就是這支擁有“無有不破”背嵬軍為核心精銳的岳家軍卻被一封神秘情書給摧垮了,這不能不說是千古遺恨!那么,這封神秘的情書究竟是誰寫給誰的情書呢?
就在岳家軍在河南朱仙鎮大敗金兀術十萬大軍之后,岳飛制定了強渡黃河、直搗黃龍的戰略方針,但是,已經當上南宋宰相的秦檜卻想把淮河以北土地拱手送給金邦,于是,便說服趙構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此時不僅不肯退兵,反而要求乘勝進軍。秦檜深知岳飛抗金意志不可奪,就先撤下張俊、楊沂中等人率領的抗金軍隊,然后說岳飛孤軍不可久留,嚴令火速退兵。趙構在秦檜的鼓動下一天之內竟連下十二道金牌,催逼岳飛立即撤軍,致使岳飛悲憤惋惜地感慨說:“十年之功,廢于一旦!”
紹興十一年,即公元1141年,秦檜鼓動趙構詔令韓世忠、岳飛兩位抗金名將入朝,“論功行賞”。兩人來到臨安,韓世忠被任命為樞密使,岳飛加封為樞密副使。看起來都是升了官職,而實際上卻是解除了兵權。同時還撤銷了專為對金作戰而設置的三個宣撫司。金兀術得知秦檜解除韓世忠、岳飛二人的兵權之后,不禁喜出望外,于是,再次率領大軍水陸并進,南侵中原。然而,金兵的再次入侵卻遭到了沒有岳飛的岳家軍的頑強抵抗。金兀術損兵折將之后,突然想起了秦檜之妻王氏,于是派出間諜給王氏送來一封情書,這封情書上除了說一些日夜思念的話之外,就是讓王氏催促秦檜一定要想方設法除掉岳飛。
原來,秦檜的妻子王氏是一個美艷風流的女人,還在秦檜被掠到金邦之時,就與金兀術有了一腿。當時,秦檜奉金邦領導之命南下回國,王氏竟然舍不得她的金邦的情夫。“汴水東流無限春,雨淋零夜卻歸秦。”最后還是金兀術十分溫情地勸導一番,王氏才抹干眼淚跟隨丈夫南歸。沒想到就此一別,這對從此天南海北的奸夫淫婦竟成永訣。其實,秦檜并不是不知道妻子與金兀術的床上關系,而且是親自在金兀術的軍帳外,偷看到二人紅杏出墻的情景,但深諳“夫人外交”玄機的秦檜寧愿睜著一只眼,閉著一只眼,戴上一頂綠得不能再綠的綠帽子。可以想見,秦檜能夠順利南歸,難道沒有其妻王氏的一腿之力?
這王氏自從到了臨安之后,對金兀術也是余情未了,日思夜想,前方一有戰事,就特擔心金兀術打不過岳飛。為此,這個女人早就恨透了岳飛,時常鼓動秦檜盡快把岳飛搞定。秦檜雖然動作頻頻,但一直也沒有好的辦法把岳飛除掉。為此,王氏對秦檜十分不滿。看到金兀術的這封情書后,王氏更是日夜催促秦檜盡快殺掉岳飛。然而,一代抗金英雄的岳飛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竟會死于一個女人齷齪的私情。
在王氏不斷的催促之下,秦檜在岳飛上任樞密副使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將其下獄,同時被捕入獄的還有岳飛的兒子岳云和女婿張憲。為了將岳飛父子和女婿張憲置于死地,秦檜派出心腹萬俟卨、羅汝楫等人四處搜集偽證,組織獄詞,羅織罪名。
岳飛被捕入獄后,秦檜更是加緊投降活動。紹興十一年歲末,金兀術派出金邦代表蕭毅來到臨安,提出“劃淮為界,歲幣銀絹各二十五萬,割唐、鄧二州”的議和條件。于是,南宋與金邦簽訂了的第二個和約,史稱“紹興和議”。
和約簽訂之后,秦檜按照金兀術的指示,加快了迫害岳飛及其兒子女婿的步伐。但是,岳飛被捕兩月有余,其“罪狀”竟然還沒編造好,這使秦檜心中十分著急。當年臘月二十九的晚上,秦檜深感煩躁,便和王氏在東窗下燒火飲酒。這時丫環端來一盤黃柑給他們下酒。當秦檜用手掰開柑皮若有所思的時候,王氏就語帶玄機地說,看來老爺還是沒有決斷,縛虎容易放虎難哪!”秦檜立刻聽懂了王氏的意思,便在一張小紙片上寫了幾個字,放在黃柑的皮中,然后派人送給了萬俟卨。對此東窗密謀,后人有詩嘆曰:“縛虎難降空致疑,全憑長舌使謀機。仗此黃柑除后患,東窗消息有誰知?”
果然,當天深夜,岳飛和岳云、張憲父子女婿三人被秦檜派人殺害于風波亭。這一天正是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即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飛時年三十九歲,岳云年僅二十三歲。
秦檜深恨岳飛堅持率兵抗金,使和議失敗;又上書朝廷要求制定抗金保國的大政方針,違背了自己堅持的投降政策,所以秦檜總想殺掉他。加上金邦的壓力,岳飛怎么可能逃脫被捕遇害的命運呢?岳飛死后,岳家軍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
當時,秦檜派觀察使田師中接管岳家軍。但田師中的任務根本不是發展壯大岳家軍,以便繼續北伐;而是在不激起兵變的基礎上逐漸摧毀它。在這方面,田師中可謂是不辱使命。他毒死岳飛最得力的將領的牛皋,逼走岳飛的親隨衛隊的統領王貴,弄得主要將官人人自危,不得不心寒散去。最后岳家軍作為南宋一支最精銳的部隊,兵力和戰斗力都直線下降,直到并入南宋將領劉光世的劉家軍后而逐漸消亡。就這樣,金兀術的一封神秘情書,就將自己率領的十萬大軍打不垮的岳飛和岳家軍給輕而易舉地除掉了。可見,一封神秘的情書的無比利害!
多行不義必自斃!但多行不義的成本是很高的。岳飛死后,秦檜惶惶不可終日,深感草木皆兵。不久,秦檜便因發背,即癰疽病重,嚼舌而死。如今已歷經近九百年風雨的杭州西湖岸畔,秦檜夫婦在蒙冤而死的忠魂面前長跪不起,被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萬物有靈,一堆白鐵也為自己被鑄成奸佞小人的而深感萬分羞愧。
岳家軍簡介:
岳家軍是南宋初年岳飛領導的抗金軍隊。岳家軍以牛皋、董先各部義軍為主干,后陸續收編楊么等農民軍部眾,吸收山東兩河忠義社梁興、李寶等,匯成大軍。飛申明紀律,加強訓練,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貴族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部隊久駐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襄陽,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擊金蒙的將士,猶多其子孫。岳家軍只是民間的說法,并不是官方承認的。
南宋初年,在宋金民族斗爭的烽火烈焰之中,逐漸鍛煉出幾支抗金大軍。其中最主要的有張俊的張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岳飛的岳家軍,楊沂中的楊家軍,劉光世的劉家軍等。尤其是岳飛所部岳家軍,驍勇善戰,紀律嚴明,控扼荊襄戰略要地。成為南宋朝廷立國江南的屏障,在抗金斗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岳飛統率的岳家軍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包容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武裝集團。岳家軍的創始人是岳飛。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著名軍事家、抗金名將,字鵬舉,謚武穆,后改謚忠武,漢族。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岳飛像省安陽市湯陰縣城東30里的菜園鎮程崗村)人。岳飛20歲投軍抗金。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難道沒有嗎)的罪名將岳飛治罪,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猛擊胸肋)而死,還有一種說法為“賜毒酒”而死和被吊死,時年三十九歲,而正史中對岳飛之死沒有詳細記載。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抗金民族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留有《岳武穆集》。存詞3首。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岳飛被誣害后金國人舉國喝酒慶祝。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岳家軍以朝廷撥隸為主,加上牛皋、董先等歸正(曾在金或偽齊任職,后歸宋)將卒,后陸續收編楊幺等部眾,吸收山東兩河忠義社梁興、李寶等,匯成大軍。飛申明紀律,加強訓練,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貴族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部隊久駐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襄陽,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擊金蒙的將士,猶多其子孫。岳家軍
岳家軍是當時習慣的說法,并非官方名稱。南宋時起義軍蜂擁而起,有很多都投靠了岳飛(岳飛雖然級別不是最高的。但在民間威望很高,否則就不會直到今天知名度還這么高了)。然后那些歸順岳飛的農民軍隊就自稱為岳家軍,這個稱呼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的認可。而且岳飛武功高強,在金兵中也頗有名聲。
所以岳家軍只是口頭的稱呼,并不是一個編制。在正式的場合是不會出現的。不過當時習慣以統帥的姓氏來稱呼某軍,比如張俊部可稱為“張家軍”,韓世忠部被稱為“韓家軍”等。有人誤以為“岳家軍”名稱具有私軍性質,是導致岳飛后來被殺的原因之一,這其實是一種沒有根據的望文生義。
岳飛是南宋時期抗擊金朝進犯的名將。他師承周同和陳廣,從小家境貧苦,邊做傭工邊刻苦讀書,熟練師傅的十八般兵器,特別愛讀兵法,常與師傅研究排兵布陣之法,20歲時參加了軍隊,后來很快成長為一方統帥。
岳飛一心想收復被金朝占領的中原大地,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又關心愛護士兵。他領導的岳家軍作戰十分勇猛,從沒打過敗仗。岳家軍采用兵車戰法演化而來的戰法打擊了金軍重裝騎兵。宋軍重鎧手持大型盾牌的防御性士兵保護其它步兵兵種,弓弩在300米時先由一弩手試射。如果能打到敵騎兵陣內,則弩手齊射;在200米時弓手試射成功,則弓手齊射.敵軍騎兵進入宋軍陣中,持超長勾槍的宋軍勾取金軍鐵騎的馬足,使整個金軍馬陣崩潰。岳飛用此戰法,十年中把“無人可敵” 的金人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使岳家軍僅以犧牲一萬五千人。傷兩萬人的代價,殺死金兵約十五萬人,傷不少于五萬。 “兀術大慟”的可以看出金人對岳家軍是又怕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