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高溫天氣什么時候結束
最近我國大部分地區仍然持續高溫天氣。夏季在戶外運動時需要做好防護措施,讓自己免受紫外線的傷害。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南方的高溫天氣什么時候結束,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南方多地持續高溫天氣
中央氣象臺預計,7月中旬,江南、華南等地多35℃以上高溫天氣,高溫日數一般有7至9天,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部分地區可達38至40℃。江南華南早稻處于灌漿乳熟至成熟期,高溫易造成早稻高溫逼熟,影響千粒重。7月中旬,華南中南部累計降水量有40至80毫米,部分地區有100至180毫米,江南大部降水明顯偏少,無連陰雨。整體而言,“雙搶”期間天氣形勢總體利于早稻搶收和晚稻播種插秧。
個人加強健康防護科學預防中暑
國家疾控局有關專家介紹,《高溫熱浪等級》將高溫熱浪定義為氣溫高、濕度大且持續時間較長,使人體感覺不舒適,并可能威脅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能源消耗、影響社會生產活動的天氣過程。高溫熱浪可直接引起熱疹、熱水腫、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等熱相關疾病。
“高溫熱浪極易引發中暑,一旦發生中暑,要及時干預、正確處置,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患者衣扣,并通過擦拭、冷敷等措施幫助患者降低體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遲騁說,同時要給患者補充含有鹽分的液體,補充中暑導致的體液和電解質丟失。
生活中應對高溫天的方法
1. 避免高溫時段外出:盡量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外出,此時陽光強烈,氣溫較高。
2. 多喝水:高溫天氣容易出汗,要多喝水補充水分,預防中暑。
3. 穿著輕便透氣的衣物:選擇透氣、吸汗的衣物,有助于保持身體涼爽。
4. 飲食調整:多吃新鮮蔬果,增加水分攝入,有助于維持身體健康。
5. 適當休息:高溫天氣容易疲勞,要注意適當休息,保持體力。
6. 保持室內涼爽:使用空調或風扇保持室內涼爽,有助于降低室內溫度。
預防中暑的四種方式有哪些?
一、運動要適量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夏練確實可以提高人體心肺功能,還能鍛煉人的意志力,以熱逼寒,恢復陽氣。但是要注意防暑,在確保安全條件下進行。最好選擇在早上或者傍晚進行,要注意做好散熱措施、隨時補水。初練者要循序漸進,不要突然練得太猛。
二、及時補水
空氣中溫度達到33度時,人體自然轉態下就會出汗,而三伏天,日均氣溫都等達到35度左右,最高氣溫能達到38度以上,所以,出汗較多,要注意隨時補充水分。對于運動的人,出汗量更大,可以喝些淡淡的鹽水,或者綠豆鹽水,也可以多吃些瓜果來補充水分。飲食方面注意以清淡為主。
三、空調溫度不要開太低
室內空調溫度開得太低,倒是內外溫差較大,人們進出比較頻繁,人體調節功能下降,所以容易中暑。所以建議空調溫度以25——26度為宜。
生活經歷分享:三伏天,如果去擠公交,很容易中暑
我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有幾次下午出門辦事,坐公交車,居然會暈車。以前從來沒有過暈車的經歷。其實是中暑的一種表現。因為公交車內空調開得很低,而室外溫度很高,下車那一瞬間,吐了。如果你原本就容易暈車,那么三伏天要注意少出門。
四、合理睡眠
也許你會疑惑,中暑跟晚上睡覺有什么關系。其實關系很大,因為夏天經常出現失眠的情況,而晚上時間本來就很短,睡眠不好,人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抵抗力下降。很多時候早上起床就有昏昏沉沉的感覺。白天如果在高溫條件下,就特別容易中暑。所以好的睡眠也能防止中暑。
夏天中暑的癥狀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發生了中暑應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讓病人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干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以盡快散熱;用涼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鐘;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也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氣水。另外,對于重癥中暑病人,要立即求助醫務人員緊急救治。